yz201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z2011

博文

未来一周,谁会被火烤? 精选

已有 9144 次阅读 2011-9-30 10:26 |个人分类:争议|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科院, 经费, 教育部, 诺奖

9月28日,科技部等部门公布了2010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数据公布: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9/253246.shtm。其中,2010年,我国共投入R&D经费7062.6亿元,比上年增加1260.5亿元,增长21.7%;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76%,比上年的1.70%有所提高。按R&D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为27.7万元,比上年增加2.3万元。
 
紧接着,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是:给这么多钱,不仅出不了原创性成果,而且应用成果也不给力。如果说诺贝尔奖老外对我们有偏见,那为何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也多次空缺?前几天,中国中医研究院的80老太太屠呦呦获了国际大奖,据说还有问鼎诺贝尔奖的可能。可那是几十年前的工作,而且是经费投入不多的情况。
 
眼看,10月第一个周即将公布今年的诺奖得主,不可避免国内要出现一阵子诺奖旋风的大讨论。
 
人们不仅要问:
1:投入这么多,为何没有原创性成果或者可以拿得出手的技术突破?
2:不出成果没有关系,为何经费滥用、学术不端频发?
3:消耗科研经费的两大系统: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尤其是有那么多的985大学),如何交代?
4:作为经费的最大批发商,科技部如何交代?第二批发商,基金委如何解释呢?
 
如果说,屠呦呦获得了诺奖,她是中医研究院的人,中科院和教育部如何交代?
如果说,大学里有了诺奖,中科院如何交代?
如果说,中科院有了诺奖,教育部如何交代?
 
当然,无论如何,科技部是逃脱不了干系的。建议人大问责,呵呵!


2011诺贝尔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85031-492008.html

上一篇:这年头,记忆都被撕裂了!!!
下一篇:精英的饶毅们为何水土不服?
收藏 IP: 124.16.128.*| 热度|

21 刘全慧 吕喆 谢鑫 张学文 陈冲 张亮生 吴飞鹏 牛文鑫 曹聪 朱志敏 郭保华 徐耀 陈小润 罗晓敏 王辉 李永丹 赵凤光 李侠 ggwwzka zhokzhok bbmcsunny

发表评论 评论 (3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17: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