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行评议像“鸡肋”还是“鸡腿”?
对某些学科,如数学和工程学科等,同行评议是有用的。在数学研究中,你说解决了某个世界难题,其思路和方法对不对,只有资深同行能给出判断。因为大部分情况下,木法靠试验或实践检验进行验证。
再如在工程领域,如建筑工程,你的方案设计有没有缺陷?这需要专家评审。因为建筑工程设计除了必须遵守国家或行业规范外,还需依靠理论计算以及设计者的经验,才能做到“优化”,“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嘛。有时,因设计者对规范理解不深或经验欠缺,设计方案或存在“隐患”,经过专家评审,能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对此,俺是深有体会的。
对上述这些学科,同行评议可形象地比喻为“鸡腿”。
对诸多的基础研究,尤其是理论研究,同行评议起到神马作用呢?这得看你研究的“档次”。
对突破前人认识的工作,尤其是颠覆性的理论突破,初期因同行“不识货”往往被打入“冷宫”,研究者常被认为是“疯子”,科学发展史就是一部这样的历史。但在得到验证后,同行们才“恍然大悟”地认识到该理论的巨大价值,“疯子”才能成为天才。不是吗?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之“光线经过太阳附近会弯曲”的推测,正是在经过长期的实测验证后,相对论才逐渐被世人接受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对这种重大突破研究,同行因“不识货”或利益冲突,往往是创新的第一杀手,是重大科技发展的绊脚石。
对“不痛不痒”式的跟风研究,也能搞出些许改进式的所谓“创新”。对这种研究,同行利用过去的知识,能发挥鉴定作用,可以判断出跟踪的水平是“五十步”还是“百步”,但不管是“五十步笑百步”还是“百步笑五十步”,甚至同行认为是“国际先进”水平,都属于跟进式的工作,对科学的推动作用微乎其微。诺奖得主丁肇中教授【1】不止一次强调过“自然科学研究是具有竞争性的,科学研究,只有第一名,没有第二名”。
综上,对颠覆性的突破研究,同行评议就像“鸡肋”,甚至像“鸡屎”。
如何评价颠覆性的研究工作呢?谁有资格评价呢?答案只能是实践或时间检验。
参考
【1】科学研究, 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http://xh.xhby.net/mp2/html/2012-06/27/content_590248.htm
相关阅读:
“同行评议”的适用范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862894.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2: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