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如果预报某地未来5年内有7.0级地震发生,不是时时刻刻让当地的人民处于恐慌状态吗?
对政府发布预报而言,只有临震预报最有效,可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但除极个别情况外,对大部分地震区,预计人类在较长一段时间,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其实,真要能预报【某地未来5年内有7.0级地震发生】,那已经是强震预测研究的巨大进步了。就连这一点,地震学家们都很难做到,因为TA们还未找到具有普适性的科学预测方法。
预报只有政府可以发布,预报何来?这得取决于科学家们的强震预测研究是否靠谱,是否有较大的把握性。只有科学家们把预测研究做明白了,政府部门才有足够的把握向社会做出预报。
参见:
地震预测、预报与预警的概念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663856.html
目前,地震学家们连“预测”的门都没摸到,谈预报无异于痴人说梦。现在处于预测研究时期,达到预报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目前的真实现状,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预测的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防震减灾,长、中、短、临的预测各有不同的减灾效果:
1.如果我们在数十年前,知道了某一个地区将发生强震(预测的震级与震源深度准确),就可制订合理的抗震设防烈度参数,从建筑物的抗震源头抓起,减轻未来强震的危害。
2.如果我们在几年或几个月前,知道了某一个地区将发生强震,就可对危房、医院、学校等进行加固,也可减轻强震的危害。
3.如果我们在1个月前,知道了某一个地区将发生强震,可安排救援人员携带相关救援设备进驻该地,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进行救援。
4.如果我们在几天前,知道了某一个地区将发生强震,在有关部门不敢发布临震预报怕造成社会恐慌的前提下,还可把防震避震知识手册发到老百姓手里,也可减轻地震灾害对人类的威胁。
有人说,房子在强震期间不塌,人员伤亡不就可以大大减少了嘛。这话没错,但仅把房子搞结实还不行,此外搞多结实也是个现实问题。
从汶川8.0级地震及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所造成的巨大损失看,仅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也是不够的。如果我们能提前预测该震或知道该震的发生不可避免,对邻近居民区的滑坡提前进行加固或避让搬迁,也能大大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失。
依据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还无法大幅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建筑物抗震等级提高到何种级别,也需判明该地区的地震烈度,也需要解决在建筑物使用寿命范围内的强震能否发生,震级是多大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本质上都与强震预测问题有关。
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是基于某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区划得出的,实际上与该地区强震能否发生有关,如果我们能判明该地区在长时期没有强震发生的可能,则建筑物的抗震等级会降低,这可大幅降低工程造价。而这些问题也都与强震预测问题有关。
解决强震预测问题与把房子搞结实是相辅相成的,并不矛盾,需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总之,只有解决强震预测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地震对人类的危害,才能做到物尽其才,避免不必要的巨大浪费。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21: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