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爱因斯坦奇迹年”还可能重现吗? 精选

已有 11796 次阅读 2019-11-13 11:00 |个人分类:历史事件感悟|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爱因斯坦奇迹年

image.png

图片来自网络,无商业目的,在此致谢!

1905年被称为物理学的奇迹年1-2,因为在这一年里爱因斯坦发表了五篇意义非凡的论文影响深远。为了纪念这一奇迹年,100年后的2005年被定为国际物理年,这一切都与爱因斯坦有关。

3 月,爱因斯坦发表了《关于光的产生和转换的一个启发性的观点》。这篇论文提出了著名的“光电效应”,认为光可以看做粒子,本身是有能量的。这大大推动了普朗克对量子力学的建立工作。爱因斯坦因为“光电效应”的提出,后来获得了1921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4月,爱因斯坦完成了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这篇论文是提交给苏黎世大学的博士论文。

5月,爱因斯坦发表了论文《根据分子运动论研究静止液体中悬浮微粒的运动》。爱因斯坦的这篇论文将“布朗运动”彻底揭秘,第一个从数学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释。

6月,爱因斯坦发表了论文《关于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篇论文,他在这篇论文中提出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

9月,爱因斯坦发表了论文《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提出了著名的质能方程,即E=mc2。质能方程明确了质量和能量的本质联系,一下成为打开原子能时代大门的金钥匙。

爱因斯坦的研究,是完全以他个人对于科学的兴趣而做出的,并无如今这样形形色色的科研基金资助,也不属于什么科研规划的一部分。当然,他的工作也不是以为了获得什么等级的奖励为目的。因此,爱因斯坦所需要的,只是对自己负责,对科学负责。在这个过程中,他所获得的是思考的愉快和探索的幸福,这真正体现了非功利的、纯粹的、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为惟一指向的科学精神3

除博士论文外,他的其他论文全部发表在 Annalen der Physik 当时该刊拒稿率只有百分之几,而作为理论编辑的普朗克(M. Planck)是很宽容的4

奇迹来自爱因斯坦自由的思考,来自好奇心而非功利心的驱动,来自编辑对新思想的支持。 实际上,爱因斯坦的这些论文有不少瑕疵如果放到现在,几乎肯定被吹毛求疵的审稿专家扼杀在摇篮中。

那么,“爱因斯坦奇迹年”还有可能重现吗?若重现,则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以好奇心驱动“经常思考最根本的问题”,瞄准科技难题甘坐冷板凳长期攻关

大家晓得,如果科研是靠功利心驱动,科研人员们自然会选择做“跟风式”的研究,这样可多出与快出所谓的成果,但这样的科研价值不大,且具有可替代性。纵观科学史,诸多科学大师凭着强烈的好奇心而非功利心驱动,耐得住寂寞“经常思考最根本的问题”,才发现了诸多自然现象演化的奥秘。

好奇心,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起点,是探求新知的内在渴望,更是基础研究的原始冲动和活力所在5。因为有好奇心的存在,人类认识世界的维度才会不断拓展;有好奇心指引,才可能有 “一念非凡”的灵感闪现,某个闪现的灵感或许能突破现有的认识边界,成就人类认识世界的飞跃。

为保障有原创潜质的科学家个人或团队坐得住冷板凳,国家层面应给其足够的非竞争性经费支撑,以让其心无旁骛静心科研。

2)刊物编辑与审稿专家的支持

一般说来,论文的创新程度越大,则“离经叛道”的程度越大,初期被别人理解的难度也越大。作为编辑和审稿专家,遇到这样的论文时,其不违背公认的科学理论的情况下,应有敏锐的科学鉴赏力。即使其超出了现有的理解框架,即使其认识不够成熟,即使其证据不够充分,也应推荐优先发表。这样,才可能使创新火苗不被熄灭,才可能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参考

1】爱因斯坦横空出世,让1905变成了物理学奇迹年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2302704988239725&wfr=spider&for=pc

21905年:“爱因斯坦奇迹年”大事记

http://3g.163.com/edu/article_cambrian/DIDRFS3K05169LNR.html#qd=cambrian

3】爱因斯坦奇迹年:一个针对今天的教训

http://shc2000.sjtu.edu.cn/0504/aiyins.htm

4】[建议] NSR、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每年刊登 2篇左右高争议论文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2618.html

5让好奇心驱动基础研究

http://www.sohu.com/a/111619719_11986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05998.html

上一篇:一图搞懂声发射与地震
下一篇:如何解决原创性工作发表难的问题?
收藏 IP: 59.109.155.*| 热度|

34 檀成龙 苏保霞 刘立 黄荣彬 杨金波 曾杰 刘浔江 王安良 王学界 晏成和 吴斌 郑永军 代恒伟 段含明 罗祥存 彭振华 钟定胜 杨正瓴 文端智 苏德辰 李剑超 黄永义 陈波 单坚开 姚远 刘山亮 陈南晖 汤茂林 周肇俊 代保湖 王林平 张国宏 鲍海飞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5: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