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解读美国加州近期地震 精选

已有 12874 次阅读 2019-7-6 21:44 |个人分类:热点关注|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美国加州地震

2019.7.42019.7.6,沿太平洋板块与北美洲板块边界发生了震群事件,其中包括3M≥6.0地震(图1),按时间先后次序分别为:

1.       6.2

196km WSW of Bella Bella, Canada

2019-07-04 04:30:44 (UTC)

10.0 km

2.       6.4

12km SW of Searles Valley, CA

2019-07-04 17:33:49 (UTC)

10.7 km

3.       7.1

17km NNE of Ridgecrest, CA

2019-07-06 03:19:52 (UTC)

17.0 km

image.png

1 近一周发生在太平洋板块与北美州板块边界处的M≥6.0地震

(据NEIC

好奇的亲们可能会问,沿该板块边界的地震们活跃吗?从图2看出自1900年以来,M≥7.0地震几乎把该板块边界占领了,您说活不活跃。

这些地震发生在哪个地震区呢?发生在我们命名的旧金山地震区【1】(图3)。

image.png

2 1900.1.1至2019.7.6发生在太平洋板块与北美洲板块边界处的M≥7.0地震

(红圈为2019.7.6M7.1地震

(据NEIC

image.png

3 全球地震区划分图

(编号40为旧金山地震区)

近期发生的地震属于什么事件类型呢?按美国地震学家在M6.4地震后的说法,M6.4地震为主震,后续的地震为余震;M7.1地震后,地震学家改口了,说前面那个M6.4是前震,后面的M7.1是主震。再者,如果M7.1级地震后有更大的事件发生,估计前面的地震又会称为前震了。从图2看出,M7.1级地震处于不少M≥7.0地震的包围中,那么这些地震该是什么关系呢?大概地震学家们会蒙了不可。

要判定某一次地震为什么事件类型(如主震、余震、预震、前震等),必然涉及到地震序列,而地震序列又涉及到统计的时空范围。所以说,判定某次地震所属的事件类型,首先得能科学厘定该时空范围,然后根据可靠的方法进行判识。由于过去未能从科学层面解决这些问题【2,故无法判定某次地震所属的地震事件类型。

原理上,每一次地震所属的事件类型应是固定不变的,不会因为前后发生不同强度的地震会改变。地震学家们把某次地震所属的地震事件类型当“橡皮泥”玩,说明其对地震类型的定义和判识存在问题、对地震产生过程的理解不清楚。

为何该地震区的地震们一直疯闹呢?这是因为该区当前地震周期尚未结束,未来有标志性地震(MW9.3~9.8)发生,从图4知目前距其临界状态尚远。在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框架下,定义发生在两次标志性地震之间的事件为预震,临近下次标志性地震的预震为前震。因M7.1地震后,该地震区仍距临界状态尚远,故判断近期发生在加州的地震(包括加拿大M6.2地震)均为预震。

image.png

4 误差修正后旧金山地震区1523.12.202016.2.24之间 MW ≥ 7.0 地震的

CBS与时间关系

CEs表示标志性地震,其中CE11700126日北美卡斯卡迪亚俯冲带MS9.0地震、CE21899124日格雷罗Muk8.6/910日阿拉斯加湾MS8.6双震、CE31964328日阿拉斯加南部MW9.3地震;红虚线为下一次标志性地震的临界CBS

那么,这些预震可以预测吗?我们的研究表明,标志性地震和标志性预震(通称为标志性事件)遵循确定性演化规律,为可预测地震事件类型【3】。然而,近期发生的这些预震为非标志性事件,故无法预测。不过,各路高手们可以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猜测,冀有万一之得自娱之,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我们曾分析过该地震区地震趋势【1】,指出该标志性地震发生前,该区还将发生不超过MW9.1预震至于加州地区,根据地震活动性和地震空区范围判断,估计预震震级上限为MW8.6。随着时间的延续,该地震区的地震活动将日趋频繁猛烈,故有关国家不断提高防震减灾能力方为正招儿。

备注:因为每个地震区的预震太多了,本来不打算写有关预震的博文,然有些朋友十分关注加州地震,敦促我写一写,于是乎就急就章。

参考

【1】旧金山等地有可能从“天堂”变成“地狱”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984741.html

【2】从英国人关于“主震”和“余震”的有趣说法谈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100982.html

【3】“地震能否被预测”是科学命题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13412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188389.html

上一篇:学者长期坚守一件事儿的理由
下一篇:关于地震预测基本概念的辨析
收藏 IP: 59.109.148.*| 热度|

15 郑永军 苏德辰 杨百存 王立新 曹俊兴 钟广法 杨正瓴 吴斌 翟梦阳 吕洪波 王少凯 李培 陈志飞 彭真明 吴晓娲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3: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