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和几位圈内的朋友吃饭时,他们问我:“你研究地震预测已近10年了,既不为名也不为利,那么是什么原因能让你坚守到今天?”
关于此,我在饭桌上谈了很多,趁今天一早有空把其整理下,写成这篇文章供大家讨论。
确实,国内多数“聪明”学者科研之目的是为了现实利益,自然会选择做“跟风式”研究,而不愿选择“科学难题”攻关,因为选择后者一时半时出不了成果,发不了高大上论文,拿不到实实在在的名利。尽管做“跟风式”研究可多出与快出所谓的成果,在我国凭此可拿到项目、奖励、“帽子”等,但这样的科研价值不大,且具有可替代性。
突破或解决任何科学难题都十分困难,需要有志学者耐得住寂寞长期攻关,这必然要靠好奇心驱动而不是功利心驱动,若时常想着“功利”则走不长远。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为了解开“谜团”满足求知欲,这些人会视名利为粪土,而以揭示自然现象演化奥秘为乐趣、以新发现为愉悦,由此带来满满的的成就感。成就感是自我激励的动力和源泉,要比物质激励的作用更为持久。如在牛顿的眼里【1】,科学远比妮侬(牛顿同时代大美女)有趣的多,在自然科学的世界寻找真理远胜于人世间吃喝玩乐带来的愉悦。每当夜深人静午夜梦回之际,他在属于自己的王国里自由驰骋信马由缰,每研究出一个科学公式或者定理,能让他兴奋N天。以内在的这种成就感引以为豪,自然在科研之路上流连忘返从不会主动停止探索的脚步。
具体到我们的研究,大致情况是这样的。因为在2009年一个偶然的发现,所以一不留神上了地震预测这个“贼船”,但一上去就没下来。这是因为研究这个有乐子啊,每当发现我的想法与地震的表现“不谋而合”时,觉得好有成就感啊。这些年来,我眼瞅着有些人搞科研从贫农变成了土豪,而我搞科研却从当年的土豪变成了现在的贫农,但我从未后悔过,因为研究地震物理预测给我带来了极大的乐趣,这是“名利”所不能给予滴。
好奇心,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起点,是探求新知的内在渴望,更是基础研究的原始冲动和活力所在【2】。因为有好奇心的存在,人类认识世界的维度才会不断拓展;有好奇心指引,才可能有 “一念非凡”的灵感闪现,某个闪现的灵感或许能突破现有的认识边界,成就人类认识世界的飞跃。纵观科学史,科学大师如牛顿、爱因斯坦等,怀着对未知的好奇心,创立了三大运动定律、相对论等理论,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拓展到全新的维度。
总之,好奇心是驱动基础研究创新之根源,其他的都是浮云。
参考
【1】天不生牛顿,万古如长夜!
http://www.sohu.com/a/130938804_641970
【2】让好奇心驱动基础研究
http://www.sohu.com/a/111619719_119863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7: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