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构建全球华人科学博客圈
返回首页
微博
RSS订阅
帮助
登高望远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客首页
动态
博文
视频
相册
好友
留言板
首页
新闻
博客
人才
会议
基金
论文
视频
小柯机器人
相册
Album
帮助
Help
粉丝
评论
@我
提醒
我的博客
博文
关于“地震隐身斗篷”的说法,请别扯淡了!
精选
已有 14983 次阅读
2018-5-20 13:30
|
个人分类:
科普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地震隐身斗篷, 评述
今天看到了曹先生写的一篇奇文,提及【
1
】:
“
成都周围有着一个很厚、很坚固的花岗岩层(见下图),把成都与四川的各大震源隔开。花岗岩内地震波的传播很快,地震波传来后,就会沿着花岗岩层绕开成都,使得成都免遭烈性灾难。
”
这就是后来被称之为
“
成都有一顶地震隐身斗篷
”
的论述。
先说说
四川省科技厅召开紧急专家咨询会的必要性及能否得出正确结论的可能性。从曹文中知道:
三天前的
5.12
汶川
8.0
级大地震就发生在成都西北
70
公里处,出人意料的是,成都并未发生灾难性破坏。然而谁能保证总是这样幸运
,
如果短期内再次大震,或剧烈余震,万一这次人口超
1500
万的成都未能幸免,发生恶性灾难,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看来,关注焦点在与汶川地震有关的大震或“强余震”上。一般认为,汶川地震的发震断裂是龙门山断裂带的北川-映秀断裂(中央断裂),而作为汶川与西昌地震区的分界断裂——灌县-江油断裂(前山断裂)(秦四清等,
2016
),则难以发生大震。由于
孕育一次
8.0
级地震的时间很长,龙门山断裂带短期内再发
8.0
级
地震的可能性很小。考虑到汶川地震时成都已经受住了考验,至于应对较小的“余震”更不在话下。所以说,讨论“强余震”的影响,几乎没有必要。
至于汶川地震对成都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在于:(1)地震波主要沿东北方向传播;(2)灌县-江油断裂(见下图)以及盆地内的小尺度断裂起到了对地震波能量的“屏蔽作用”,导致向成都方向传播的能量得以大幅衰减。这些与“
隐身斗篷”没有半毛钱关系。
【图片来自网络,无商业目的,在此致谢!】
过去专家们对地震机理和发生规律知之甚少,难以对龙门山断裂带以及成都周围未来的地震趋势作出科学判断,所以表态时“去厕所”是明智之举,也是尊重当时科学认知的表现,这无可厚非。
如果未来大地震发生在灌县-江油断裂东侧的“隐身斗篷”内,由花岗岩(这个得考证)构成的“隐身斗篷”,可是传播地震波的良好载体,在这样的地层中地震波的衰减较小,对成都的影响将会很大。对这个,估计
谢干权教授可能想不到。
换句话说,如果成都周围没有大地震发生的可能性,讨论有无“隐身斗篷”纯属吃饱了撑的;如果有,那么这个“隐身斗篷”可是地震的“帮凶”。
由于大地震的发生是小概率事件,说短期内“不地震、危害小、没问题”,大部分情况下是正确滴,但这是“猜对”的结果,并不能证明你的认识或说法靠谱!万一“中奖”了,那就有热闹看了。
作为一名严谨的学者,决不能人云亦云,必须得有自己的深度思考,这样才不至于以讹传讹、误导吃瓜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