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ntainwind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untainwind1

博文

Cina基本解决防沙治沙中“中幼林衰败死亡问题”?不懂,教教我?

已有 2106 次阅读 2015-7-6 17:5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新华网北京7月1日电(记者刘羊旸)记者近日从中国林科院了解到,该院荒漠化所通过系统研究提出了低覆盖度防沙治沙的原理与技术,基本解决了我国防沙治沙中“中幼龄林”衰败或死亡问题,建立了灌、草、乔等合理配置的“行带式”荒漠化治理新模式。

  专家鉴定委员会认为,该研究成果达到同类研究国际领先水平。解释了荒漠化地区生态用水与植被恢复密度对稳定性的影响问题;建立了15%—25%低覆盖度能够固定流沙的新技术体系,基本解决了人工固沙林的植被难以持续稳定的难题,丰富了荒漠化沙地治理的生态学理论,具有创新性。

  土地荒漠化是我国生态环境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以中国林科院荒漠化所研究员杨文斌为代表的科研团队,历时十余年,在内蒙古、宁夏和甘肃等省区建立多个示范区,开展了“低覆盖度防沙治沙的原理与技术”研究。

  研究发现,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天然分布的疏林或者稀疏灌丛的覆盖度都是较低的,这些植被是历经地质历史变迁而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该项研究通过改变固沙林栽植配置格局,构建了低覆盖度防沙治沙体系。实现了乔木、灌木和半灌木植被的覆盖度在15%—25%就能够完全固定流沙治沙目标。并研究提出低覆盖度治沙的水分利用、带间土壤和植被修复、界面效益和降低成本等5大优势。

  该研究成果已在内蒙古、宁夏和甘肃等地进行推广,在实际应用中较好地解决了当地防沙治沙长期存在的问题,不仅发挥了林木的界面效益,林分生长迅速而稳定,有利于带间自然植被、土壤和微生物的发育,形成稳定的林草复合植被,还可大幅降低造林成本。

  据介绍,研究提出的行带式配置结构,已成为干旱、半干旱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中重点应用的技术。初步估计,提高水分利用率15%至30%,风速降低率提高20%至35%,生物生产力提高20%至30%。

————————————————原文如此,我看不大懂,请教网友们。


   小树木死亡不死亡的是小事,地上盖个塑料布扎几个眼进露水压蒸发,一小群一小群地种,有培养基在也就差不多不会死了,最多外圈风大的迎风面会死,塑料布在树在,塑料布没树亡。再烂一些的条件,只要地下2米处有足够淡水,水热条件足够我也随便种树出来。这类小技术该是我导师制重点生做毕业论文才去关心的(顺便打个广告,俺的徒弟、重点生要考研的话,请多拜托哦,徒弟级的都有绝技在手,重点生也凑合着能培养,都是0.5-5%的二本学生考取率筛出来的),俺关心的是整个系统的效果和稳定性:


   1.  原先说的40%覆盖率才能治沙的规矩对水/土资源要求挺高的,感觉是为东部地区设定的,一眼看得出不现实。但现在的15-25%覆盖率也需要不小的水资源啊?(因为灌木和草为主,估计会属于先锋植物生态群落,对土要求低一些)按照1平方米0.25公斤干物质算,差不多得折合极限(注意,是极限水资源)水资源250mm降雨量、磷元素几克。如果是风大点盐度高点水丰度变化凶恶点之类的导致凋落物不参与物质循环(看这结构和文字说明不像有考虑到循环问题),或者是降雨再少点的地方,事情就很严重了————生态因子丰度要求怎样,外加维护与干预要求怎样?才能保障这个系统的稳定性,能不能稍微具体点?

  2.  流体行为分析多少还能看得出一些,套套流体衰减的一些常识多少也能明白是咋样个设计,这个不难,只剩下一个事就是风力衰减20-35%够不?对应的生态系统在风灾后自我恢复能力怎样不清楚。

   比较头大的倒是在汇源漏部分。 说人话一些:在我怎么没有看到各个生态因子与生态隔离带之间作用与分配的的各个时空尺度推演分析?————粗砂怎样,细沙怎样粉尘怎样? 水怎样,土壤矿物和微生物怎样,空气——土界面性质和行为怎样?界面附属的结皮和凋落物怎样。。。。。。。?

  3.弹性系数如何?

 

  。。。。。。。。。。。呃再下去和产业经济与人文社会耦合的部分不问了,那些是黄俄的忌讳。但这恰恰是我最忧虑这技术系统的关键之所在,这是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和工商文化的博弈之地。。。。。。,哦,我相信,我的文科老师明白我在说什么。也感谢徐晓哥和鹏哥的点醒,让我在似醒似梦中顿悟。


   呃,我是外行我是外行,嘿嘿经典生态工程学研究的,不懂那么专业的东西,那个那个,粗粗说一下,盼指点原理,原理就行不用说技术和工艺,俺绝对绝对的没敌意,真的,没敌意。。。。。。

 

 http://music.baidu.com/song/s/50061693520854ce6165  古歌 黑骏马

 http://music.baidu.com/song/39400468?fm=altg4  死去的黑骏马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1693-903306.html

上一篇:嘻嘻嘻,导师和研究生,团队与队员,又是一堆龙族糊涂账
下一篇:逗逗楼下文先生:穷人的孩子拜老大,富人的孩子拼爹
收藏 IP: 175.43.113.*| 热度|

7 张忆文 徐旭东 蔡小宁 李竞 徐晓 ybybyb3929 czw101606011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10: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