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ntainwind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untainwind1

博文

回复一位不知名的邮箱来信。——关于重金属土地修复

已有 3325 次阅读 2014-4-1 00:3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哦,是这样的, 我一般是基于当地的水文风力地质矿物主要分布状况,直接从重金属的形态与迁移方式来分析的。
     一般我偏向于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分类,先判定其迁移途径,根据其迁移途径进行应对,由于重金属的迁移途径很多,且不同状况下各个迁移途径比重很不一样,因此需要根据各个迁移途径进行处理技术思考,需要应急的会采用化学和物理去除为主,但应急去除往往带来土著微生物群的毁灭和极大的费用,因此一般不采用,非危机情况以人工弱固定配合大量生物来共同修复为主。至于微生物除重金属,没错这是被发表到SNC上面的,但问题是你去除子实体容易去除菌丝很难;处理表层土壤容易处理深层土壤很难;有些地方你长不了蘑菇,甚至放线菌和小型真菌都长不好,因此微生物除重金属更大程度上你把它当做是一种特殊受限制的薄层弱固定方式会好点,肯定比灌木高草树木普适性要差一些,发SNC只是这引起了人们的很大兴趣,并不代表水平如何,理论几十年才一个,SNC一年上千篇,压根不是一级别的,也就现在大陆学术界缺乏自信才把它抬得很高而已。另外这一切最终去除重金属关键还在于地上部分。
     地上部分收割后提取,压缩热裂解碳化或发酵液化分离;或者直接当做林木燃料等用;或者拿去作为毛皮丝绸动物的饲养之类的那是另外一个领域的事情,我们懂得就行,不必听别人忽悠的。当然了生物处置的难点关键还在于根系的分布与行为以及附属生态微环境您能不能控制得住,这点是核心技术,所以生物处理同样不是万能的,而且也很不成熟(例如使用蕨类植物进行土地修复,您能修复多深?您保证蕨类能活能繁殖?。。。。。。)当然了比传统物理,化学手段要广适的多。当然了,重金属污染物的远程监测如何实现依然一直是我头痛的地方,一直企图求助于遥感手段,但貌似现在的遥感还不能测这个。。。。。。
至于砷挥发和转基因植物砷挥发之类的?这个我不熟悉,我觉得它和粉尘输送相比,该不是较大比例吧?钻大气迁移这条路貌似?头了一些?发SCI做“人才和学者”用的,不是真正有用的。
 
    我现在项目很少,以前玩了一个铬铅铜污染的应急修复,是泉州市课题,有一系列发明专利。现在在玩的只有一个海边沙地重金属污染的处置,还是自己钱的,主要研究的是先从理论推导——生态因子调度理论和资源人性论,理论完善了再去思考这些具体应用————没办法,一是我本身学历平台低是个民间学者,可没有无数的863,973和科研团队跟着我做,也就乞丐一样东移点西移点去做吧没办法。二是我骨子里喜欢从理论出发,不完备前也没钱乱做积累SCI。
     
     我比较讲究费效比,因此通常经济因素和可靠性是我的首选考虑,尤其是可靠性第一,因为土地修复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行为了,更大成分是人文行为,为此我宁愿放弃我更拿手的化学修复手段。我十分讳忌修复行为给当地生态带来巨大影响的事情发生,感觉这个后续破坏可能远大于重金属污染的破坏。我没觉得农业耕地不足很致命,实际上现在撂荒和未精细开发的农地很多,北方三大沙地也是备用耕地。退耕还林的成本更合适一些,未知风险也小,尤其是对于人而言,修复风险一出现,对人群的危害特别大,因此我无法认同现有的重金属修复工作。
   因为是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出身的,对监测分析,富集迁移等手段比较熟悉,因此还真没具体到考虑以什么离子为主,什么吸附类型和吸附曲线,以什么类型技术为主哦,感觉这些都不是很头疼和很自然简白的事情啊?另外这些细节的东西完全可以给资质好的研究生甚至本科学生做啊?我除了尽量考虑好当地地理地质水文风力状况后,通常就是洛阳铲取土柱,分析了矿物和离子分布,做做土柱实验后和学生一起分析一下迁移体系,设置出方案了就丢给学生做。但实话说我也没很大把握,地质因素影响太大了。
   感觉不能被技术细节限制死,比如你跑南方铅锌矿山山地附近取得一柱土,粉末衍射一下你发现有很多氧化铅锌的次生矿物,被致密的高铁高岭土矿物吸附的比例较小,这种情况下处理方法肯定与直接全是蒙托石吸附矿物或腐殖酸重金属盐或大量硫化物,并且因为土层扰动和施肥深层迁移十分严重的地方(比如冶炼厂旁边的疏松菜地啊,滩涂啊)不一样啊?
   异地修复那就更没普遍价值了,作为应急修复手段到不错。
   我就觉得学术界重金属修复思路走邪路了,很粗浅很混乱,一整缺乏成理论性的研究,明显是地质化学和生态学的东西,非做到小尺度去,这不荒谬吗? 这点和目前的湖泊修复很一样,未清楚该湖泊的水文地质,地理分布、质能输入和损耗,生态体系状况,二话不说就开始种水草啊放鲢鱼啊清淤泥啊,不许使用一切化学药剂矿物药剂什么的,太浮躁太粗糙了,当然了民科一家之言,不必当真。
   可能先从大型理论上搞清楚了,再去细节那些体系啊技术啊的,会更好,您说呢?
 
   我不习惯接受匿名者的询问和交流,对于朋友我才会敞开说,不然一般笼统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1693-780949.html

上一篇:不懂了,新鲜空气不是很好搞,卖啥啊?
下一篇:看笑话,不评价——清华推出世界领先盐碱地改良技术
收藏 IP: 175.43.95.*| 热度|

4 戴德昌 罗德海 张忆文 ljx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9 11: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