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ntainwind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untainwind1

博文

自然伦理社会中,垄断是其各行各业必然走向,致侯沉哥们~

已有 2831 次阅读 2017-7-18 02:54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我喜欢把生物社会分为自然伦理社会、契约伦理社会、正义伦理社会、盖亚伦理社会这四种,自然伦理社会的演替是遵循大自然演替的方式进行的,而进入正义伦理社会后,社会的演替是基本停止在中高级演替阶段波动的。当然了盖亚伦理这一基于马斯洛审美与超越层次——资源和机会十分丰富基础上的伦理体系,就脱离了半人工生态系统工程学普通研究范围了,这个至少说对我现在可怜的社会科学功底来说绝对是晕晕的、不系统的。这一社会生态学假设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我不啰嗦了,这贴只说自然伦理社会。

     呃,话说我什么功底都很可怜,硬撑着侃大山就是了。。。。。。。真心话。

      在自然伦理社会中,我们切身能够体验到各种垄断:

      比如说“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个是不同阶级中高阶级对低阶级裁决权的家长——家臣式垄断;

      比如说“不入圈子,是虎给我趴着是龙给我盘着”,这个是同一阶级行业核心对核心外的垄断;

      比如说“外地佬,本地人”,这个是地域垄断

      比如说“自己亲戚(一百代的也算)、自己战友、自己xxx”,这个是宗法垄断;

      比如说“我的就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掐死在摇篮中”,这个是全尺度通用的垄断;

      同理,在各种动物种群社会中,这些垄断的雏形都可以找到案例和研究资料。也就是说,这是普遍的现象。这类行为,对动物种群的基因组稳定有较大的意义,但对动物种群的发展是很大的阻碍————这点,可能还不是哥们你上次聊达尔文那文的繁殖数量那么的数学简化,数学简化貌似适用的边界条件是资源与机会充足。当我们抛开现代文明道德和伦理,来思考的时候,可以很清晰地发现,这与资源/机会——欲望的比例有很大的关系。

      在这里,社会结构与质能信流(简单地说,质能信流近似可以认为是经济学,当然了话说现在经济学学派乱麻一堆,另外话题了)的详细分析,是关键点,绝非传统社会学所谓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帝国社会那么简单,在不同尺度上,这些所谓的“社会模式”完全可能同时存在,进一步说传统社会学研究的大部分假说,在生态学及其工程学(尤其是半人工生态系统工程学)面前不堪一击。

 

      通常在裸地演替阶段,由于生态位的空余,动物种群中各个个体有充分的发展机会,资源相对丰富,随着演替的进行,社会生态位逐步被填充,空余资源逐渐减少,由于资源与机会的分配是不均等的,自然状况下遵循金字塔结构,因此资源和机会紧张程度到达一定阶段开始进入内耗或外扩阶段。

      原生演替有较大随机性,而次生演替往往遵循上一演替的种群状况。在高级演替阶段,如果种群生境是开放的,则大量优秀基因为躲避占据生态位者的合力往往选择外扩道路,如果生境是锁闭的,则遵循海岛鹿群的发展模式,群体逐渐弱化乃至衰亡。

      演替的过程,很容易表现出一种“社会发展阶段的倒退”,实质上是质能信分配状况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实际上,科斯的新制度经济学我个人觉得宏观上有点找不到北的感觉。

      打破这一大自然准则的,除了灾难之外,还有就是文化的因素。制度作为文化的形而下,并不能脱离文化的下行制约和生产方式的上行制约。  而生产方式的上行制约并不能替代文化的下行制约,尤其当整个社会生态处于正负反馈能力很强,路径锁定的超稳状态时。那,蚂蚁嘿嘿嘿,那是一个典型的终极案例了。

      自然伦理文明发展到正义伦理文明,其突跃程度不亚于从爬行类动物到人的生物学进化过程。

      聊到这里心痒痒地就想指点江山,忍了半天终于忍下去了嘿嘿。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再说,一万次打鸡血还不如东西一次放在这里让大家思考。

      

 

      生态学很多人都知道通用于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文化生态中,是一个复杂巨系统研究学科,但并非Odun的系统生态学以及文化生态学那么简单,其系统结构应当是这一世纪的重要研究方向。

      另外,生物学上的自然人,与文化社会学上的社会人,在这里概念并不重合,这或许能进一步深入探究为什么历史上出现很多极端的行为、哲学系统,乃至人文意义上的进化退化,诸如此类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1693-1066872.html

上一篇:热死了热死了,放点轻松的轻音乐
下一篇:严格严格,三条都没涉及,也删??
收藏 IP: 175.43.112.*| 热度|

12 武夷山 王从彦 周健 吕洪波 张忆文 王毅翔 侯沉 朱晓刚 xiyouxiyou xlsd aliala scienceus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