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企业题目主要是收钱难,但相比于乌漆墨黑的学术界和疯狂咬斗的教育界来说,还是比较直截了当看本事的,当然了这个前提是你这个领域理论很清晰,不熟不做。比如说你搞的是土壤治理,那么污染物的几个迁移途径和迁移动力学、地质结构很熟之外,对污染风险的控制手段也要相当熟悉,这样才能辅助企业的人搞项目。不然由于种种人和钱的问题,企业往往会经常提出一些怪异的要求,你就卡壳了。这完全不同于发论文。搞企业难题通常是技术的稳定性要很好,不能那种边界条件未知系统关系非线性且不好控制的东西,
比如说德国佬在Nature发了篇真菌治理土壤重金属的,实际上你真用它治理就悲催了,菌丝下不到耕作层深处也没法收集;长菌还需要上大棚并严格调节各项环境因子,系统未知因素极多折腾死你都会。
比如说生物炭很长时间是世界热门,在700摄氏度以下加热污泥类转化为生物炭可以回归农田,实际上你真玩这个会死翘翘,700摄氏度下很多有机物分解产物到地里是化感物质,重金属也尚未稳定住,设备麻烦得要死,烟气污染很可怕。
比如说纳米催化剂理论上反应活性很大,顶级论文无数,实际上几乎是无法使用的,尤其是低技工素质的工厂几乎无法使用,比如说碳钯,合成不难,但不同合成方法质量很不一样,通病就是工人误操作了死料或者着火,非常的麻烦。伺候不动工人的话,你的技术还就不能被企业接受。
比如截污清淤冲水种草曝气治理河道,别听媒体的,缺水地方或老城区怎么截污冲水?水草能活的话水体至少是比蓝藻爆发要清一点,那样的清水需要治理么?再说下几天雨不是冲死就是被浑水阴死。水体增氧7成靠水生植物3层靠水面天然增氧(也不固定,大致),机械曝气你想达到替代他们?看看污水处理厂的布鲁塞尔氧化沟看看,那气泡吹得简直是开锅的开水,菌群还得是工程菌。
简单说:学术界的论文只有弱小的参考价值,几乎不能直接应用;媒体的宣传可信度非常低;最怕最怕就是不通系统工程的人进来瞎折腾,别人不可能调节参数和工序来适应你的。哪怕对方是什么教授什么人才甚至院士也一样,几个人凑一起下工厂看看,没一会儿时间企业的技术人员基本不会鸟学术界的,全集中在高工旁边。
一般来说,企业技术难题你没有两三套预案的话最好不要去接,但要搞两三套预案的人一般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应用技术过硬的人因为精力主要放在解决问题上,通常会不善于搞政治,这意味着就无法在学术界和教育界得到较大的发展前景,但通常理论功底和推导技术能力会比较系统化,但广而不一定精深。想象能力远强于学术界和教育界是必须的,不然很容易被企业工程师排斥。企业工程师经验丰富可是多是半个民科,你要是学术界的不是你瞧不起他就是他瞧不起你,尿不到一个壶。
目前理论型高工少但不是没有,企业的信用问题倒是比较严重。这才是致命的,不可能全靠高官或者地头蛇来做公证,社会缺乏一个类似公证抵押平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6: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