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y201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xxy2011

博文

《第56号教室——让孩子成为爱学习的天使》阅读分享

已有 4436 次阅读 2013-5-19 10:3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第56号教室

《第56号教室——让孩子成为爱学习的天使》阅读分享

by Yatao

阅读这本书是从这个故事开始的……

教师继承了一颗无价的签名球,当年幼的儿子找他一起玩球时,理所当然地,他警告儿子绝对不能拿签名球来玩。儿子问他理由时,他觉得球上的签名对他儿子来说毫无意义。于是,他没有花时间解释原委,只对儿子说,不能用那颗球是因为“球上写满了字”。过了几天,儿子又找他一起玩球。当老爸再次提醒儿子不可以拿写满字的球来玩时,小男孩表示他已经把问题解决了:他把所有的字都涂掉了。

不管教育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不要把害怕当做教育的捷径。

第56号教室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TOP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这位老师叫作雷夫•艾斯奎斯。

雷夫提倡“没有害怕的教育”,从学生自身出发,结合“六个阶段理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品质,同时在阅读、数学、历史、艺术、体育等科目教学上创新教育方法,结合实际动手和旅行,创造了优异的教学质量。

一、教育中的真相

学生因为害怕而守规矩。雷夫老师认为:要用信任取代恐惧,打造无恐惧的教室。相信孩子们说的话,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对他们提出的问题有求必应。除此之外,强调老师是学生的榜样,从不迟到这样的小事做起,成为学生积极效仿的对象。在雷夫老师众多教育理念中,给我启发最大的是关于惩罚的理念:纪律必须合乎逻辑。如果一个孩子在运动中故意伤害别人,老师惩罚他不吃午饭。这样的惩罚和错误之间就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雷夫老师惩罚他停止参加体育运动一次。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候所进行的活动。

二、寻找第六阶段

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理论,雷夫老师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六阶段理论,推动学生自己由内心出发自觉维护班级的和谐。科尔伯格的六阶段包括: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及严重程度,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处在该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第六阶段: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这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

雷夫老师从第一阶段到第六阶段,即: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处于我不想惹麻烦阶段,学生的思维以恐惧为基础,而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的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才这么做的。我想要奖赏阶段,学生的努力是因为能够获得奖赏,生活中很多得宜的行为也要给与奖赏,比如按时完成作业等。这样的奖赏对学生是有害而无利的。我想取悦某人阶段的学习者,会让被取悦的对象膨胀,特别是年轻的老师,可是,为了取悦家长老师,做了让他们开心的事,例如选择他们希望你从事的专业,可是最后你自己不喜欢,试问:取悦别人,你最后得到了什么?我要遵守规则阶段,雷夫老师也毫不留情地指出真正的伟人成就于不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能够体贴别人,第56号教室的学生大多能做到这点,例如从不插队,轻声说话等等。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并行不悖阶段。“第六阶段”不但是最难达到的,也是最难教的,因为行为准则存在于个人的灵魂中,其中还包括了一份健全的人格在内。正是对科尔伯格道德发展六阶段的理解和运用。用“六阶段”引导孩子的学业和人格成长。近25年的教育实践,雷夫老师深信:着力于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与铁腕管理相反,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不同,他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他教出了优秀的教学成绩,培养出了谦逊有礼、诚实善良的学生。

三、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

雷夫老师制作了一个问卷测试你是否热爱阅读:1.你是否曾因为教师教得很无聊又很想看完手上正看到一半的书,而在上课时偷看藏在桌子 底下的书?2.你是否曾因为边吃饭边看书而被骂? 3.你是否曾在睡觉时间偷偷躲在棉被下看书?凡是以上三个问题都答「是」的孩子,注定一辈子爱看书。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成人——能思考、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放、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 ——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对于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雷夫老师给出了建议:让孩子去图书馆,让他们意识到这个数码冲刺的时代还有很多人看书,阅读没有过时,同时在图书馆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教师指导学生选择合适自己水平的阅读材料,避免太难或者太简单造成孩子的挫败感和倦怠感;学生阅读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我阅读仅仅因为我喜欢,教师要引导孩子换一个角度看待阅读,阅读后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看阅读材料改编的电影,提高孩子阅读的热情;开展读书会,教师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讨论;阅读后利用www.learninglinks.com这个网站上的游戏和联系进行评价。

四、关于写作和数学的学习

雷夫老师对于大多数美国青年的拼写语法能力的减退现状,重视对第56号教室的孩子们进行写作的练习:首先,从文法开始,每天清晨到校后,孩子们完成时态和搭配的作业;每周作文和每周的阅读心得都是锻炼孩子写作技巧的好方法;另外,最有特色的是“少年创作计划”:让每个学生花一年的时间完成一本书,书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在学校内完成的,教师和小组同学的共同协助下每个孩子完成一本书内容的写作和编辑,孩子们故事存成计算机文件,并在部分版面留白,作为插画之用。孩子们设计的图片充满创意让读者们赞叹不已。

关于数学的学习,雷夫老师采用的是数学游戏Buzz和数字砖。Buzz是指孩子们轮流报数,在游戏过程中只要出现3,就要用 Buzz 这个字来代替。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数学心算能力也提高了应变技能。玛克库克数字砖是指卡片上有动物或物体的图像,图像旁边则有一个让学生放入正确数字砖的方格。在每张卡片上,这十个数字砖不能重复使用,以便学生自行更正。如果孩子认为数字3是答案,但是数字3已经用过了,那么他就知道有地方弄错了,接着根据这些线索去移动数字砖,不需要画掉或清除答案。雷夫老师看似没有脱离皮亚杰具体运算阶段,但是提高了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五、关于考试

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应试教育”不是中国的专利,在沉重的标准化测验包袱下,老师们再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好好教授学生应该精通的科目。孩子们因为参加测验而疲惫不堪,累到最后连自己的测验分数都不在乎了。这种情况衍生出许多悲哀的讽刺,其中最深刻的是:标准化测验旨在帮助孩子们成功,但在实际上却加速他们的失败。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永远不会在标准化测试中,人性的品格才是教育的本质。

但是雷夫老师的学生在考试中往往考出了不错的成绩,在该书中也介绍了他教学中的应试技巧:“模拟考场”的形式进行练习;以问答形式提示学生在考试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引导学生分析出题人的视角,预测哪里会犯错;分析“结果”和“行动”之间的联系等等。雷夫老师在如何学习和如何应试方面给读者很多启示。

在自然课上,雷夫老师让孩子们放下课本,拿起实验器材进行观察、实验、记录、分析,从失败中学习。实验失败不是失败,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时才算失败。

在历史课上,雷夫老师放电影,“小组积分”的游戏,课堂生动有趣,就连家庭作业——每个州的自制牌照,都成为孩子们最爱做的事。

在艺术方面,雷夫老师认为:接触艺术的教育的孩子学到的远远超过他们所学艺术的本身,纪律、责任、牺牲、练习、改错、倾听、实践管理。

在体育方面,有计划有目标的运动才是体育的正道,雷夫老师消除哪些对体育运动害怕或者是有过不好经历的孩子们的担心,通过独立练习和记录数据后,组织学生留校观看世界大赛的现场转播,学生进行终极记录。在记录过程中还可以练习数学。最后带学生去现场看体育比赛,这是发展学生道德第六阶段的大好良机。

在经济方面,在56号教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根据工作的付出程度不同工资不同,这个工资可以放在“银行”里,可以在班级拍卖会上买东西,还可以购买教室里的位子。当然,这个“钱”是仅仅在第56号教室流通的货币。雷夫老师让孩子们认识到“不动产”的重要性和理财能力,让孩子们节省每一分钱,拥有“延迟享乐”的意识,这些都是孩子们一生受用的技能。

雷夫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业旅行,周二放学后看电影,教学生独立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乐器参加表演,举办聚会过圣诞节……

三尺讲台,对比我们映像中的传统教师,雷夫老师的确是一个楷模,他的热情,他的执着,他的方法都让我很震撼。“身教重于言教”,雷夫老师是有资格在孩子们面前讲做第六阶段思维者的要求的,因为他以自己25年的工作证明了他是一个第六阶段思维者。

最后分享我最喜欢的三句话:

凡是值得做的事,就值得好好做!

老师可以带班级,但决定这个班级优秀或平庸的是这个班上的学生。

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永远不会在标准化测试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45920-691384.html

上一篇:《世界是平的》分享
下一篇:《六顶思考帽》分享
收藏 IP: 116.54.8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22: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