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科学网,各大学,各研究所,各教授主要的精力都在谈论文,写论文。
SCI,EI好像很了不起,可以提职称,要基金,单位还给精神的和经济的鼓励。
论文嘛,不就是埋头写点东西,找3-5个人审一下,出上几百美元就可以过。
理科的论文找到同行审相对容易,工科的论文常常是作者非常专门的技术,
找别的专家无力审议。所以发SCI,EI也就是证明个人写了或干了某些事而己,和先进水平,和得到业界普遍承认
无关。
真正好的论文,不是没有,但是极少,可能只有SCI,EI的几万分之一,SCI,EI仍然大部分是垃圾。
体制内,这个国家(的基金评审机构,委员会,专家学者,单位的学术委员会)经常
缺水平审核一个科研人员或者项目申请的能力,无奈想出了计算SCI,EI数量的主意。
中国个人和单位的待遇和论文挂钩,发论文有利益驱动,所以计算论文可能在计算垃圾。
我在私营企业呆过,在宏观科研管理部门呆过,多年跟踪各个国家各个公司的领先技术,知道什马论文都是浮云。
绝大部分世界最好的科研成果,关键技术,都是密而不发的。
想带走或者泄露科研成果,那是要上刑的。
一般的单位,都要求签保密协议,论文原则上不让写,写也是皮毛的东西或者只有结果。
中国科研人员到了国外,稍微和军工有点关系,或者核心的民用技术,根本不让中国人靠近。
独门技艺岂能发论文让世界知道。
看论文可能知道一个人干过些什么,但是主要靠论文的评价体系,是有严重缺陷的评价体系。
中国人说我们还有各种国家部委的奖励来评价,这个设立和评奖是中国行政特色的东西,另文再谈。
PS1:此文后,
赵永红 网友提了一些评论,并写了博文:“SCI罪与罚”,在博文和评论里写了很多反驳我的理由,
他的理由全部非常正确,但仍然无损于我的观点,
他最终写出了和我完全一致的愿望,就是发表高水平的基础科学论文,反对水论文。
至于技术论文,和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有关,论文很难反映真实水平。
我特意转载他的批评意见,供和我的博文逐字对比:“SCI罪与罚”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60222&do=blog&id=530842:
科学网要想成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启迪科学新人的一方土地,其发言者应该具有相对高的科学素养,比如发言应该尽量严格公正之类的,不能如灌水一般。 SCI作为考评机制,其不合理性早已从技术上有很多分析,也提出了很多改进的方法。比如,从SCI的数量,到影响因子,再到h-index,个人以为已经基本完成了,只是国内的考评体制需要跟上。在物理领域,有50篇论文引用次数达到50次,已经是很高的水平了,对这一点应该几乎没太大异议的了吧? 滥发论文的确不好,但不发论文是不是就好了呢? 可能基础科学跟应用科学、技术研发还是有很大的不一样。应用科学和技术研发往往有很明确的目标,而且涉及很现实的经济利益,所以需要保密。而基础科学则没有明确的目标,好比瞎子摸象,又好比在一个巨大的黑屋子里面找那唯一的一个小门,往往很难说谁就能一下子找准方向,只有挨个方向地去尝试,到一定阶段才能找出正确的方向。论文的目的之一就是告诉别人,这个方向我们已经尝试过了,结果是什么样子的,后来人就可以避免重复劳动了,这样科学才能向前发展。而不发表论文,那就是永远有人在做重复劳动。 所以片面否定SCI,甚至否定论文,并不符合基础研究 的实际情况。SCI的本意是“科学引文索引”,其强调的是引用,只是到国内变成强调文章数量,这是我们考评机制的不恰当简化。应该改进的是我们的考评机制,而不是否定所有的论文,除非我们不做基础研究。而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是不是可以放弃基础研究呢?还有,IBM除了那么多的专利,还有海量的高质量的论文发表出来,研究方向涉及面极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关注一下。
大意是有的人拿鸡肋SCI浪费纳税人的钱
[2]http://www.infzm.com/content/119936
巴西杂志GMR被举报疑似为研究人员跨国批量生产、发表学术论文。研究者发现,2015年该杂志发表的中国学者文章达到1605篇,占总发表量的78.1%。
至少11篇SCI论文中,有着完全一模一样的实验图表。两个地方不同医院的两群作者,在论文中使用了两张同样的图表,甚至同时投稿并发表在同一期期刊上。
几乎被中国学者“承包”的期刊不在少数,多属于作者或机构付费、读者免费的出版模式。2015年,中国为此支付了7217万美元,大部分由科研经费和机构埋单。
学术的“污水井”,又多了一个。
这次掀开盖的,是一家名为“剽窃监督”(Plagiarism Watch)的美国抄袭监测网站,网站编辑在调查一篇被举报论文时顺藤摸瓜,惊人地发现:一些旨在敛财的国外“掠食性”期刊与代写论文的“枪手”公司狼狈为奸,疑似为研究人员跨国批量生产、发表学术论文。
被举报的是巴西杂志《遗传学和分子研究》(英文名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简称GMR)。研究者发现,2015年中国学者文章达到1605篇,占该杂志的78.1%。“这个杂志离中国远远的,隔着十万八千里,影响因子(国际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主要看论文被引用频次)只有0.764,居然比巴西足球还受到中国学者的追捧?”“剽窃监督”网站的编辑对此讽刺道。
“世界科学上最大规模的英文论文造假公司”。媒体的传播虽有夸大之嫌,但对中国医学界,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2015年年初,英国BMC出版社曾一次撤回43篇论文,其中41篇论文的作者来自中国。同年8月,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也宣布撤回旗下10本学术周刊上发表的64篇论文,其中多数作者也是来自中国。
作为世界最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之一,简称为SCI的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引文数据库,一直被视为最重要、国际公认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工具。但如今,这一系统内的部分杂志,正用收版面费的形式,为中国论文造假者大开方便之门。
他们有共同的特点:都属于OA期刊,即作者或机构付费、读者免费的出版模式,都收取不菲的版面费。——在2015年,中国为此支付了7217万美元,按照6.6的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约4.7亿元。而这些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徐明昆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7101-530409.html
上一篇:
也谈两弹一星的科研经验 下一篇:
论文迷信误导中国的科研评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