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chaod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chaodong

博文

2019年夏季青藏高原考察:西线考察队吉隆镇采集第三天

已有 2037 次阅读 2019-8-19 07:54 |个人分类:野外考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019年8月7日星期三 天气多云

张丹,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

昨天晚上蛾子的收成不是很好,所以今天早上不一会就包完了蛾子。9点半左右我们到对面的早餐店吃了早餐,顺便买了10个馒头作为午餐。10点半,我们准时出发前往吉普村。我们去年也来了吉普村采集。这边的变化不是很大,唯一不同的是村子的大牌子拆掉了。

我们在村口的空地上先放了黄盘,然后向村子里面进军。进村子要过一个很高的桥,类似于吊桥,但是又比普通的吊桥结实一些。让人心生害怕的是这座桥非常的高,走在上面根本不敢往下看,两腿发抖。师姐说过来好久她的腿都是抖的。进村子以后,我们到了去年吃午饭的地方,问老板要了一壶酥油茶喝。小吴哥说亮哥和婷婷师姐没有喝过酥油茶,让他们尝一尝。我们和牛老师很久以前就喝过了,但是到现在为止依旧喝不惯酥油茶。喝完酥油茶我们开始上山。去往山上的路有好几个平台,到处开满了花(这里补充花的名字)。在吉隆采集的这几天,感觉到处都是这几种花,且都在盛花期。因此也吸引了大量的地蜂和食蚜蝇,随便一网子下去,都是满满的收获。

WechatIMG930.jpeg

吊桥

上山的时候,是温度最高的时候。也可能是早餐吃多了,感觉爬上的时候没有力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爬上了山顶。站在山顶,吉隆镇的全景尽收眼底。蓝天、白云、雪山,村庄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山顶还有农田,应该是青稞。旁边是大片的空地,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我们在农田的田埂上发现了大量的地蜂的巢穴,录了地蜂出入巢穴的视频,拍了很多的照片。这边的巢穴有正在建的,也有已经建好的。我用了一个很细的树枝放进巢里试了一下,主道大概有10cm深。这边的土很松软,也没有带挖巢的工具。这次就没有挖开这边的蜜蜂巢穴。很快我们带的管子就用完了,剩下的很多标本就直接浸泡在分析纯酒精了。如果在这边放置黄盘,那肯定收集到的标本更多。

WechatIMG932.jpeg

采集生境

WechatIMG928.jpeg

茂密的草丛

WechatIMG933.jpeg

地蜂巢穴

下午3点左右,我们开始下山。下山途中偶遇美景,小吴哥招呼大家拿着党旗拍照,留下纪念。3点半左右,我们到村子里喝酥油茶的那里吃午饭,馒头就辣椒。他们家还卖的煮熟的小土豆,15块钱一盘子。买了一盘小土豆就着馒头和辣椒,也是很美味的。这家的老板是一个藏族姑娘,汉语不是很好。还好她基本上能够听懂我们在说什么,很热心。野外出差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总能在不经意间看见美景,也经常能在旅途中遇见一些给你温暖的人。比如这些天在吉隆遇见的热心的执勤武警。每次到了安检口,他们看见我们的车就直接让我们过去;晚上我们出去的时候总会给我们说这么晚了还去工作,辛苦了,注意安全。虽然采集工作很忙、很艰难,但是总能遇见一些让我们温暖的人,让我们温暖的事情。

WechatIMG934.jpeg

党旗闪耀

4点半左右我们往回走。亮哥和东哥去收黄盘,我和小吴哥还有婷婷师姐去买油桶加油(灯诱的时候发电机需要汽油)。5点半左右,我们回到宾馆。今天真的是丰收的一天,带的管子都用完了,所以处理标本也花费了一些时间。晚上6点半,我们到对面的饺子馆去吃晚饭。这家的老板也很好,我们每天都在这家吃晚餐。昨天晚上我给老板说你的木耳炒肉太咸了,老板直接把木耳炒肉给我们免单,还给我们打了9折。今天的饭菜的量比昨天大了很多。估计老板看我们昨天点菜都吃的很干净,也就了解我们这帮人的饭量了。今天的木耳炒肉还多了鸡蛋。老板说多吃点,吃饱了不想家。

晚餐结束以后,我们回宾馆继续处理标本。晚上8点半准时出发去灯诱。到了前天我们放最后一个马来氏网的地方灯诱。今天晚上效果比昨天晚上稍微好一点,但是蛾子的种类没有很大的变化。我和师姐主要负责装蛾子,亮哥和东哥收甲虫,小吴哥负责拍照。10点半左右,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山里开始起雾。

大概晚上11点半左右,雨越下越大,我们收灯返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6560-1194189.html

上一篇:2019年夏季青藏高原考察:西线考察队吉隆镇采集第二天
下一篇:2019年夏季青藏高原考察:西线考察队吉隆镇采集第四天
收藏 IP: 159.226.67.*| 热度|

2 王从彦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0: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