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anyew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anyewei

博文

田野调查与学者责任

已有 2899 次阅读 2013-1-6 13:17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学者, 调查, 田野

□瑶草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类学开展田野调查,涉及语言学、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等,是一种使研究者走出传统“书斋”的“直接观察法”。如今,各门学科都有田野调查和实地考察,这些调查的手记是学者们一线实践的珍贵资料,作为科普读物不仅有普及科学的功用,还能激发读者实地探索的热情。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追寻远古兽类的踪迹》和《古植物学家的南极之旅》是《科学之旅丛书》中的两册。前一册的作者邓涛在前言中回忆,高考时,自己是极少数报考古生物系的学生之一,原因就是向往野外调查,书中,作者记录了自己在河西走廊、西藏、三峡、昆仑山、柴达木盆地等地追寻古代动物遗迹十多年的经历。后一册的作者李浩敏参加南极科考的时候已经年近花甲,由于发表了关于南极古植物的论文,获得了去南极的机会,笑谈自己掉到冰窟窿里根本没有获救的可能。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探秘喀斯特精灵:白头叶猴科考实录》,作者黄乘明研究白头叶猴二十余年,深入大西南腹地的悬崖峭壁间寻找猴群。他们的文笔有趣,时时加入考察过程的小故事,又不乏专业知识的解读,现场拍摄的图片更是为书增辉。
在艰苦的条件下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将科考视为乐趣,是这些科学家的可敬之处。邓涛在青藏高原的悬崖上科考,鞋底防滑的花纹被泥泞抹平,随时可能失足深渊;在戈壁的营地里物资缺乏,只能一周买一次肉,食品保鲜、防苍蝇都是大问题;他乐此不疲,在三峡工程完工前,考察了将要受到淹没的地层化石。李浩敏赴南极的船上,很多船员呕吐出胆汁和胃液,但她上岸后,还帮助大厨做饭,学了一些菜肴做法。黄乘明与队友夜宿山中,突降大雨,帐篷外积水十厘米,几乎将帐篷漂起来;在山中行走,不时落入水坑,甚至有性命之虞;但他一到喀斯特黑白相间的高山中,便悟到为何白头叶猴的毛发是黑白色,这问题在动物园苦思不得其解,只有亲临现场才有感悟。
文史学者同样也可以走出书斋和故纸堆,在遗迹和历史发生的现场,文史学者可以发古之忧思,更可以为文物保护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方面浙江人民出版社的《1912-1928:文武北洋》写作思路很正点,作者亲自走访了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杨度等北洋军阀统治时代风云人物的故居、陵墓和以他们命名的街道等,夹杂在自己的叙事中,增加了历史的凝重感,更为这些鲜为人知的文物故居,提供了凭吊的读者,为不合理的强拆改建发出不平之声,这也是文史学者的责任。
http://a.xhsmb.com/html/2012-10/11/content_48144.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5279-650167.html

上一篇:天文学的节日
下一篇:谁还在印挂历?
收藏 IP: 124.207.25.*| 热度|

1 oxygen201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3: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