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中】

已有 4000 次阅读 2013-3-10 05:11 |个人分类:美国行|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飞机, 纽约, 自由女神, 克利夫兰

【美国掠影之二】
 
 
 
  纽约的象征——自由女神——就只能飞掠而过了,我们把自己的想象尽量从这一眼的风情里向深处远处延展,而纽约的很多细节则还可以从街道上感觉出来。
 
  从克利夫兰的飞机飞抵纽约机场的时候是上午时分,天色已明,而我也刚好在靠窗的位置,也就可以对纽约的机场周边产生一个大致的印象。如果问第一印象是什么的话,我想是整齐。
 
  之前大学里学英语,对于街区有所谓Block的说法,因为大学是在合肥读的,对于西安或者北京的方方正正都没有任何概念,所以就想着设计纽约城的也算得一个喜欢整齐的人吧,居然是一块一块如积木一般的感觉,并且这样的感觉就在语言里。
 
  纽约机场上空那一段短短的时刻让我产生了“整齐划一”的感觉,只是不知道会不会是第一感觉下的错觉。
 
  当在唐人街上溜达的时候,看着店铺上的中文和英文参杂的招牌,再看楼外墙上挂着的一阶一阶丑陋地沿着“之”字型从楼顶延续到二层的防火楼梯,几乎也是整齐划一的,就觉得这个感觉不是错觉。整齐即便到了以模糊和差不多为特征的国人聚居的华人街,也依然如此,尽管这里的整齐似乎是带了充分中国风格的整齐。
 
  而纽约更多的摩天大楼对这样的整齐又给予了更为形象化的表达,我从电影里屡次看到过空中俯瞰时的纽约,想着如果所有的四四方方的楼都是一样高度的话,那么,眼前就只是方块,block,然后一条又一条一样整齐的细细的小径把这些方块分割开来,如魔方各个相邻块之间的罅隙。
 
 
  可是,纽约毕竟还是一个靠海的城市,尽管它做过美国最开始时的首都,但是毕竟是沿海慢慢发展起来的名城,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聚居区不可能是如完全人造的华盛顿一般的有着巨大的设计痕迹,当然,即便华盛顿,也是尽量避免了过于整齐划一,有些建筑之间的差异似乎是故意造成的。
 
  北京的故宫建筑群也一样,不是一条中轴线就彻底串起了所有重要建筑,比如天坛,就按照所谓的八卦方位稍稍偏离了中轴线。否则也太容易审美疲劳了,过于整齐的东西我想还是会让人视觉疲惫。
 
  所以,纽约更有看头的地方还是在海边,那沿着海岸线优美的曲线而自然而生出的道路、公园、一栋一栋的小房子,点缀在整个纽约整齐的block之外,形成了完美的城市曲线。
 
  如果我们从澳大利亚选出一个代表性城市,只能是悉尼;而对于纽约来说,则可以认为是美国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地方;如果再从巴西选,则里约热内卢胜过巴西利亚,当然,里约热内卢也是曾经做过很长时间巴西首都的。
 
  这样几个大国,似乎有相当的统一性,而这三个国家更为相似的一点则在于它们都是所谓的新兴国家,历史(不包括当地土著)格外短,但是却格外有魅力和活力。而他们的代表性城市也是闪耀着“主观设计与自然形成”的双重光辉。
 
  当我走遍东亚的这几个国家,再有了从欧洲多个国家过往的经历,去美国,总有从历史中猛然走出的豁然之感。没有历史原来竟然是这样!
 
  这让我终于想起之前看过的一部电影了《1900》,电影的题目是一个人的名字,当然,是他的出生年份,他一直在欧洲来往于美国城市之间的一艘船上生活,但是从来没有下船以体会美国甚或他的祖国所在的欧洲的生活,尽管有一次为了爱情他走下了舷梯,但是中间又回到船上去了。这部电影很奇怪,我觉得也许在这人的心目中,一个稳定的充满机会和挑战的新大陆还是不如一艘一直在颠簸的大船牢靠。
 
  换句话说,对于1980年代中国人普遍“千万里我追寻着”的纽约,在1900的眼里是可怕的地方,而实际上,《北京人在纽约》的片头里也写了那么的几句俗语,如果你恨一个人,应该让他去纽约;如果你爱一个人,也应该期待他去纽约。也许这是理性的看法,在纽约,机会与无情,美丽与幻灭,总是并存着的。
 
 
  我这第一次过纽约的时候是深秋和初冬交叠的时节,一场雨就使得整个纽约显得寒意缤纷,再去看那街边或公园里的树,一株株身上满是寒意,再加上一阵海风的吹拂,如果衣衫正单,会产生满目满心萧条的感觉,期待着一阵温暖来袭,至于这温暖来自空调还是太阳,倒是无妨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668837.html

上一篇:【寓言】一个高喊要自阉的正村长
下一篇:有佛性的猫和永远不会再歪的树
收藏 IP: 188.251.253.*| 热度|

8 曹聪 李伟钢 戴德昌 吴飞鹏 吕喆 武夷山 徐晓 yxh316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11: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