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陈安: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3

已有 6911 次阅读 2011-6-12 19:19 |个人分类:物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科学院, 风格, 研究所

一,中国科学院各个不同性质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的各个研究所其实是风格大不同的。
 
  也所以,在做各个研究所评价的时候,要分类进行。
 
  我所在的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与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是两个相对于数理化天地生这些很自然很自然的科学而言,稍微社会科学一点的。
 
  大家可能也知道,之前的中国科学院其实把今天的社科院包含在内的,很多当年的社会科学大家,如郭沫若这等历史学家,也都是所谓中研院院士的。
 
  不同研究所在一起掺乎着,风格的不同就会体现得无与伦比,淋漓尽致的。有的研究所科研靠的是不断实验,没白天没晚上的勤奋,也许能够出点啥成果,这类属于实验型的,还是很苦力的。而成果也难有很强的创新,因为通过这个手段认识世界还是太间接太间接了,而且最后发现只有相关关系,距离因果关系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乃至遥不可及都是有的。
 
  有的研究所则是不断开发,有点新想法,抓紧弄个原型系统意思意思,看看功能能实现不?这类研究所对于研究生甚至要求坐班的,朝九晚五加上夜里加班,也不轻松。但是,有功能不见得有价值,或者说,你弄出来的玩意儿如果不能为更多人认可和使用,一切努力就都等于0。
 
  当然,有的研究所则要靠工程起家,有了国家倡导的大工程才有存在的价值。或者干脆自己去忽悠国家搞大工程,这是嘴皮子功夫天才第一才行。
 
  还有研究所是靠的灵机一动,科学的技术的工程的成分还要低于艺术的成分。
 
  对于最后者,工作就不能靠时间,而更多靠启示,这就得有点和“上帝”对话的本事。
 
二,研究所与研究生院
 
  研究生院是中国科学院的“怪胎”。据说它现在的英文名字叫“Graduate University”,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研究生大学”。
  现在,除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毕业生外,所有研究所的毕业生其实是这个怪胎给发最后的硕士博士学历文凭。
 
  其实,这个“院”之前叫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来着,其关键词是括号里面的那个,多是为了给各个研究所开基础课而设置的。这也是在硕士博士必须得上够多少学分的课程的基本假设下不得不为之的一个做法。
  
  美国、德国都有很多研究所是可以招收博士生的,可以参考一下他们的研究生课程的开法,不见得非要一个研究生院承担这个职能。
  
  现在,承担给各研究所教课职能的研究生院成了中国科学院各个研究所学生们的“后爹”,而且,已经是个赶都赶不走的后爹。但是,各个研究所胳膊拧不过大腿,所以,最后都还是得认可这一结果,不过心里的不爽那是一定的。
  
  而因为研究生院也建立了很多和研究所领域方向相同或相近的学院,这样,就必然造成研究生院和各所之间的竞争,比如,教育部给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招生名额本来就很多,后来又增量,但是大多被研究生院自己截留,也所以,出现了,同是某个方向的研究生导师,研究所的导师一年只能收1个学生,而研究生院同一方向的导师收到手软的地步,让人不禁唏嘘于旱涝不均的事儿在自己的亲兄弟的地盘上也在持续发生着。
  如果存在其他类型的资源竞争,也会有类似的结果出来。
  另外一个有趣的事情是,各所的研究生在发表论文时,都必须署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这个手段大概是想造出一个发表论文数远超所有大学的一个超级大学来,也许某年某月某日就实现了呢。事实上,研究生院一直在自称自己的院士数量达到了几百名,是响当当地全国第一单位呢,当然,这是在计算了所有研究所的院士之后得出的数字。
  所以,在研究所和研究生院之间维持一种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均衡,是中国科学院也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白春礼教授身兼中科院院长和中科院研究生院院长的角色,应该可以协调好这一矛盾。


科网博主建言中科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454493.html

上一篇:《建党伟业》海报把镰刀锤头弄成了镰刀斧头?
下一篇:南方科技大学招人:推荐来的人最好多于申请来的人
收藏 IP: 210.73.10.*| 热度|

6 李学宽 杨月琴 刘立 文双春 刘钢 lixuke200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1: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