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太和殿如何做到300年没漏水? 精选

已有 21744 次阅读 2015-5-28 08:43 |个人分类:科学书摘|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科学出版社, 建筑, 太和殿, 张克贵, 太和殿三百年

自2006年1月6日开始,故宫太和殿实施保护修缮,进入为期两年零八个月的维修实施期。本文的第一作者张克贵先生当时在故宫博物院工作已经32年。太和殿在他的记忆里,已经非常熟悉了,也似乎很深刻。但真正接触太和殿,或曰零距离接触太和殿时,仍然被太和殿所具有和表现出来的高超创造力、非凡的艺术成就、倔强的生命力所震撼和感染。在这里仅撷取其中一个片段,简要介绍给读者。


太和殿的屋面没有漏水渗水之处

屋面没有漏雨,乍听起来,似乎太平凡、太一般了。可对于太和殿这样大体量的建筑,且经历风风雨雨数百年,就不能不让人惊叹!固然,太和殿在作为宫殿使用时,不能漏雨;民国时期,大部分时间有人管理并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更做到了必要的维护保养。但笔者在这里要说的是,这么大面积的屋面,虽然经过保养,但做到不漏雨水,且没有一处渗水,一个重大的保障是其屋面。屋面覆盖着高质量的琉璃瓦件。

筒瓦

太和殿屋面覆盖的为二样琉璃瓦。在古代建筑里,官式建筑的瓦件分为两种:一种为青瓦,即黏土瓦。黏土瓦的规格称为号,无论筒瓦、板瓦,从大到小的排列共有五个规格,即头号、1号、2号、3号、10号,其他饰件同瓦的号数即规格相配套;另一种就是琉璃瓦。琉璃瓦烧制的基本材料是煤矸土、琉璃釉(个别地方也有采用其他土质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琉璃瓦件的规格称为样,自明代以来按大小排列共有十样。一样琉璃瓦只相传在明代使用过,却没有发现确凿的记载和实例。到清代,一样、十样琉璃瓦已没有传说,更无使用的了。因此,一样琉璃瓦件的规格和重量几乎无从考证。自清工部《工程做法》始,至现今所有的资料、著文,均只列二样至九样的各类规格、尺寸、重量。太和殿用的是二样琉璃瓦,太和殿作为天下第一位的建筑,所有用材可谓无所不用至极,但为什么没有采用一样瓦,还需要进行研究,本文不做论述。从太和殿瓦件的质量分析,是那个时代最大的规格,所使用者,都为上乘。经过按百年计的风霜雪雨,仍然发挥了良好的防水作用。它们中釉面大多已经斑驳,甚至保存无几,但作用不减。

太和殿屋顶用二样黄色琉璃瓦。瓦顶由上下两层瓦面、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围脊、四条戗脊组成。屋面琉璃构件主要起到防止雨水渗漏和美化建筑外观的作用。

大屋顶最易渗雨水的部位为脊部、腰线,而脊部采取了既坚固又美观且防水效果极佳的正脊和垂脊。太和殿屋面顶层有正脊、垂脊五条,下层四条戗脊,实际还有四条围脊。所以,太和殿共有各种脊十三条,组成各种脊的琉璃构件有六十余种。它们镶嵌在双坡屋面和山面上,把整个屋面连接围合在一起,雨水不透;在腰线上,一是为了适用曲囊的形成,同时增加了瓦的用量;在下层檐的滴水部位,太和殿还采用了铜瓦。太和殿共用琉璃瓦件,包括勾头、滴水,不包括脊饰件,共80 319件,其中筒瓦23 289件、勾头1079件、板瓦54864件、滴水1087件。

在本次的维修中,对脱釉较多的筒瓦进行了复釉,一共复釉筒瓦4340件。所谓复釉,是琉璃瓦的面釉脱落严重,将其上釉复烧再使用。复釉的几个关键环节是:选择拟复釉的瓦件,除去面釉脱落严重外,瓦胎必须完好,不能是出现裂痕的残瓦;用机械工具将坚硬的留存釉面打磨干净;用传统方式重新上釉;用烧制新瓦的火窑进行复烧。本次大修,在太和殿之前的几处古建筑维修中,采用了这种复釉方法,但发觉损伤较大,所以在太和殿的维修中,只复釉重烧了部分筒瓦。这种方法是否可取,是否值得延用,另当别议。

铜板瓦

太和殿旧瓦虽然釉面脱落,但瓦胎完好。新砖旧瓦,黏土瓦如此,琉璃瓦也具有同样性质,其防水性能仍然保留,尤其是质地好的瓦胎,又经数百年的使用,其密实度已经培育的更好。本次维修中对旧瓦进行了清洗,清洗掉了瓦面霉斑后继续使用,其利弊,也当别论。

我们在这里强调的是屋面的琉璃瓦及脊件,迎接着风雨,成为太和殿的第一屏障。

太和殿屋面采用的是灰背,其保存完好的状况,令人称奇。该灰背采用的是白灰苫背,这在紫禁城所维修过的屋面中,还是首例。所谓灰背,是区别于泥背而言。一般屋面望板上为护板灰、泥背、青灰背、瓦泥、瓦面。太和殿采取的是油满、灰背、瓦灰、瓦面。太和殿在揭除瓦面后,我们发现,除檐头局部外,整体灰背完好无损,没有任何开裂、沉陷、塌落、滑动,这已经形成了太和殿屋面的第二道屏障。

太和殿屋面老灰背

与一般青灰背做法不同,太和殿屋面采用白麻刀灰做灰背,在紫禁城内,这种做法仅用于早期重要的宫殿建筑中。从木望板基层向上共分三层:第一层:望板防腐层, 平均厚1毫米;第二层:护板灰,平均厚2毫米,翼角与角梁交接处、望板缝等处厚度达20毫米左右;第三层:白麻刀灰背,分两层苫,下层厚40毫米至80毫米,上层灰背平均厚20毫米,下金部至檐部逐渐减薄。

太和殿望板上涂刷了油满。油满是用在古建筑望板上的保护层。一般由生油、血料等原材料组成,用于比较重要的建筑上。在已有的维修建筑中,我们不曾发现过,只是听老师傅讲过该道工序和材料。在太和殿的望板上,我们见到了实例,它很好地保护了望板,阻止了望板的糟朽,同灰背形成了绝好的保护层。太和殿屋面揭瓦后,发现灰背的完好状况,故宫博物院曾两次邀请几位相关专家,进行现场咨询,最后一致同意除因探查而出现损伤部分的两山坡面重做灰背外,其他部位,尤其是上、下檐前后坡,要完整保留原有灰背。最后的维修做法是在原有灰背的上面增加灰背层再进行瓦。


本文由刘四旦摘编自张克贵、崔瑾著《太和殿三百年》一书。《太和殿三百年》是第一部较为全面、详细介绍北京故宫太和殿的著作,从太和殿的肇建和石质构件、大木结构、琉璃屋面、墙体构筑、建筑装修、油饰彩画、瓦面维修等多个方面,展示了太和殿所具有的独特结构、工艺,图文并茂、资料翔实。

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转载请留言或联系:(010)64000159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893664.html

上一篇:5案例阐释会聚观,拓宽科学新视野
下一篇:草鱼基因组测序—拉开草鱼分子育种的序幕
收藏 IP: 124.207.160.*| 热度|

21 刘洋 苗元华 周向进 陆泽橼 鲍海飞 罗强 陈学雷 陆俊茜 翟远征 李土荣 白龙亮 苏光松 晏成和 汪晓军 康建 zousu2010 biofans shenlu yangb919 zjzhaokeqin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7: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