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糖尿病中医防治标准

已有 5492 次阅读 2014-11-26 08:17 |个人分类:科学书摘|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出版社, 糖尿病, 中医标准化, 仝小林, 糖尿病中医防治标准

糖尿病病机演变基本按郁、热、虚、损四个阶段发展,因郁而热,热耗而虚,由虚及损,为糖尿病的中医临床提供一条辨治思路。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属于中医“脾瘅”、“消渴病”等范畴。

“消渴”是从《黄帝内经》时代就明确提出的,其特征是因“渴”而“消”。它所涉及的疾病范围,不单是糖尿病,可能还包括了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尿崩症等。“消渴病”是由唐代的甄立言提出来的,它的特点是“尿甜”。但无论古代或近代中医在临证时都主要是根据“消渴”的症状来辨证论治而不是依据“尿甜”。所以,“消渴”和“消渴病”在临床实际操作层面上是一致的,都是糖尿病中症状表现比较典型的那一部分。而现代糖尿病,有两个80%值得注意:80%以上患者肥胖;80%以上患者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也就是说,没有明显的“消渴”,这和过去有很大不同。“消渴”和糖尿病之间有交叉,也有区别。所以,“消渴病”不能和糖尿病划等号。

糖尿病分型及诊断标准

A.1  按照1999年WHO专家咨询委员会的糖尿病的定义、分类与诊断标准

A.2  ADA 2010版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0)

仝小林教授在多年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将肥胖2型糖尿病分为实胖和虚胖,认为早期虽无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但其临床症状可归结为“郁”,而“郁”的病理因素各不相同。DM为食、郁、痰、湿、热、瘀交织为患。其病机演变基本按郁、热、虚、损四个阶段发展。

“郁”的阶段代表疾病的早期。肥胖2型糖尿病多是由于饮食不节或过食肥甘而致食郁,食郁中焦有碍脾胃升降,脾主运化,肝主疏泄,脾胃气滞,肝疏泄不及形成肝脾气郁,郁久化热;肝脾气郁,中焦气滞,气机升降受阻,水液代谢失常,运化不健,则水湿不化,津液不布,为湿为痰;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血行艰涩受阻,也可为痰为湿。故以食郁为先导,形成食、气、痰、湿、热、血六郁。实胖型患者的病机多是以食郁为先导的六郁,且六郁相兼为病;虚胖型患者其病机以脾虚胃郁为根本;而瘦型患者其病机多是以肝郁为主。把“郁”做为糖尿病前期的主要病机特征也符合糖尿病的发病特点,这一阶段相当于糖耐量受损期,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胰岛分泌尚可代偿。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消渴症状,但多有多食少动的生活习惯,体重多超重。治疗上多以基础治疗为主,即改变不良的饮食及生活习惯,采取适当运动锻炼,有效的强化生活方式干预能大大减少个体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

“热”的阶段代表疾病的发生。郁久化热,究其脏腑不外胃热、肝热,亦可兼肺热、肠热,表现为消谷善饥(胃热)、易怒口苦(肝热)、大渴引饮(肺热)、便秘(肠热)。此期虽可耗气伤阴,有气阴不足的表现,但决非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治疗上应本着气由热损、津由热耗的思想,以大力清热为法,少佐养阴生津之味,热清而气阴自复。肝胃郁热证在这一阶段最为常见,患者多有形体肥胖、面红、口苦口干、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等表现,治法上以清泻肝胃郁热为主。

“虚”的阶段代表疾病的发展。这一期是临床最常见的阶段,病机也最为复杂。燥热既久,壮火食气,燥热伤阴,气阴两伤为始,进而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这一阶段虽以各种不足为其矛盾主要方面,表现为肺胃津伤、肺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多种证型,但多虚实夹杂,可夹热、夹痰、夹湿、夹瘀等。燥热伤阴,火因水竭而益烈,水因火烈而益干,故肺胃肝肾阴虚多与肺燥胃热俱现;水谷精微不归正化,注于脉中,成痰成浊;由脾运不健渐致脾气亏虚,水饮失运,聚而生湿;瘀则贯穿疾病始终,气郁气滞可以致瘀,燥热内灼可以致瘀,津亏可以致瘀,阴虚可以致瘀,气虚可以致瘀,阳虚寒凝也可致瘀,临床患者多首先表现为舌下静脉的瘀滞,甚至瘀点、瘀斑。这些热、痰、湿、瘀既是糖尿病的病理产物,也是促使糖尿病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说这一期是糖尿病的极期,临床常表现为虚实夹杂,治疗尤须着力辨清主次,当虚实两顾,灵活用药。

“损”的阶段代表疾病的终末。这一阶段相当于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期,或因虚极而脏腑受损,或因久病入络,络瘀脉损而成,结合糖尿病的现代研究,这一时期的根本在于络损(微血管病变)、脉损(大血管病变),以此为基础导致脏腑器官的损伤。其病机多从气血津精亏损,脏腑功能衰败立论。自祝谌予提出糖尿病的瘀血病机,吕仁和教授提出糖尿病肾病的微型癥瘕学说,瘀血病机已经成为糖尿病中医研究的重要方面。瘀血内阻,使脏腑器官功能失调,机体正气益虚,体内各种代谢失衡,从而促进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糖尿病随着病情发展,致瘀因素越来越多,瘀血越来越重,因此只有在尽可能消除各种致瘀因素的基础上(或益气,或滋阴,或温阳,或清热),加用虫类活血通络之品才是有效的办法。总之,这一阶段之关键是要抓住瘀血病机,把握络瘀脉损的病理改变,同时结合各种慢性并发症自身的特点灵活辨治。

“郁、热、虚、损”四个阶段,因郁而热,热耗而虚,由虚及损,希望能为糖尿病的中医临床提供一条辨治思路,但还需灵活把握辨证施治的原则,视虚实之轻重,权衡补虚与泻实。辨证必须首先分清目前疾病主要处在哪个阶段,向哪个阶段发展,然后标本兼治,既病防变,未病先治。糖尿病自身的病理特点决定了络瘀贯穿病程的始终,所以不能到了损的阶段,络瘀已著,才开始活血通络,应从早期即开始应用活血通络的治法,对于减轻高血糖的损伤,延缓并发症的出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我国是世界上认识糖尿病最早的国家之一。经过两千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医学在糖尿病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糖尿病中医防治标准》研究编制工作基于2007年版《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的推广和验证工作,将已有中医国家标准(术语、诊断、治则治法、方剂、疗效评价等现行标准)应用于编写过程。在文献和临床证据的基础上,应用国家标准编制工具,在国家标准委员会专家组的指导下,确定本标准制定流程和方法,拟定统一使用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标准编制体例》,成立核心编写小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采用行业内专家共识的方式形成初稿,之后经过7次行业内及行业外相关专家评审,最后经过名老中医及国医大师评审,共历时近4年时间,最终形成目前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标准》草案。

以糖尿病部分为例,《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糖尿病中医分型的基础上,通过对5465例社区人群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对其中2581例肥胖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析,得出其主要证型包括肝胃郁热证、胃肠实热证、气滞痰阻证、脾虚痰湿证,将其中的主要证型肝胃郁热证及胃肠实热证应用中药治疗,确诊了中药在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方面的疗效,该研究分别荣获2009年、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将得到临床验证的相应证型、方剂经临床再验证后,对《糖尿病中医防治标准》进行补充和完善。

糖尿病中医治疗模式

本文摘编自仝小林主编《糖尿病中医防治标准》草案一书。《糖尿病中医防治标准》草案共包括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糖尿病泌汗异常、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糖尿病胃肠病、糖尿病合并心脏病、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糖尿病足、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糖尿病合并皮肤病等15个部分。每个部分包括适用范围、引用标准、术语和定义、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五个条目,其中处理原则为每个部分的重点,包括基础治疗(饮食、运动、心理),辨证论治,其他疗法(中成药、针灸)和西医治疗原则等。全书突出中医特色,展示了中医药在糖尿病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敬请关注科学出版社,搜索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或“科学出版社”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846356.html

上一篇:《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出版“清华大学专辑”
下一篇:揭开“麻醉”的面纱
收藏 IP: 221.123.188.*| 热度|

3 李土荣 刘学武 rfm200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2: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