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人为什么会自杀?

已有 3931 次阅读 2018-11-15 09:4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姆·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在2017年于北京举办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lobal Mobile Internet Conference,GMIC)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科技人员应该去写书……只有当一个人关于某件事能写出一本书,才代表他完全理解了这件事。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尽管我想用《自杀心理的解读与危机评鉴》这本书来表达我所理解的自杀行为,但是我仍不敢妄言我理解了自杀行为。人类从有自我意识之始,就开始努力理解这个世界,包括理解我们人类自己的行为。人类对物理世界的认识在不断扩展,引力波的发现让我们看到更远星空中发生的现象。但是对自己的认识,我们的知识还非常有限,更不用说自杀这种极为特殊的人类行为。

 

图片来源:Pexels


人类是追求赋义的物种,对那些自杀者总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他们为什么会自杀?”“为何我们没有发现征兆?”探究自杀原因的努力一直未曾停息,而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似乎总是差强人意。香港中文大学的侯杰泰教授曾在《信报》中谈到一则故事:一个年迈的老婆婆在家里缝衣服时不小心把针掉了,她在房间里怎么也找不到。在研究老婆婆掉针的原因时,有人指出与房内的灯太暗有关,进而了解到她补助微薄,不能负担高昂的电费;一个骨科治疗师做了一番调查后,提出老婆婆的座椅高度不合适,易让人疲倦,从而因身体虚弱而掉针;有些人开始谴责社会福利机构,批评电力公司的工作不力。有人给老婆婆改用了更亮的灯,有人为其安装了合适的座椅,教她平时保持坐姿正确,等等。尽管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她仍然多次地掉针。故事中的各路“善心”人士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老婆婆掉针的原因,看似他们都有各自的道理,也都采取了实际措施,但是这些行为似乎都忽略了最为本质与核心的问题:老婆婆已经年迈和掉针事件之间的关系。对于自杀研究的历程也呈现出类似的情况:已有各个学科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试图解释自杀发生的原因,但似乎都没有强调或者重视这一点:自杀行为本质上是个体有意识的主动实施的行为。正如故事中老婆婆掉针后人们关注了掉针的物理因素、设备因素、社会组织制度等种种可能的因素,但忽略了最重要、最核心的个体身心发展因素。心理学主张,人的各种不同的行为是个体所处的环境和个体差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个体内部的需要和动机直接推动行为,探究自杀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也离不开这个基本的理论框架。自杀行为是更为复杂的行为,如果缺少心理学家的研究,人们所能看到的自杀现象恰似冰山一角。本书希望开启自杀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窗口,让人们看到心理学者也在尝试解读自杀行为,并且在研究如何有效地评估自杀危机,以便为自杀危机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基础与依据。

 

图片来源:Pexels


具体而言,本书想传递的是:自杀的心理学研究是真正从人的角度理解自杀行为的。本书希望读者能够理解:①自杀行为是非常复杂的行为,是由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各方面因素交互作用的动态结果;②不同自杀者有其独特性,每个自杀者都是不同风险因素的组合与叠加,大部分的自杀者不是因某一个因素的绝对作用而驱动自杀行为;③自杀行为的发生有很多潜在的(可能是未知的)心理因素,自杀者身上凝聚的是表征所有人类生命中相似的人性剖面,折射的是社会历史、文化、阶层、群体、家族与家庭以及个体差异性之间复杂关系的缩影;④自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通过某些得到验证的测评方法和技术进行鉴别的,学者一直在试图提升这种鉴别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自杀心理的解读与危机评鉴》

 张宏宇,马慧 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8.9

 ISBN 978-7-03-058883-8

责任编辑:杜长清 柴江霞


《自杀心理的解读与危机评鉴》以哲学家的叩问与思考为开端,选取研究自杀行为的“三大势力”—社会学、精神病学和心理学三大学科作为自杀问题研究的主流学科。全书分为三编:第一编为“自杀:作为社会问题与精神疾病的研究”。第一编把自杀置于社会问题与精神疾病的视野中,从社会学宏观的视角—涂尔干(émileDurkheim)的经典自杀理论汇总社会学方向的自杀研究,从医学领域介绍了不同类型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与自杀关系的研究、自杀流行病学研究,还从生物学视角介绍了最为微观的神经生物化学、遗传学与自杀行为的前沿研究。第二编为“自杀的心理动因:自杀心理学研究”。第二编把自杀心理学作为第三势力,较为系统地回顾梳理和评析了心理学理论解释自杀行为的渊源和发展,包括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流派和个人建构心理学理论中对自杀行为直接或间接的解释,这在国内相关领域中尚不多见;第二编还总结了近50年来社会心理取向、关系取向、社会认知取向、动机和意志取向等不同研究取向的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为理解当下的自杀行为寻找理论基础,以此为基础研究者提出了对自杀心理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证研究。第三编为“鉴别自杀:自杀危机评估研究”。第三编还分析了自杀心理评估的意义,对已有自杀评估工具做出分析,提出了自杀心理评估的概念结构以及尚需研究的主题,尝试探索和发展本土化的自杀心理测验工具。本书注重理论的思考和建构,依据理论设计实证研究,提出自杀心理学研究中的未来研究方向,是国内较全面地介绍自杀心理学研究的著作。

 

对自杀的心理学研究才刚刚开始,真正理解自杀行为和预测自杀还有很长的路。无论怎样,我们在努力。


图片来源:Pexels


《自杀心理的解读与危机评鉴》以研究自杀行为的“三大势力”—社会学、精神病学和心理学 为起点,系统地分析和论述了心理学理论解释自杀行为的渊源和发展,包 括在经典心理学流派的研究中寻找与提炼研究者对自杀行为直接或间接 的解释,并在评析新近的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我们对自杀心理 学的理论思考并进行实证研究。同时,本书还分析了已有自杀评估工具, 提出了自杀心理评估的概念结构以及尚需研究的主题,尝试探索和发展本 土化的自杀心理测验工具,提出未来自杀心理学研究方向。 


本书既适合自杀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以及喜爱社会学、心理学等社会学 科的读者阅读,也适合青少年教育工作者、临床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工作 者、临床医务人员参考。


阳光温热 岁月静好

愿每个人都不虚度时光

努力活的丰盛


本书目录




(本期编辑:王芳)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1146326.html

上一篇:“墨”上花开:协同氧化激发的液态金属分形
下一篇:有一种紊乱,才是真正的“油腻的中年”
收藏 IP: 124.17.2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1: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