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寻芳草——周浙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浙昆

博文

一个主编的心路历程 精选

已有 19539 次阅读 2019-3-4 21:07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Plant, Diversity, SCI, 期刊, Plant, Diversity, Plant, Diversity, Plant, Diversity, Plant, Diversity

一个主编的心路历程

 

西双版纳的海拔低,氧气比昆明充足,我一到版纳睡眠就特别好。一天中午我在办公室打瞌睡的时候接到了编辑部林娜娜打来的电话。电话中她用激动的声音对我说:“周老师“plant Diversity”被SCI收录了”,我的瞌睡还没有完醒过来,一时间没有理解这个事情的意义,只是下意识地问了一声,真的,假的?谁告诉你的?她说是宁笔告诉她的。宁笔是科睿唯安的业务总监,对于期刊如何提升国际影响力,给过我们不少的建议,他的消息不会有假。这一下我的瞌睡醒了,连忙问:“有什么材料证明吗”?一会儿她给我发一个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旗下的网页Master Journal List的链接,在这个网页中输入Plant Diversity的期刊名,点击下方的“Coverage”,可以看到: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的字样。这说明,Plant Diversity 已经被SCIE收录了。这个时候电话又响了,这次是孙航所长打来的,他问我Plant Diversity是不是进SCI了?我回答说,我反复查了几遍应该是进去了吧。后来这个消息也被宁笔的博文所证实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08109&do=blog&id=1164509

1.jpg

图1. 《云南植物研究》创刊号

2.jpg

图2. 更名后《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的封面

Plant Diversity的前身是《云南植物研究》(图1),创刊于1979年,第一任主编是吴征镒院士,这个期刊曾经发表过许多植物学领域的高被引论文,在植物学领域有过很好的声誉,我的第一篇研究论文就是发表在这个期刊上的。2011年《云南植物研究》更名为:《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图2),李德铢研究员任更名后的主编。更名的学报是一本中英文混排的期刊,准备向英文刊过渡。


2015年的3月,我接到昆明植物所孙航所长打来的电话,说《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打算改为全英文的期刊,希望我来做主编。我接到这个电话第一个答复是NO。那一年我59岁,刚卸任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副主任,不想再有更多的压力和负担。另外,我虽然少才寡艺,但也总还有几件自己的小事情想做一做。孙航所长又进行了劝说,在劝说中,我的使命感又莫名其妙地油然而生,稀里糊涂答应了这个差事。

接手主编以后,我这才发现自己是接了一个烫手的山芋。做了一辈子的科研,大大小小发了200多篇论文,也给不少期刊审过稿,但是做主编却是大姑娘做轿子头一会。我决定先从了解情况入手,我访问了植物学科(Plant Science)全球200个SCI期刊的主页,通过这个访问我才发现在植物学领域中,仅4个是中国人办的期刊(大陆3个,台湾1个),这个和中国植物学研究水平和地位是极不相称的。在调查中我也发现,有很多植物学领域的SCI期刊水平并不高,同时还发现中国学者几乎在所有植物学的SCI的期刊都有论文发表,有些期刊比如Phytotax,中国学者的文章占了一半以上,说中国学者在支撑着这个期刊一点都不为过。从这些情况看,中国的植物学研究的确可以有更多的SCI期刊。通过调研我给Plant Diversity的定位是植物学领域的综合期刊,争取在三年内影响因子达到1。

在确定了期刊的定位之后,我做的另一件事情是给期刊找一个“婆家”。现在的期刊大多是在一些大型出版集团如Spring, Elsevier等大型出版集团的旗下。 如果期刊不加入这些出版集团,就得自己发行,这样期刊的文章进不了ScienceDirect这样的数据库,被同行读到的可能性就非常低;而加盟这些大型的出版集团,就像一个大型的超市,期刊加入到他们的旗下,文章才能进入这个超市货架上,被更多的同行所关注。一开始,我们联系了Spring, Elsevier和Wiley这些出版界的巨头,但是人家要么上根本就不搭理我们,要么把我们推荐给他们的子公司甚至子子公司。我也想过找国内的出版集团,但Science Bulletin也是在Elsevier的旗下。这个时候科爱(KeAi)找到了我们,这是科学出版社和Elsevier合资的公司,他们旗下能够享有Elsevier旗下期刊的大部分待遇,比如同一个采编系统以及所有文章都能进入ScienceDirect,我最看重的就是后面这一条。

一个期刊的水平很大程度上是由主编和编辑的学术水平所决定的,主编和编辑的学术水平和品味决定了稿件的命运和质量。我们决定组织一个国际化的编辑部,并充分发挥编辑的作用。我们采用了让编辑发挥最大作用的审稿流程,稿件先由主编分配给编辑,编辑寻找审稿人并根据审稿人的意见和自己的学术判断做出决定,再返回编辑部,由主编做审定。每篇文章都标注了责任编辑,以示责任。同时,我们还请了一位英文编辑,由他对接受的稿子进行言语润色和编辑。

新刊新气象,我想新刊从版面到封面都要有一个新面貌。在加入科爱以后,我们可以在Elsevier系统中选找一个版面即可。科爱也可以为我们免费设计封面。但我知道昆明植物所有不少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我决定在所里公开征集新刊的设计方案,并请大家对设计方案进行投票,我再根据投票的情况选定最终的方案。现在我们用这个封面设计出自牛洋博士之手,这个设计既保留了原来刊的一些元素,又展现了新的面貌(图3)。 

有了漂亮封面和版式,接下来就该准备漂亮的稿子了。一个英文刊如果不是SCI的期刊,征稿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且第一期为还得有几篇像样的文章,力求一鸣惊人。可是这种一鸣惊人的文章上哪去找?没有办法,我只有硬着头皮向我的国际同行求援,发出了若干邮件结果,收到了若干个正面的答复,但是在截止日期的时候,仅收到了3篇稿子。我又在原来中文稿中挑了两篇请作者翻译成英文,我们的另一个主编,Sergei自己贡献了一篇文章,这样Plant Diversity在2016年2月按时发表了。在改版后第一期的editorial中我写到:“Now, with the foundation of the all-English Plant Diversity, the journal is entering a new and invigorating global phase, which will serve to disseminate its research findings to a broader,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of plant scientists. An important step to providing Chinese plant scientists more exposure to th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mmunity would be publication of doctoral theses as English manuscripts“。

第一期发表以后,为我自己赢得了四处出击寻找稿源的时间。在国内一个成功的期刊后面都有一个强大研究团队在支撑,通常这个研究团队就是这个期刊的主办单位。我在昆明所利用各种机会做报告,宣传Plant Diversity,走访昆明植物所的科研人员,给所有的编委和我认识的国内外同行写邮件,请大家为Plant Diversity撰稿。一个不是SCI的英文刊真的是举步维艰,人家把文章写成英文的,就是想发个SCI文章,在毕业或是职称晋升的时候能派上用场,这我都非常理解。 我常在约稿时对大家说不要把你Science Nature 的文章投给我,我只要你1,2分的文章。我自己研究组每年也发表10篇左右的研究论文,我也不能让学生把他们的文章都投给Plant Diversity。为了支持Plant Diversity的发展,昆明植物所出台相应的向Plant Diversity投稿的鼓励政策,如在职称晋升和研究生毕业时,Plant Diversity视为SCI论文等等。第一年苦苦支撑,年底盘点一下,第一年Plant Diversity一共收到104篇稿子,发表了42篇,其中四分之一共11篇发表的稿子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我们的全部文章进入了ScienceDirect数据库,这些论文总共被下载了11026次,下载的读者被来自于81个国家或地区。我们的拒稿率居然有60%左右。第一年6期期刊都顺利发表,也算站稳了脚跟。这些数据特别是下载量和国外作者的数据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这说明英文刊有着更广泛的读者和需求,有那么的国际同行参与到期刊的各项工作中,期刊的国际化也算是初见成效吧。

第一年站稳脚跟后,我们通过组织专辑和更加有针对性的约稿,加上研究所政策的效应初步显现,稿源的情况有也少许好转。如今这个年代是酒好也怕巷子深,更何况我们的酒还不算好啊。我们还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每期的内容,利用邮件向同行精准推荐Plant Diversity发表的文章,利用国际植物学大会和中国植物学大会等各种机会宣传和推广Plant Diversity。通过这些举措Plant Diversity逐步被同行所知晓。去年底研究所对期刊主编进行中期考评的时候,我借此机会也盘点了一下Plant Diversity相关数据,在这里也大家分享一下:截止2018年11月份,Plant Diversity收到来稿321篇,发表了其中的133篇(拒稿率为41.43%),这些论文总共下载次数达到15万次,并被SCI期刊引用了135次(google scholar 为345次)其中中国,美国和德国是三个主要的引文国家。引用我们文章的期刊有20多个,这些期刊分布在10多个学科中。根据最新的数据和SCI关于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Plant Diversity的影响因子应该为1.3左右。当然,这些数据和一些国内一些牛刊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们也在进步,虽然这个进步比较的缓慢。

自从接手Plant Diversity以后,按时出刊,稳步提升期刊的质量和水平就成了我最大的心事,常常为此食不甘味。但是看着每一期刊物的发表,心里又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每当新刊出版的时候,我都会拿上一本还在散发着油墨味的期刊,关上办公室的门,把期刊从封面到封底都看上一遍。很多文章我熟悉他们从征稿,投稿,审稿,修改和最终定稿的每个环节。有些文章经过作者和审稿人的共同努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会默默地为作者感到高兴,默默地感谢审稿人的付出。近年来我们国家科学研究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主要依靠国外仪器设备做实验,主要把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外的期刊这种“两头在外”的现象依然突出。国际上的SCI期刊数以万计,产自中国的不过几百种,这和我国的科学研究水平是极不相称的。如果我能够为打造一个发表英文研究成果的平台尽一点绵薄之力,要比我发表几篇SCI论文重要得多。

Plant Diversity被SCI收录也算是上了一个新台阶,希望国内同行能给Plant Diversity投稿和为Plant Diversity审稿。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服务好所有的作者和审稿人,我衷心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Plant Diversity再上一个新台阶。

PD cover.jpg

图3. Plant Diversity的封面

图4. Plant Diversity的封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727-1165652.html

上一篇:跻身于高技术的殿堂
下一篇:藏北最后的棕榈树
收藏 IP: 210.72.92.*| 热度|

84 罗娜 郑永军 熊栋梁 戎可 李雄 周健 唐自华 张晓良 韩玉芬 何俊 李士成 冯大诚 徐树良 张丰 柴钊 李欣海 武夷山 寸玉鹏 孙颉 蔡博 梁庆华 陈理 侯修洲 郭战胜 周春雷 高友鹤 杨金波 张北 郝秀东 邝宏达 高建国 吴斌 孙东昌 孟胜利 夏力钢 王从彦 吴嗣泽 王俊杰 郭新磊 刘强 杨永川 张坤 李建国 璩存勇 张瑞 李子波 李雪 丁凡 李万春 王恪铭 吴明火 杜胜武 李学友 苏德辰 王林平 韩晴 冯培忠 任胜利 王启云 李毅伟 史晓雷 杨小军 杨正瓴 崔锦华 张勇 李东风 吴欣凯 孙高霞 杜芳 国际科学编辑 张志升 汪晓军 杨卫东 梁星云 陈百利 孙志鸿 厉彦玲 陈永 刘乐乐 陈波 郭利萍 zjzhaokeqin bumblebee xuqingz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6: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