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脱的妇女们——墨脱考察追记之六
中国有句家喻户晓的毛主席语录,叫做“妇女能顶半边天”,据说这句话最近在美国也飘红了。这句话用着墨脱妇女的身上那是再合适不过了,她们顶起的岂止半边天呀。在我们民工队伍里有妇女的身影,我在《墨脱考察追记》的系列博文中记述了墨脱的种种艰辛,如果墨脱的妇女们能读到这些文字,她们一定会嘲笑我矫揉造作。我眼中的艰辛,对于她们来说就是司空见的惯浑闲事。在三月八号这天,我愿意回忆一下她们。
图1 大峡湾深处的珞巴族妇女
1) 风格的媳妇
风格媳妇是一位相貌姣好的门巴族妇女,我虽然已经记不起她的名字,但却在《墨脱考察追记》中,几次提到到她,而且还展示过她们夫妇的照片(见《墨脱的酒》和《墨脱的路和桥》。我认识她的时候,她不过二十七、八岁,却已经是一位五个孩子的母亲了。她的丈夫风格是希让村的民兵队长,希让村可以算是共和国最偏远的一个小村庄了。风格这个民兵队长有职有权,还配发有一支冲锋枪。解放军巡查实际控制线,要靠风格带路。我们在希让一带的德阳沟和更巴拉山考察,也离不开靠风格,风格里里外外十分的繁忙,家里的大事小情全靠他媳妇张罗。考察前我们住进了她的家里,每天我们睡觉的时候她还在忙碌,我们起床的时候,她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仿佛她一直在忙碌着。劳作了一天的男人们,回到家里便席地而坐,而同样劳作了一天的女人们却忙着生火烧水,给男人们准备喝的酒。酒准备好了时候,又伺候着男人们一个个地喝酒。喝醉的男人们常常席地而睡,她却要忙着照顾孩子和收拾家里。在墨脱我最佩服的人当属风格,在我的眼里他无所不能,在茫茫林海中辨别方向,爬到四、五十米高树上帮助我们采集标本,过溜索如履平地一般,他对植物的辨识能力可以达到属级水平,和我的差别仅在于我知道植物的拉丁名,他知道植物的门巴名,而且他认识的植物甚至比我的还多。就是这个无所不能的家伙,如果没有了老婆,我不知道他的日子该怎么过。风格的媳妇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门巴族妇女,许多门巴族家里都有一个这样的家庭主妇,她们用辛劳支撑着自己的家庭。
2) 生产的门巴族女干部
在讲这个故事之前,我先交代一下我们在背崩村的住处。背崩乡设在背崩村,乡上东西南北各有四排房子,作为乡干部们的办公地点兼住所,我们考察入驻背崩村的时候,乡上借了我们一间房子做住所。这些房子都是用木本搭成,隔壁讲话能够听得清清楚楚。住在我们隔壁的是一对小夫妇,两口都是乡上的干部,妻子已经身怀六甲,挺着一个好大的肚子。那个时候乡上的干部们一切都要靠自上山打柴火养猪种菜什么都干。我经常看隔壁这对小夫妻上山打柴火。身怀六甲的妻子背的柴火一点也不比丈夫少。有一日晚上,我们躺下不久,就听到隔壁不断有哼哼唧唧的声音,还听到有人走出走进,吵吵闹闹的声音一直持续到后半夜才消停。第二天早晨起来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隔壁邻居的小媳妇,抱着一个婴儿在晒太阳。这时我才明白,昨天晚上一位新的生命在我们隔壁诞生了。这时我又暗自纳闷:只有汉族妇女才做月子吗?
图2. 墨脱最远的乡—甘登乡
图3. 赶路的珞巴族妇女
3) 峡湾深处的女人们
雅鲁藏布江在墨脱拐了一弯向西奔向印度洋,大峡湾深处有墨脱的帮辛、加热萨和甘登等几个乡。从墨脱县到最远的甘登乡要走四、五天的路程,在这里我遇到一群善良、乐观和爱美的门巴族和珞巴族妇女们。3月份的墨脱几乎天天都在下雨,这个时节桃花正开,当地称为“桃花雨”,据说这雨一直要下到桃花谢。我们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对墨脱大峡湾最深处考察的。一天我们在大雨磅礴中赶路,远远地就看见一位妇女冒雨站在自己家门口。等我们走近的时候,这为妇女连连叫唤,由于言语不通,不知道她在讲什么,但从她的比划中明白她是请我们到她家里去。进她的家中后,她为我们生起了火,烤我们已经完全湿透了的衣服,又拿出糌粑请我们吃。尽管看着她又扫地又生火的手就直接揉起了糌粑,我有几分的忐忑,但是我还是愉快地吃完了她送给我的所以糌粑。后来同行的向导告诉我们,这位珞巴族妇女知道我们是“考察队”的,看我们在雨中赶路辛苦了,请我们到她家里休息避雨。我们通过翻译和这妇女进行了交谈,她知道我们返回的日期后,特意嘱咐我们的向导,让我们回来的时候一定要再到她家休息。在回来的时候,我们又去了她的家,这一次看得出来,她特意打扫了屋子,还换了干净的衣服。对于她的善良和好客,我们无以回报,在走的时候留下一点钱想表示一下我们心意,但是她十分解决地拒绝了。我在《墨脱的路和桥》中提到,墨脱的路难走,许多地方路上乱石凌立,我穿着鞋都感觉十分困难。考察中在加热萨乡附近遇到三位也在赶路的妇女,我看到其中两位年轻的妇女居然是打着赤脚。一问才知她们是怕自己的鞋在泥泞的路上搞脏了,而把鞋脱了下来,说是要等到家以后再穿上。在驻地当地乡亲看到我们带着照相机,纷纷让我们给她们照相。由于带去的胶卷有限,我一般不敢轻易答应她们的要求,另外我们也不知道她们是否能看到这些照片。一天我答应了几位珞巴族妇女照相的请求,同意给她们照一张合影。我答应后,她们让我等一下,当这几位妇女再出现的时候,都换上了节日的盛装,照片中妇女们都笑得那么的开心和灿烂。
图4. 甘登乡的孩子们
图5. 母女俩
4) 长眠于墨脱的女兵
以下这个故事是从报纸上看来的。由于压制标本要用报纸,我们带去了大量的旧报纸。没事的时候,我爱翻看这些旧报纸。一篇刊登在西藏日报的文章,我至今还记得一清二楚。这篇文章说:有二位女兵随着男兵们来到墨脱,她们决心把歌声带到墨脱的每一个军营和哨所,她们几乎要做到了,却染上了疟疾,医治无效,牺牲在了墨脱,军营边上留下了两座女兵坟。
后记:风格媳妇的照片之前分别出现在《墨脱的酒》和《墨脱的路和桥》中。墨脱考察完毕回到昆明后,我们洗了一套帮助墨脱乡亲们照的照片,托人带到了墨脱,希望乡亲们能看到这些照片。未经许可使用别人的肖像是不妥的,照片中的乡亲们请原谅我。拜托神奇的网络,如果有人知道照片中任何人的信息,请联系我。最后向在科学网中全体妇女致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