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早上看见同行的朋友圈,说她刚用英语上了一次课,全程流利。我也点赞并评论说:“英语上课,累死人”。英语是我的痛点,一直觉得英语上课累的要命。看朋友虽然号称上课的过程语言流利,但既然到了拍照留念发朋友圈的份上,估计她准备的时候也不轻松。
昨天下午参加学校的培训,培训的老师是个美国人。我惯性思维来了,去欣赏美国人的英语水平。美国人课程里的英文流利、准确、衔接的时机恰到好处、发音的节奏清晰、轻重舒适、偶然说错纠正的时候也能带个段子出来。举重若轻,不得不说:美国人的英语讲的真好!
语言好,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当领导。按照某本书的理论,领导的工作有90%是交流,语言能力对领导来说是最重要的技能。根据我的观察,受限于语言能力,在欧美工作的中国人大多靠硬技术吃饭,当领导的不多。
**
不当领导是不是坏事?或者说,要不要做领导?这个问题就像那个著名问题“上清华还是北大”一样难以回答。今天恰好有闲,不如试着分析一下,留作未来的参考。
国内学术圈官僚体制的大环境下,做领导是当仁不让的最佳选择。领导比普通教师的收入高、工作轻、资源多、责任少。所以大家都争着做领导。在国内能做领导必须做,这个好像没有什么可说的。
欧美的大环境下跟国内有差异。欧美大学大多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人人平等。系主任一级工作繁杂、资源比普通教师多点有限、责任不小,杂务缠身,因此,不少老师都是躲之唯恐不及。正教授们自然有恃无恐,助理教授经验不足,于是,不少欧美高校的院系主任实际是由副教授们担任的。因为这个原因,我读博士的时候就听说隔壁某系的系主任难产,大家都不愿意干。也因为这个原因,我的博士老板在多年前曾明确表示:“系主任就是big servant,我肯定不干”。
不过,对博士老板的这些看法我一直有异议。博士老板是一个官二代和学二代(很可能也是富二代),这种人和我(穷二代)难免在价值观上有分歧。博士老板就喜欢自由的做点科研,当不当官完全不考虑,而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你懂的)。
另外,除了资源、利益、责任和工作量的考虑之外,还有一个“上进”的问题。如果能够在更大的舞台发挥自己的能力,如果能够更大程度的实现自己的价值,哪怕少赚一些,多数人也是愿意的。除去利益的考虑,如果能指点江山,少吃少喝少赚点也是可以的。当然了,还要看你是不是有这个精力和能力去做。知难而退也是必要的。
**
所以,我的结论倒比较明确:人在国内,校领导一定要做;人在国外,校领导也不妨考虑做——这个结论似乎没什么新鲜感。 当然了,就像那个著名问题“上清华还是北大”一样,英语不好,我考虑“要不要做领导”也只是浪费时间而已。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2: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