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未来的憧憬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xiang 纳米科学与技术博士 希望在纳米的海洋里有幸捡到几个贝壳

博文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高校教师 精选

已有 13115 次阅读 2009-5-2 02:26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高校教师

在高校生活了一段时间,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教师才是一个合格的高校教师,自己如何能成长为一个合格的高校教师?

“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首先,高校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诚然,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学教育。大学生绝大多数都已成人。我们不能再像教中学生一样教育大学生。无论你所从事的高校是教学型、教研型还是研究型大学。我认为每一个给学生授课的教师都应该或多或少的从事一些科研工作,无论是教育科学、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研究。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与时俱进,和学生共成长。记得在教师培训的时候,一位老师曾说过:20年前,如果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有一碗水就可以了,现在如果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是自来水,召之即来。我想是有一些道理的。因为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获得信息的渠道丰富而便捷。好奇心驱使他们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做教师的要反应敏捷,尽最大能力和最快速度的回答学生。学生对老师的期望值很高,恨不得要求所有的问题都能得到答案。如果老师听都没有听说过学生提出的问题,我想场景一定是略有尴尬,同时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也大打折扣。因此,高校教师一定不能年复一年、一成不变的重复“昨天的故事”。而应岁岁年年“学生”相似,年年岁岁“花”不同。

  上面已经提及,教书的同时也要作科学研究。科学的魅力在于未知而不是已知;科学的真谛在于否定而不是肯定。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我们会发现很多有意义的东西,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本事就是一种至善至美的享受,即食之若饴,又沁人心脾。从事科学研究既能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陶冶自己的情操,又能结交全世界的同行,特别是优秀的科学家和中青年学者。从他们那里你既能学到如何作文,又能学到如何做人。我想从事科学研究也能历练一个人的心态和心境。我本人是一个比较急躁的人,从事科学研究以来,这种坏习惯正逐渐离我而去,我也学会如何使自己平静。“醉过方知酒浓”。过去走过的弯路使我铭记在心,时刻敲打着我的心扉,促我反省。当然,科研也能增添很多人生乐趣,当你获得新的实验结果的时候,恰似盛夏喝了一杯冰冷的水,畅快淋漓。当你科研遇到障碍,踟蹰不前时,你会发觉这恰如人生。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从事着太阳底下最灿烂的职业(很少有人能把此当作事业)。大学的使命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最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谋生的手段(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其实也是谋生的一部分),而不是培养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基础知识当然重要,我认为应该让学生懂得他们的兴趣所在,将来打算干什么工作。是否继续从事自己的所学专业,还是从事其他职业。我经常和学生聊天,常问的问题就是毕业后打算干什么,而不问他们考试成绩如何。我认为成绩不能代表一切。因为有些人是考试型的,无论是否对所学课程感兴趣,都能考出优异的成绩。我发现现在有些学生比较迷茫,都硕士生二年级了,还没有开始做实验。问其毕业后什么打算,说不知道。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那么你读硕士生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为了获得一纸文凭?现在是“博士生一礼堂,硕士生一操场”。所以文凭只是一个阶段性结果,证明你有这段履历,除此之外,别无其它。重要的是你处理问题的能力。踏入社会会不会思考问题,如何思考?扯远了,回到正题。可能很多高校老师都了解到学生的这种状况,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扭转自己的心态,让他们知道将来的路要靠自己打拼。这就是我要谈到的社会服务问题。我们要从学生大一入学开始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明确自己的社会使命和人生意义。这样他们毕业时找工作才会得心应手,我们做教师的给他们提供一些就业信息(,如有可能,最好帮他们推荐一些符合他们特点的工作)。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任务和使命之所在。

总之,我认为只要能做到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那一定是一位合格的高校教师。(最少要能做到两点)。以上所言,如有不当,欢迎拍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1807-229378.html

上一篇:读研究生的八种目的
下一篇:关于学生就业的问题
收藏 IP: .*| 热度|

13 郁志勇 苏青 曹成 刘世民 曹聪 杨秀海 陆占国 杨海涛 唐小卿 彭宇 刘秀群 yingjun emyr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2: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