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时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onbin 自我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生态系统

博文

人的一生中需经历的三次“婚姻” 精选

已有 11061 次阅读 2012-4-13 16:05 |个人分类:一孔之见|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找工作, 找对象, 找导师

“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就业工作任务艰巨。"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4/262683.shtm)

本文将大多数人一生中可能会经历的找导师、找工作与找对象并称为人生的三次“婚姻”,因为这三者确实有许多可比之处。

找结婚对象,是最容易理解的一个经历。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因人而已。正常情况下,人口的性比是1:1,从理论上讲根本就不存在找不到结婚对象的问题。然而这种情况却频频出现,大龄男女青年比比皆是,称为剩男、剩女。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可能主要还是适婚年青人没有把握好自己的位置,将标准提得太高。这令我想到那个凤姐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有一半人看不上我,还有一半人我看不上”。而通过自由恋爱最终能走到一起配对成功的,就是条件相适宜的,没有谁亏欠谁的。结伴的男女也不意味着就可以白头偕老,也有许多中途发现不合适离异的,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有些结合和离异都过于草率,也成了一个社会问题,所以有人提出要善于“经营婚姻”。

其实,找导师也一样,最终能走到一起“配对”成功的,一般来说也是条件相当的,也没有谁亏欠谁的。达不到入学条件的学生,已经被淘汰;有能力的学生,可选择自己觉得更合适的导师。不管是谁,如果“配对”后天天抱怨,最终肯定也是不欢而散,总有一方对对方要求太高,或者彼此都要求太高。有不满可以说,类似夫妻吵架,解决矛盾也是一个经营的过程,没有谁更高明,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但要善于学习。

找工作难道不是这样吗?其实,社会上的事儿总是要人做的,应该说地球上有多少有劳动能力的人,就有多少就业机会,所以找不到工作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与大龄男女青年越来越多可类比理解:找不到工作者,大多还是就业标准超过了实际能提供的机会。

虽然如此,通过政府和决策者的努力,这三个方面还是可以得到逐步优化的,但这些优化也只是相对而言。

善待自己的三次“婚姻”,从实际出发,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吧。奢望可能只能延误更多的机会。祝每位毕业生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工作!

本文被《中国科学报》2012年4月20日刊发,http://news.sciencenet.cn/dz/dznews_photo.aspx?id=14224

(图片来自网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2444-558878.html

上一篇:评《导师的核心职责是什么?》
下一篇:【科普】全球变暖与欧洲极寒
收藏 IP: 58.41.105.*| 热度|

25 武夷山 喻海良 唐常杰 金小伟 吕喆 郭向云 高莉 李红 桂和荣 曹聪 吴吉良 赵纪军 吴锦宇 褚昭明 刘广明 彭真明 刘蓉晖 虞左俊 马臻 鲍永利 林涛 李宇斌 crossludo tlmercury changt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5: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