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喻海良发表的《导师教我写第一篇学术论文》一文被置顶了,点击量很高,想必也有很多学生阅读了,但我在反复阅读此文后发现有很大的误导性,特意撰文说明。也许编辑置顶的意思也是用于关注,用于讨论的,那么现在我来剖析这个问题,正好达到了这个目的。【注,喻海良原文进行了一些改动,这里引用的原文是昨天晚上我写作本博文时的版本。】
今日白天没有太多空闲,只是看完后,进行了简单的评论:“你这个案例不是一个好案例,我觉得有点搞笑。可肯定的是,你是一个好学生,主动性很强,你的导师也是一个好导师,照顾到你情绪和未来。但编辑部的处理是不合适的,按道理,应该重新进入审稿程序,编辑无权决定是否可发(从你的文中读出,似乎是编辑决定的)。不能因为收了你的钱,就一定要发你的稿子。如果稿子不合格,钱是可以退的。”作者也很快进行了回复:“论文后来还是经过外审了。只是外审速度快,很快就返回意见并推荐接受。”
这一则故事感人至深,里面显示出导师对学生的谆谆教诲。毫无疑问,故事中的学生是好学生,导师也是好导师,但好人也有无心做出不妥的事儿来。这个故事中透露出的一些东西值得我们深思。
看完大家的评论,许多同学都认为作者很幸运,那幸运在什么地方?作者说,“由于导师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觉得他太忙,就没有‘知会’他,自己投向了一个学校认定的重点期刊(这种现象,其实在当时的师兄师姐身上常发生,有些牛教授挂名的学术论文,一年超过100篇)。过了两个月,编辑部来信,让我交版面费,并进行一个小的修改。”这里面透露出一个非常糟糕的信息,稿子可以绕过导师投稿,而且挂上牛教授的名字,就容易发表。我想这是说的实话,但这两点实在不能算做经验,也不值得其他学生效仿,更有可能会带来非常糟糕的示范效应。从博文中看出,作者的幸运之处似乎就在这两点上:(1)作者挂上了牛导师的名字,幸运地通过了评审程序;将一篇不合格的稿子幸运地绕过导师的审查,自行投稿,还幸运地没有受到惩罚。
导师有要职在身,但不是可以绕过他的理由,有人评价“绕过导师,自己发文章,并且挂上导师的名字,这件事情到底性质有多么严重,似乎你现在还没有体会到。在国外发生你这样的情况,你后可能就被停止奖学金,卷铺盖滚蛋的下场。”这个评价是非常正确的。虽然作者现在说已经改正了这种做法,但我觉得其严重性作者也许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不然就不会写这篇博文了,至少口气上会有所不同。
另外,作者换写的稿子,投稿“半个月后,编辑来信接收,接收且无需修改”。我不知道这是怎样一个杂志,看来有点儿脱离常规。刚开始的投稿,顺利通过,有很大可能与挂名牛导师有关系的,编辑部只要求小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导师却认为没有达到该期刊的要求,要求退稿(这是一个很负责任的导师,如果故事到这里结束,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结局),但后面导师建议“或重新写一篇论文进行换稿”。从投稿人的角度来说,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投稿人是无法决定稿子是否可以被杂志接受的,你有退稿的权利,但没有换稿的权利。如果一定要这样做,应该先征得编辑部的同意,而后,所换的稿子(好别扭,其实就是重投的新稿)必须重新审稿。文中作者还真得重新写了篇与上篇完全不同的新稿件(博文中看出这个意思),虽然也进行了所谓的外审,估计也就是一个形式而已(半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曾经需要两个月的流程)。还是作者自己道出了其原委:“由于版面费都已经接收了,所以,他们只能再考虑我的这篇论文。”这就是“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的具体表现,纯粹是认钱不认稿子嘛,这是一个非常不正常的行为!这样的杂志可能不在少数,也许大家都司空见惯了,甚至认为我少见多怪,但这就是产生垃圾论文的重要原因之一。错的行为就是错的,不能因为做的人多了就变成正确的了。
总之,这篇博文中讲述的故事其实是非常不严肃的投稿事件,整个过程应该是一个教训,而不是什么投稿经验!细究起来,这就是游离于学术不端和论文发表技巧之间的一种投机取巧行为,希望大家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后尽量杜绝这种事儿的发生,而不是效仿!
图片来自网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2444-525825.html
上一篇:
别让口水淹没了信心,“中国制造”的论文未来将充满希望下一篇:
【转载并整理】关于崇明东滩互花米草入侵的一些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