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科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撰写研究论文并最终完成投稿,而在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后,还可能被邀请为审稿人来审查其他作者的稿件。所以,投稿和审稿几乎是科研工作者最重要的两件事,投稿人和审稿人也几乎是同一个群体。
我之前说过一句话:无论稿子有没有发表,我们都要感谢那些背后的匿名审稿人。他们接受审稿,就是对你研究工作有兴趣的人,是真正的世界同行;一个合格的审稿人,也是这个世界上最仔细阅读你稿件的人——哪怕是想拒掉你稿件的人,他们也认真阅读后才能找出其漏洞的;除了审稿,他们还要撰写审稿报告,而且还必须认真对待这份报告——因为这份报告不仅是给你的,也是给编辑的,他们不希望因为你的这篇稿件而毁掉自己的学术声誉。当然,作为作者的你,也是最在乎这份审稿报告的。平时不管你多么听不进导师和其他人的合理建议,但这个时候,哪怕审稿人的意见多么苛刻,多么“不合理”,你也不得不听,而且还得唯唯诺诺表示感谢。
审稿过程,是同行之间的交锋,是试图将文章的瑕疵降低到最小程度。审稿报告和对报告所做的反馈,是作者与审稿人耗费大量心血共同完成的。这对于理解一篇文章来说,该是多么重要呀!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应包括投稿人与审稿人之间更深入的讨论。
记得我刚开始进入科学生涯之时,稿件总是在编辑手中就被拒了,几乎没有与审稿人交流的机会;后来慢慢学会了如何写文章,也有机会与审稿人斗智斗勇了;再后来,开始收到审稿邀请了,然后审稿越多,邀请就越多;再慢慢地,做了一个杂志的责任编辑,就可以更全面地看到更多投稿人与审稿人之间的交流了。我就在想呀,如果这些交流过程能够以某种方式呈现给读者,该多好呀!
我们知道,在科学研究领域,大家一致公认同行评议的作用不可取代。对于许多学术刊物来说,同行评议通常是单盲的,也就是说,作者不知道谁在评议他们的论文。同时,对同行评议报告的内容以及作者、评议者和编辑之间的交流保密,这使得读者看不到作者和审稿者之间引人入胜的讨论,而这些讨论对于形成和改进研究,以及最终文章的呈现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人们在承认其有效性的前提下,希望这种方式还能提高透明度,希望能看到最后编辑是如何做出决策的,顺便还可以看出编辑和审稿者是否是正直而没有偏见的。2017年,《自然》周刊对其审稿人进行了调查中,82%的人认为标准的同行评议确保了文章的高质量,但63%的人认为还应该尝试其他模式,超过一半的人认为同行评议可以更加透明一些。
然而,我们传统的同行评议,是不支持审稿报告公开的。要改变一个传统,总是会有正反两方面的意见。欧盟委员会(EC)资助的一项在线调查也发现,在3062名受访者中,一半以上的人认为公开报告会使同行评议变得更好,应该成为一种惯例(如图),但也有近20%的人认为这会使同行评议变得糟糕,特别是有几乎一半的人担心,审稿者身份曝光是非常不可取的。总体来说,科学家们愿意尝试开放式同行评议。
图 开放式同行评审
从2020年2月6日开始,新投稿给Nature及其七个子刊的作者,多了一个选项:在稿件接受准备出版后,是否让匿名审稿人的报告及作者的回复或者是反驳一并出版。那些同意审稿的人也知道他们的匿名报告,以及他们与作者之间的匿名通信可能会被发表,审稿人甚至可以选择是否署名。其实,在全面采用这个策略之前,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从2016年开始就进行了试点,效果非常不错,当时他们报告说,约60%的作者同意发表审稿报告。而最新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98%)发表审稿报告的作者,还会再次选择发表审稿报告。
当然,还有一些反对的看法,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是否能维持公正。因为即使在匿名审稿中,有些审稿人也不是那么“挑剔”,以便他们的稿件能得到同样的惠顾;而现在要公开,那就更会促进这种不“挑剔”的趋势,审稿会不会被放水?2)审稿者可能为了发一个“完美的审稿报告”,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增加审稿者的负担。但Nature Communications的试点显然否定了这一点,因为大多数审稿人一直都是以专业性和建设性的方式来撰写审稿报告的。不过,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那是因为Nature有非常强的审稿队伍,其他杂志是否能有同样的效果,这是很难说的。
发表同行评议报告,肯定有助于读者看到研究人员和审稿者之间是如何进行重要讨论的。现在,Nature开了这个头,未来相信会有更多的杂志来效仿,你的审稿意见也可能要被发表了。
【参考资料】
[1] Nature will publish peer review reports as a trial. Nature 578, 8 (2020), doi: 10.1038/d41586-020-00309-9
[2] Open peer review finds more takers. Nature 539, 343 (17 November 2016) doi:10.1038/nature.2016.20969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2: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