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念】
溶液:自然界中物质的一种基本状态,混合物,包括溶剂和溶质。血管里的血液就是溶液。
溶解度:溶质分散在溶液中,以分子的形态。与溶剂和溶质有关。
【亲疏水性】
历史上,罗马的Pliny the Elder(老普林尼)在《Natural History》中记载了“when oil is poured onto water, it stills the waves.””oil” should be olive oil. 1773年,Benjamin Franklin第一次书面记载了他验证此说法所进行的实验。1890年,Rayleigh(瑞利)重复了Franklin的实验,他认为形成的是单层油膜,基于此,计算出了原子的厚度。
从这里就体现出来了oil differ with water这个事实,oil即为疏水。跟溶解度,还不是完全等同,比如NaCl溶液,就不用亲疏水性来解释。
生物化学中的许多非共价相互作用是以亲疏水性的方式展现出来的。比如lipid构成的细胞膜。特别是,表面活性剂,主要就是靠亲疏水性来解释的。蛋白质含有许多nonpolar groups,这是蛋白保持结构的主要原因。
1954年,Kauzmann首先提出了“hydrophobic bonding”的概念。重要的是疏水相互作用,而不是亲水,从概念的革命上来说,后者是前者衍生出来的。
但在表面研究方面,似乎亲疏水是同样地位的,亲水表面水滴铺开,疏水表面水滴收缩起来。
【hydrophobicity scale】
疏水强度(hydrophobicity)的定义,用的是solute在oil/water partitioning(油水分配)中化学势的差。
这是最初,也是最直观的方式。
由此,可以定义hydrophobicity scale,但是并不存在一个universal的scale,依赖于oil phas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ydrophobicity_scales
多指氨基酸,但也可以指别的。
众多scales中,whole amino acid scale可以重点参考:
http://blanco.biomol.uci.edu/hydrophobicity_scales.html
人体常见的20种氨基酸的hydrophobicity:(倾向于用(3)的)
http://prowl.rockefeller.edu/aainfo/hydro.htm
(By the way, a great website on amino acid information.)
关于疏水相互作用的molecular mechanism,存在several models,such as Iceberg Model, Muller Model, Small Size Model, MB Model等。
但我最认可这句话: The physics of hydrophobic interactions changes with temperature and with the solute size and shape。
以上主要参考: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4 14: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