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议内外兼修开展新冠病毒在环境中的阻控方法探索和实践
问题:自2020年初新冠病毒发生以来,疫情已对全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虽然目前尚不明确其产生来源,但在几年内可以清晰发现其从最初的高毒性毒株发展到Delta病株再到毒性较低而传播性更强的Omicron毒株。说明其仍遵循微生物生存和演变的普遍发展规律。
到2022年后,基于新型Omicron毒株的疫情在国内各大城市不断发生,呈现此起彼伏、防不胜防、甚至蔓延扩大之势,情况陡然变得特别严重。虽然各级政府反应迅速,积极努力地做了很多细致工作,甚至操作力度比两年前最初发现新冠疫情时还大,但效果似乎仍不太理想。这说明我们还未能根除新冠病毒的根本来源,在发现感染者之后也只能采取被动式的补救弥补措施,而不是在发生前就能消除病毒的生存土壤,或在发现病毒后有效阻断病毒迁移和转化的途径。
主要原因:从主观角度看,民众在经历了2年的防疫活动后思想上有所放松,产生了一些公共场所不戴口罩、安全距离不够等情况;从客观情况看,主要是新冠病毒的变种毒株具有了更强的传播力和生存力,让人类更难以防范和阻止。所以,在病毒变得愈来愈狡猾的同时,如果仍沿用常规防范办法,应对效果上的确有可能不佳。从技术角度看,
建议:考虑到新冠病毒的传播和传染方式仍然是空气传播,建议采取更多室内外共同进行的方式进行消毒操作。具体可采取的操作方式如下:
1. 鼓励家庭自行购买或通过政府为每家每户配备一台小型紫外消毒机,让家庭成员每天依次对各个房间进行消毒。因紫外线对微生物消杀具有范围广、可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此举目的是促进室内病毒的消杀,可弥补仅仅使用酒精、化学消毒剂等只能局部短时小范围消毒的不足。从成本上看,目前家庭式消毒剂的价格约100元一台,对家庭和政府的财政要求并不太高。
2. 考虑在疫情严重地区进行人工降雨操作,籍此降低漂浮在空气中的含病毒颗粒,从而减弱或消除其空气传播能力。之前侯立安院士提到气溶胶是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而细菌病毒只有黏附于颗粒物才能生存,因此此举或可以显著降低环境中的病毒存在。当然,因病毒在水中存活能力较强,降雨之后应组织环卫或防疫人员立即对小区及周边积水进行消杀,以避免水干之后病毒再次飞回到空气中。降雨的频次可以通过能见度情况判断。从现有的情况看,广大农村地区几乎没有新冠病毒感染者,或在农村地区几乎不存在大范围传播,也侧面说明空气质量对于病毒传播的阻断作用。人工降雨所用药剂或可以适当增加光敏剂以增强消毒效果,也可以使用不会造成太大环境危害的盐。增雨措施的成本依增雨面积和强度不定,但可能比每日几千万人检测核酸的成本要低,具体可以请气象专家共同参与决定。
3. 立即组织环境、卫生、及气候等领域专家共同进行新冠病毒在城市环境中的生存和传播影响因素的系统深入调查和研究。这方面活动不是否认室内空气环境消毒或现有广大防疫人员的努力,而是提供一个额外的新的防疫选项。当疫情发生时,若没有前期严谨的科研数据和调研支持,就无法支持决策者做出及时准确的决定。因为之前通过降雨除雾霾等方面的研究很多,所以除雾霾和除病毒这方面的关联无论从道理还是从常识上想都是有很强的。但更多的更具体的防疫方式还值得探索和研究,人工防疫后的后续长期环境影响也值得关注。应该说,病毒的活动方式很可能是复杂多变的,现有各种防控措施很可能也是有效的,但这不应妨碍我们提出一个新的设想,多准备一个新的应对措施,也丰富我们应对新冠病毒的武器库。这种准备对于正处疫情之中的人民,对于虽已全力以赴但仍无可奈何时的有关部门,或许是一种新的希望。以面对目前或将来的一直极端状态:即虽已竭尽全力但仍无可奈何的状态。
中国传统医学一直认为“大医治未病”,也认同标本兼治、内外兼修的理念。因此,在新冠病毒肆虐三个年头的当下,特此提出一点新的标本兼治内外兼修应对新冠病毒传染的措施和建议,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考虑。谢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0: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