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iy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baiyang

博文

慧眼识导师

已有 20161 次阅读 2018-8-5 10:2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又快到新生入学的日子,无论本科生读研、硕士生读博、或是博士生做博后,都会希望找到好的导师。除却兴趣相投、志同道合外,怎么识别好导师,对涉世不深的多数学生还是很难的。所以时常会被问到“怎么才能算好老师”这样的问题。不小心在学术界混迹8年,虽然不免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但既不敢诓学生,也不敢背后诋毁他人,所以就整理了一点如下的经验,在此分享。算是提供一点内幕消息,也算是遵守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宗旨,希望能对有心者提供一点点启发。

 

1. 看导师的帽子和行政位置。带帽子的老师自然是有光环的,但如果行政责任太大太多团队庞大其自然无法逐一认真指导学生的。所以是否适合这样的导师不免见仁见智,比如:对有心学术的学生可能帮助不多,但有心从政、创业或企业的同学则是好事;

2. 看项目和文章类别。如果是基础科研项目多(比如自然科学基金),说明该导师做的是学术;如果是应用项目多(比如某某专项),说明做的多是工程,解决实际问题多。文章种类也是如此,如果文章发在顶级期刊,且数量较多方向集中,往往说明该导师的兴趣在于基础科研。而如果文章多为一般期刊或国内期刊或主题分散,则说明该导师主要致力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或文章由手下不同老师贡献;

3. 文章署名。如果一个老师多数文章是自己当第一作者,若不是老师自私,那一定是学校制度使然。听说过有些学校对老师的考核标准是老师必须为第一作者,这样的学校往往不是好的选择。但更关键的是如何安排通讯作者。有些文章第一作者是老师,通讯作者也是老师,甚至多个老师担任共同第一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都,那几乎可以判断这些老师是在抱团取暖。这种文章发生的次数越多(超过五次以上),则越说明此人的心术不正,毕竟其一定程度上是学术不端了。其目的不外乎是为了在职称评审、评奖、项目评审等活动中获得不正当优势。虽然“第一作者身份对于很多硕士研究生来说不是必需,对学生找工作或日后发展都不会有太多促进作用,但这样多少还是有点贬低研究生作用的。所以,学生们还是应该尽量避免选择这样的老师。虽然并不是所有学生都理所当然的应该成为第一作者(比如只做了实验但没有思考没有写作),但如果某个老师的文章有大多数不是学生,我想未来学生是应该绕行的;

4. 成果。国内戴各种帽子的老师很多,但不排除有些是狐假虎威得来的。有些海归老师在国外成果丰富著作颇丰,但回国后并不能持续。其往昔辉煌往往是借了其导师的光,所以有心者不妨仔细看看其回国一段时间(比如2年后)的表现。若能继续有高水平成果,则是好老师。如果前后如果研究方向有较大差距而仍能保持高水平成果,那就更好了。

 

以上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只能说是一般趋势,其实质不过是见微知著。也不免因我见识浅薄眼界狭窄而致错谬,希望各位读者不吝指正补充,有砖勿拍。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5099-1127656.html

上一篇:世界水日,我所理解的“游泳池水质标准”
下一篇:[转载]消毒副产物-你喝了吗?
收藏 IP: 116.31.83.*| 热度|

13 农绍庄 黄永义 尹庭昌 王焕冲 李帮建 郭景涛 姜文来 汪晓军 孙杨 石磊 姚伟 chenhuansheng puhj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8: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