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llgump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illgump First he is a person,then a man,a runner,a patent examer,is willing to be a philosopher,a writer,a poet,a cooker,

博文

为什么要用word来编辑本科毕业论文?

已有 7928 次阅读 2011-2-13 15:0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word, 毕业论文

文章写于本科做毕业论文阶段,深感用word编辑论文的麻烦。

为什么要用word来编辑本科毕业论文?

使用word来编辑本科毕业论文是一件错误的事情。

本科毕业论文作为考验大学生4年的学习成果。我想论文的重点应该是考验我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验我们如何更好地去组织自己的语言,安排自己论文的结构,以方便自己所写论文可以被其他人更好的理解,便于交流。这也是学校制定本科毕业论文规范标准的意义所在。因为我们的论文不仅是供自己阅读,也应该方便别人的阅读。然而在遵从论文规范标准的同时也给我们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带来了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形式与内容,哪个才是重点?

形式与内容,哪个才是重点?

形式当然是指论文格式是否符合学校的规范。内容是指你论文文章布局是否优美,文字是否准确简练,是否合乎学术规范,自己设计的实验流程是否合理,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是否准确,在自己实验设计时是否有自己的取胜考虑,整个论文是否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形成一个正确的逻辑链。别人大致一看你的论文时候马上就可以领会你的设计思想,设计思路。要求再高点,自己是否具有一个创新性。等等。

通过上面对形式与内容的解说,我认为内容>>形式。

然而在自己完成内容后,在使用MS word来进行格式调整时,或者一边编辑格式,一边写内容的时候,我们耗费在格式调整上的时间远远多于内容撰写的时间之上。问问现在大四快毕业的本科生,“你论文写好没?”,答曰“就是格式还没有调好。”在寝室经常听到“如何把论文的目录生成出来?如何插入一个数学公式?如何调整图片大小,使插入的图片在论文中更好看?如何调整论文的段落?这个参考文献的格式是什么样的?。。。。”君可曾听到问“你的论文设计思路如何,文章布局如何等等”我们花了太多的时间在论文格式调整上面了。格式上的过于注意使我们忽略了论文内容才是一个人思想之体现。

重点的偏移,原因何在?

我们重格式过于内容,究其原因:使用Ms word,金山之类软件来进行文字排版。

Ms word,金山文字处理软件根本就不是用来写学术论文的。君不见在校园各处墙上所贴各种告示,通知之类广告,不用我说,这些东西才是用Ms word来编写的。我们本科毕业论文要求页数>25,更有人说论文要写多一点,我笑曰:“君是在写小说吧!”。学术论文面对群体是具有同等学力的人,有些东西你不解释别人也懂。再则写的过多,不免偏离重点,偏离自己论文主题。回到正题,正是由于学校制定了论文规范,有了标准,自动化,程序化也就成为可能。而我们还在傻傻的使用word之类“可见即所得的编辑软件在那里“选中,右键调格式,再选中,再调格式”使用格式刷在那里刷呀,刷呀。然而你是否有下面的体验,当你从别的地方复制过来文本的时候,它是否给你的格式带来了麻烦;当你在1万多字的文本中修改中文字符,与英文字符的不同,如中文之标点与英文之标点;当你插入图片的时候,由于美观的考虑,你要去一张一张地设定图片的长,宽;当你在处理文献引用的时候,你要去按小上标;当你插入一个复杂数学公式的时候,你要去一个字符地编辑公司;当你输入化学符号的时候你要去不断地按上标,下标。。。

也许是你说上面的问题对于一个熟悉word编排的人,或者会使用word内嵌vb脚本的人来说,根本不是问题。但我想会这些的人该不会太多吧。

够了,Let’s fuck away the MS Word.是不是考虑下使用LaTeX2e排版软件,有中文版的。不知道的baidu,google之。这些文字处理软件才是我们正确明智的选择。看看这些软件对自己特性的说明,你就会明白的。虽然学习使用它,会花去你一点时间,但在学会之后,你写学术论文绝对会事半功倍的。搞不好,你可以在不到1个小时内,就可以使用它来写本可以出版的书。

快跟Ms word说拜拜吧!(2010526日星期三 by nillgump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1167-412553.html


下一篇:关于大学教育的一些属性
收藏 IP: 121.63.202.*| 热度|

2 许培扬 王晓峰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22: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