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正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s007 欢迎腾讯微博联系:寻正(xunzhengxz)

博文

科举的中国 精选

已有 6864 次阅读 2012-8-16 10:53 |个人分类:实事评论|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中国, 美国, 考试, 科举, 大学入学

寻正


我在《陆骏中举》一文中批评中国仍然实行的是科举制度,大家认为我的批评过于严厉,然而,我仍然要坚持我的说法,那就是目前的中国仍然是一个跟旧制度没有太大区别的科举中国。


科举制度的特点是什么,唯科举论,也就是唯考试论,分级考试,用考分代表一切。


中国人为什么从入幼儿园开始就面临考试压力了呢?就是因为这种唯科举论,几乎没有人质疑的科举精神。当年跟一个幼儿园高材生认识时,我笑得几乎岔气,我没读过幼儿园,随后知道城市中的幼儿园也要考入,我就笑不出来了,因为城里人并不觉得好笑。科举精神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中——如果自己的孩子成绩一向不错,但考差了,中国人绝不会质疑试卷或者评卷的老师有问题,而是怪考生考得不好。


在我未留学美国之前,没有接触到针对考题设计的统计分析之前,我也总认为成绩衡量的是学生的能力,是不可质疑的金标准。然而,没有什么比这更离谱的了。醒醒吧,中国人,科举精神就是对权威的没有折扣的崇拜,对随意性极大的考试无条件地认可。


在谈中国人幼稚得可笑的考试之前,我们先说说西方是如何考试的。


在美国入大学,有两种标准化考试,一种是SAT,一种是ACT。SAT是1926年美国大学委员会推出来的标准化考试,而大学委员会则是全美大学联合成立的一个旨在标准化大学入学考试的俱尔部,是一个非政府组织。


ACT则是爱荷华大学教育学教授林克斯特(E.F. Lindquist)在1959年设立的跟SAT竞争的全国性考试。虽然在1959年才进行全国性的考试,ACT实际上当时已经有30年的历史了,跟SAT差不久远。ACT前身是爱荷华基本能力测试。现在大家广为熟悉的试卷上涂圈以方便机器评卷,就是林克斯特教授率爱荷华学者发明的。ACT测试是在爱荷华城的ACT公司组织的。


无论是ACT,还是SAT,都早已进入了公司运作模式,有着一个极大的试题设计与考试执行团队。ACT公司在爱荷华城是一个大雇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它的员工。记得两三年前读到过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心如何窘迫,这在国外是不可想像的。考试收费不菲,中国人习惯将之当作毛利分掉,而考试公司则必须要不停地投资,以保证自己的竞争力。科举的特点之一就是无限地垄断,报怨科举的,也往往关注于后果,而为什么科举就不好,没人能说出一二三来。


SAT与ACT都有专业人员设计考试,还要跟踪评估考试的有效性。即或如此,这两个考试仍然备受责难,为什么呢?因为考试只代表了考生能力的一个方面。


我在考试中往往都能超常发挥,所以不是很埋怨考试,但我的同学中就有人有麻烦,分明成绩很好,在高考之前本校的常规考试中稳居前列,结果高考成绩始终不佳,第一年没上线,第二年考了个满眼含泪的分数——在这一年中,她在高考前稳拿本校第一,结果许多人在高考成绩上比她好得多。还有什么比中国高考更残酷的呢?所有人都怨她没考好,实际上是高考本身不合理,考题本身有问题。


即使有强大的试题设计团队,有现代科学考试理论与实践指导,ACT与SAT的效率是很低的。考试的目的是什么?判断考生能力,判断他们在随后的学业中是否能取得成功。在2001年,加州大学呼吁抵制SAT,因为SAT并不能达到其考试目的,SAT随后对试题进行大幅修改。


ACT的口碑一样地不佳,芝加哥大学做过一份调查,ACT成绩只能解释大学平均学分差异的不到4%,这其中有域值限制的因素,但不到4%也太低了。在1992年芝大新生ACT成绩是最好的,但跟其它年份比,成绩反而是最不好的。ACT的可靠性可见一斑。


这些考试的通病是不能判断考生能力,某种程度上跟性别、人种、及父母收入相关,而跟考生随后表现的学业能力以及长远的工作能力相关性并不高。早在1960年代人们就发现,中学平均成绩远比大学入学考试成绩更能预示大学生学业成功程度。这是为什么美国大学入学条件中都要求中学成绩单以及某些大学不看ACT或者SAT的原因。


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国外投资无数、精心设计的考试都因为先天性的不足而成为众多能力判断的标准之一,甚至被忽略,中国随意性极高而基本上没有受到过学术评估的考试究竟多大程度代表了考生的能力,或者说达到了考试的目标呢?中国的考试更不可靠,然而,却成了唯一的标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科举制度深入人心,大家反对科举的形式,却人人都是科举的权隶,看看大家对考试的认同就知道了。


考试是一门学问,是研究如何用考试这一种形式最大限度区分考生能力的学问。然而,中国几乎没有人研究这门学问,但似乎谁都懂得出题。


科举的最大优势就是减少主观性,达成对考生形式上的公平,然而,这种形式上的公平是有限制的,因为科举太易于作弊,一考定终生,考生就有强大的兴趣找人代考,或者通过其它形式作弊。事实上,由于考试并不真正代表考生能力,而考试本身是有缺陷的,就是考生针对考试形式与习题进行研究后,可以在不提高能力的前提下提高成绩,也就是说,考试本身是可以作弊的,把考试不能代表能力的偏向性发挥到极致,让考试彻底失去代表考生能力的作用。


从考试的偏向性而言,为提高成绩而非能力进行学习是中国全民作弊,这是为什么中国考生在国际考试上的成绩要打折,这不是歧视,而是科学地判断中国考生的能力。中国考生的英语能力几乎是全球高分低能的代表。


在美国大学里,任何一门课的评估都不会完全以考试为准,即使是数学统计这种可考性非常强的学问,都起码会多次考试确定学生成绩,而在中国,即使是可考性最差的文学类课程,仍然是一考定终生。这之间的差别就在于,中国有科举文化,国外没有——因此,别人培养的是能力,中国多高分低能的书呆子——最可怕的是,中国德育教育的失败,让书呆子总以为自己很聪明。


科举是中国文化之根,在现有体制下,很难被突破。


【美国大学入学候选人评判标准:中学GPA(平均成绩)及成绩单,自荐信,推荐信,面试,SAT或者ACT。这些标准跟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评判标准相仿,只不过标准化考试变成了GRE或者GMAT之类。】


【美国一门课程的成绩评判也类似于入学申请:比如:印象10%,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20%,平常作业20%,课程项目论文20%。在商学院时,老师上课时特意记录学生发言,有价值的算分,没价值的不算,课堂参与占总成绩的20%。这种课程作弊过关甚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0310-602740.html

上一篇:国外的防火训练
下一篇:太空种子之中国传奇
收藏 IP: 173.29.242.*| 热度|

19 彭思龙 安海龙 褚昭明 刘颖彪 孟津 叶华 曹裕波 何宏 孔晓飞 张波 唐常杰 樊晓英 戴德昌 庄世宇 sz1961sy zhanghuatian anran123 yunmu wjxuw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18: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