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gqinzh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gqinzhu

博文

我来谈谈如何推荐审稿人

已有 22746 次阅读 2010-7-14 13:42 |个人分类:期刊出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期刊, 审稿人, 编辑, 推荐

刚刚看到一篇博文——求助: 如何指定审稿人?

包括任胜利老师在内的一些人给出了很多建议,我也斗胆上去提了点建议。 写着写着发现收不住了,尽管自己的文字功底很烂,还是写了长长地一段,可能因为是科学网的新手,还处于热衷阶段吧。

写完了那个回复,我想不如就这个话题,再好好整理一下。

很多期刊(包括我们自己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都会在作者投稿的时候,要求列出几个推荐审稿人,如果有必要,也允许作者列出回避的审稿人。

 回避的审稿人当然是那些可能有利益冲突的人,这里面包括你确定已知在学术上和你观点格格不入的人,包括和你存在学术竞争关系的人,包括你熟知在学术上存在不公正和偏激观点的人。这些信息一般来说学生是很难把握的,往往需要导师来完成。

推荐审稿人,其实你首先要明白编辑的意图,同行评议期刊邀请审稿人不外乎这么几种方式:

1. 编辑直接指定期刊编委来审稿, 优点是高效快速,缺点是学科方向多少会有偏差,可能存在“泛泛而谈”的层面。而且如果稿件超多而编委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效率其实也是低下的。

2. 编辑直接从审稿人数据库或者从Pubmed等数据库根据文章的关键词来寻找合适的专家作为审稿人。优点是专业指向最接近,最有可能对文章做出具体的评判。 缺点是寻找审稿人的过程比较费时费力,还存在专业方向选择错误的风险。

3. 编辑将稿件提交给分科编委,由分科编委来推荐合适的审稿人。这个方法我认为是对于普通的科技期刊来说最高效合理的方法。当然这个方法的执行时需要编委能够全力配合,不然也很难执行。而实际上现在的编委们都是牛人加忙人,如果你不是Nature,Science这种大牛刊,人家也不可能真的来全力配合。

4.  主编直接定稿。 呵呵,这种情况可能大些大牛刊的主编可以做到,大部分的期刊还是会找同行评议。

以上几种方式各种期刊都有在用,不过据我了解的信息,第二种情况还是居多的,也就是编辑直接寻找审稿人。

编辑们每天会有大量不同专业方向的稿件要处理,而编辑们自身的学科知识毕竟是有限的,人力和精力也是有限的(现在很多期刊月刊5-7人),为了加快审稿进度(其实就是节约正确寻找审稿人的时间), 也为了找到最最恰当的审稿人,编辑会想到了让作者自己来推荐部分审稿人的办法。这个办法是基于以下几点认识:

1. 作者做这个研究课题,必然已经阅读过大量的相关文献,也多少了解全世界哪些人在做这方面的研究。 作者应该是在全面了解了这些信息之后,才能把Introduction和Discussion写好写全了。所以,往往你推荐的审稿人是出自于你在Introduction和Discussion中(以前者为主)引用的主要文献的作者。

2. 作者在公正前提下推荐的审稿人,一般都是与作者的研究课题非常相近或者相关的专家。如果文章质量很好,他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优点和不足,对于文章被正确评价和认可是大有帮助的。如果文章水平太差,他也可以详尽地分析和认清文章的问题在哪里,虽然结局是被一眼看穿而出局。但所提出的建议对于作者本人来说还是非常有价值的,有时候甚至就是一盏指路明灯,可以照亮作者未来之路,最不济可以将此文继续按这个思路修改,改投他刊。 所以不管文章好坏,对作者来说,让这样的人来审稿都是利大于弊的。

3. 编辑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于是,编辑会让作者来推荐审稿人。

所以我建议作者在推荐审稿人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1. 重新阅读你文章的Introduction和Discussion,找出所引用的主要文献,然后寻找这些文献的作者,推荐给审稿人。 如果你发现这些作者中有你认为特别合适的,也可以向编辑说明,并叙述理由。

2. 如果你的内容真的是非常非常创新,你可能真的无法通过上述方式来获得最恰当的审稿人。 那么重新定位你的关键词,寻找你这个课题的上一级学科,然后以上一级学科为目标,通过Pubmed或者Google Scholar等数据库寻找合适的专家。注意这种情况下往往要这个专家发表文章数量不能太少,尽管没有明确的界限,但往往编辑会在意这个人的过往发表史。

3.  有可能的话,想编辑描述你推荐这些审稿人的理由,比如是某条参考文献的作者,比如是搜索关键词“a”之后寻找到的专家,其过去5年内发表N篇文章……


当然,不是说作者推荐的审稿人,编辑都一定会请。实际上向我们期刊就要求编辑,审稿人中必须要有非作者推荐的审稿人。而对作者推荐的审稿人,编辑也要进行多方面审核,要达到他们所认为的资质才会送去评审,比如发表文章的数量,学科方向的吻合度,学术领域的权威性……

对于作者来说,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小小的推荐审稿人的举动,有时候,他对于你文章的影响力,对你个人的学术影响是巨大的。 这里有一点要提醒作者:  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

 也就是说不要寻找熟人来给自己审稿。有时候作者以为找了熟人,可以给自己“放水”,像这样的情况往往会被编辑审核出来,如果真的被审核出来,尽管编辑部不会对你有直接的惩罚措施,但是编辑会有第一印象——这个作者对他的研究成果很没有自信,这可能不是一篇特别号的文章。 接着,编辑可能还会有第二个印象——这个人的学术信用不会太高。   哎! 真是得不偿失。  所以,如果作者曾和这个专家有过合作,或者有某些交情,即使真的你觉得这个人会客观公正评价,也还是尽量回避比较好。

我碰到过的很多的情况是,即使编辑没有发现利益相关,审稿人自己也会很公正的告诉编辑: 对不起,我和这个作者有合作(或者曾有合作,或者马上有合作),有联系,有私人交情,我不适合给这个文章审稿。

也有碰到过的情况是,专家审了,评审结果是“退稿”,而且他在评审意见中,他很客观的表示,我和这个作者有过合作(交情), 但是作为一名审稿人,我不得不说,这个文章不适合发表……

引用:

王靖琰, 求助:如何指定审稿人?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507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5805-343841.html

上一篇:多个第一作者和多个通讯作者——是否有学术不端的嫌疑?
下一篇:哪些情况下你会拒绝审稿?
收藏 IP: .*| 热度|

8 王靖琰 王桂颖 程仲基 梁建华 丁甜 张旻浩 虞左俊 杨东江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2: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