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晖: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rithwsun

博文

博友老师跟贴:奥数之外还有几条路?

已有 4839 次阅读 2015-11-23 16:59 |个人分类:Book-W|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奥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fb46a470102w2xm.html

博友老师跟贴:奥数之外还有几条路?



这是刚刚一位老师在小教室新浪博客上的回帖,差点被新浪博客当作垃圾贴处理掉,所以这里也备份一下。看得出来,这是一位高段位老师所写,于我心有戚戚焉,不知道是电邮中诸位老师中的哪一位写的。

-------------------新浪匿名网友------------------------------------
博主探索的数学少年儿童的培养之路非常值得赞赏!我觉得数学界对国内青少年数学英才培养重视不够,或方法不多,或缺乏有效的做法。李克正和张英伯教授虽然早就清醒的认识到这方面问题,组织多次对国外的考察,且多次发文介绍国外对数学少年英才培养的经验。但要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也许牵扯到的问题太多,最终不知有何进展?国内官方或半官方,在国内做了一些工作,如在中学实行“翱翔计划”,等计划。但这些计划多是要组织孩子们写论文,搞科研,基本偏重数学的应用。我个人感觉这些计划有点虚,中学那点知识能搞出什么数学科研!其基本吸引不到顶尖数学少年参与其中。

培养数学少年英才,应该有多条路子,李克正张英伯教授也曾指明过方向。但目前,就我所知国内数学顶尖的孩子都在搞奥数,希望能通过进入国家集训队免试北清,或冬令营拿到国家级一二等奖拿到自主招生机会。在我所接触到的本市顶尖数学少年中,基本都能在初三毕业时就达到高三学生千分之几内的数学水平。就我了解,这批孩子在十四岁左右,如果学习数学分析,抽象代数,应毫无困难的。但这些孩子基本都在今后几年为进入省队和冬令营做努力。。同时浪费了很多时间,这批人中本应有一些人在少年时代,就学习现代数学。

国内一些没有奥数经历的数学家对奥数不以为然,认为奥数是刷题刷上去的。其实奥数是拼天赋和毅力的游戏。刷题肯定是必需的。但从高联二试以上到冬令营的题,没有天赋刷题是刷不上去的。

国内顶尖奥数优胜者相当多后来没有在数学上成才,或后劲不足。我个人感觉绝不在于天赋不够,而是在于后续培养不力!(关于这点没有人愿意为此负责)或个人方向选择,后续努力,个人运气等非智力因素所为。
-------------阅读结束------------------------------------

我很同意这位老师的观点,这里也想想说说我的感受。我自己也是这样觉得的,如果孩子在数学上面有天赋,其实更有价值的是去学大学数学系课程。

奥数,归根结底还是一种考试,考试就是为了选拔,面对选拔,我们作为考生,如果进行过度的准备,是不是一种不诚实,从而导致奥数的题,越出越难,越出越不好出。

如果每个人都诚实地对待自己,事情当然就会很好办,但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

就像有些奥数题,我们现在做的,我感觉就像一种智商测试题,什么叫做智商测试题呢,就是孩子自己做出来才算有效,说明她/他到这个份儿上了。如果是老师或者家长教了,孩子们反复做几次练习,才把这道题做会,考试中也会,甚至可能挺熟练,但是,这道题就无法起到智商测试的作用了,其实也抹杀掉孩子可能晚几天到这个份儿上的可能性。

我觉得,有些小学奥数题的创意,还真的是挺好的,一种是可以当作知识来学,来练,像口算巧算类题,就可以用来巩固对运算律的理解,这种智商练出来,对后面的数学学习也是有用的;而另一种呢,其实更多的还是,就只是智商测试题,智商测试题本身是很难成为知识的,作用就只能使一次,就是在考试里面用一次,把一个人的数学上的智商测出来的,但是,如果事先做了准备,其实对于精英教育的选材,起到了很大的干扰作用。

我最近给孩子们开始做奥数题,觉得自己还是有功利心,很想达到足够的教学进度,但是看到孩子们的表现,尤其是看到月月做题的表现,她展示了非常好的数学直觉能力,不是她推出来的,是她看出来的,这也让我从另一个方面,认识到了这道题的好处,用处,就是把月月这样的孩子筛选出来。

但是,如果我儿子没做出来呢,我是否应该给他更多的提示,让他赶上进度,从而能够在未来的小升初考试中迈入一个更好的平台呢。我觉得,这应该是一种中庸的抉择,以前做的还是稍快了,其实还可以再让孩子多想一会儿,再多宽容一会儿,再多利用孩子们之间形成的讨论和交流的学习气氛,让这个过程走的更从容一些。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真正聪明的人,不会很多,儿子即使表现的笨,但只要不把自己搞傻,将来混吃混喝把自己养活好绝对是没问题的,所以,真没有必要心急于一时一刻。

另外,对于跟贴中所说的中学教育,我有另外一个想法,数学学到多深为好?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孩子来说,中学教育里面,是学纯粹的抽象数学方向,还是学结合于科技手工的数学方向,可能应该说,对于绝大多数孩子,即使是聪明孩子中的绝大多数,感觉还是应该是后者,学科技和手工的时间,恐怕比数学学习本身要多才好。

数学,纯粹数学,恐怕还是曲高和寡,只可能是这个社会一小部分人,极小一部分人的兴趣和工作,更多的人,即使是走理工科的方向,恐怕也还是那种科技手工更能启发他们的心智,或者说他们的兴趣。

我自己在想,中学生喜欢动手做科技,这是好事,但可惜不好用来考试,所以容易被忽视。所以,我自己心目中揣测的中学数学改革,当然首先是让孩子学好数学,用更少的时间更快地学完中学六年数学知识(实际上只有四年,去掉初三高三),达到了一个很好的标准,那么剩下来的时间干什么呢?

一种可能是去做奥数,那条路太窄,目的就是证明自己比别人聪明,比别人能干,通过考试进入顶级大学平台;另一种可能是去学大学数学系课程,不浪费时间,走数学的主干道。

但是我想,对于更大多数的孩子们,即使是聪明孩子中的大多数,可能更好的也应该是科技手工,这跟我们社会的分工比例是一致的,可能跟我们中学生人群中的潜在兴趣比例也是一致的。

年轻人,都是日新月异,也有可能,有些人中学的时候喜欢动手,而到了大学,反而转身一变喜欢抽象的纯粹数学,这也都未可知。

道,亦有道。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学问,对自己的积累,怀有信心,这个社会也是多元化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吧。
附注. 科技手工的考试,就是跟贴所说的那种科研大赛,其本质仍然还应该是”诚实“,这个社会肯定是有天才的,有些少年天才的科技能力,也许远远超出我们这些大学教授们的想象力,但如果是过度培训,甚至代劳所为,那就丧失了科研大赛的意义了。

我们的孩子算是”学二代“,但学二代继承我们财富的方式,也不可能举手可得,万两黄金不卖道,十字街头送至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43-937834.html

上一篇:教书先生寻觅最后两位弟子(小学四年级或五年级,只能是男生)
下一篇:极简版的本科生学习习惯
收藏 IP: 46.21.158.*| 热度|

3 王春艳 李宇斌 yangb91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2: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