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4-5--
这两天,数学学院要求导师们呆在办公室里,以备刚考上研究生的同学来咨询,选择导师。我有点犯懒,呆在家里看书,如果真有想选我做导师的,通过系里教学秘书打电话联系就是了。
---------------------------------------------------------------------------------------
大家可以从我的网页上了解到我的情况
主页: arithwsun.googlepages.com 因为GFW,好久没更新了。
个人博客:此处
讨论班博客: 见博客链接
要了解论文发表情况和科研项目到主页上看(解析数论专业)。要了解我对教学科研的方法和思想,到个人博客上看。
现在说说,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找我做导师。我总以为研究生和导师,就像武侠小说中的师徒,关系很浓。老师和学生要对味,才好,才能有灵感。
那就得先介绍介绍我自己的性格,我为什么要学数学。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想法,就说明我们有可能走到一块去。
当年,我差不多是20岁时开始决定认真学数学的,本来是打算学计算机的,但是因为一些情况,高考只上到西北大学数学系,学计算数学专业的,也是跟计算机有关。但是上了大学,真正接触了编程和数学,那我还是更喜欢数学,尤其是基础数学方面的思维方式和问题。
当然,我没继续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想法和愿望:人工智能、网络图书馆,肯定跟那时没见到这方面的高水平老师有关。光从课程上看,显然我被数学吸住了,这种情况同样发生在英语上。当时很多人想出国,学英语花的时间很多,我本也打算如此,但很明显,数学和哲思对我的吸引力更大,以致我并未认真地去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足够四六级70分就行。
那么数学是不是能吸住你呢?有些学生为了出国,可以整天学英语,不学数学,然后想着出国后再学数学。这起码说明,他们或者自我控制力强,能控住住、抵挡住数学的吸引力;或者更有可能的是,数学吸力本来就不足。这样的学生为什么要学数学呢,我总是不太能理解,可能为了生活吧,比上虽不足,比下仍有余。
喜欢数学,但是是否就要成为一个职业数学工作者呢?当年我就意识到,自己虽然不笨,但也并未聪明到可以成为一流数学家的地步。既然意识到这一点,我为什么还要决定去学纯粹数学中的数论呢?
一个前提条件是,当时我的家庭情况还好,父母都是有工资的,收入还行,肯定不用将来我来养活。既然这样,我学一个不挣钱的数学专业,像个和尚一样生活,应该问题也不大。虽然后来没做成和尚,结婚生子感觉到钱的重要,当时年轻的我其实没想到那么远。
现在有些同学,我很奇怪。他们其实家庭情况不好,自己数学成绩其实也一般,考一次不过,还要考两次,或者考上个硕士还要交钱(非公费生)。即使如此,他们还是要花家里的钱上硕士。有个别的可能是低分高能之人,其实具有一定的科学天赋,但是大多数这样的,我怎么看,怎么也没看出他们是低分高能之才。对于后者们,我觉得这是何必呢?既然不是这块料,就别强求,搞得怪难受的。
好了,既然喜欢数学,经济条件又不是问题,学数学不用花家里的钱,国家给我资助,那我爱学就学,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无权阻挡我学数学的决定,除非是我自己。但是,从我自己来说,我当初就意识到自己的智力,是不足以成为一个一流数学家的,在那么些伟大数学家的星光照射下,我显得那么的渺小。既然这样,我为什么还要坚持下去呢?如果我对人类数学不能做出些贡献,我为什么还要坚持学这个呢?
我最终决定,即使我成为不了一流数学家,即使我对数学不会有本质性的贡献,但我还是要在那个年纪开始我的数学之路,能走多远走多远。因为,在这个路上,我会得到人生的最大修炼和提高,如果一个人把人生看作是一个修炼的过程的话,享受、工作、苦恼、喜悦都是其中的种种修炼的话。那无疑,数学是一种非常好的修炼方式。也许,从经济角度上看,同样的工作时间和效率,搞计算机能得100元,但搞数学则只能得1分钱。可是反过来看,如果从对精神修炼的效果来看,同样的工作时间和效率,搞计算机在精神上只能得1分钱,但搞数学则可能得到100元,当然搞数学了。
通过大学本科的数学学习,我已能区分出计算机和数学的不同效果,那么就开始学数学吧。
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因为意识到自己不是数学天才,所以在数学本身研究之外,我对所有跟数学有关的哲思、修炼,都花了相当的时间思考。所以,有时候大家阅读我的文章,可能会感觉怪怪的,为什么怪呢?因为那不是一天两天想出来的,是多少年的深思和实践,得来的。虽然怪,但是试了之后,就会发现操作简单,行之有效。
怪,当然是对普通人来说的,当我博士毕业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8年,对数学的想法上,已经开始系统些,然后来到北京工作,经常到中科院晨兴中心,参加李克正、徐飞组织的讨论班。在讨论班上,观摩那些数学高手们之间的互相厮杀,才发现,自己辛辛苦苦想的那些东西,对于他们来讲,不过是常识,不过是习惯。
也许,他们有些人是天生的具有那些常识和习惯,也有些人是在后天中不经意养成的。而我是刻意地去思考、去琢磨发现的,并尝试把它们揉到一起,尽量的系统化。这一点,也说明我还是具有一些学数学的特征的,喜欢抽象化,系统化,这些思维特点是从我高一下学期后开始逐渐出现的。
博士毕业后,也过去很多年了,这些想法当然越来越系统化,也越来越实际。因为根据波普尔的科学哲学,学问是在
假设---->实验----->修正
的过程中螺旋提高的,有些假设虽然有理,但是如果有缺陷,不是足够的巧妙,足够的实际,那是要被更新的东西替代掉的。
我发现,这些其实就是中国道家说法中的"法财侣地"第一项"法",它排在第一位,实在是很有道理。第二位排的是财,就是钱了,或者有国家的资助才能上学开始数学修炼之路,这是外财,或者这个人有特别的数学天赋毅力,这是内财,就是精神上的钱。如果两个都有当然好了,如果两个都没有,甚至是负的,在外要靠父母资助才能上研究生,在内其实没有数学动力,只是迫于找工作的压力。那这个学其实不上也罢,免得害人害己。
有财之后,才能开始组建自己的学术队伍,形成讨论班互相促进,然后再在某个领域找些问题做做,那是后话了,请参看研究生学习须知那个帖子。
延伸阅读
大学数学学习与中学的不同之处 新浪版 GoogleDoc最新文字版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6: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