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年,全国本科院校的教授评审权基本已经下放到学校,也就是说,绝大多数高校都可以自评教授,也带来了一些有意思的问题。
第一,不同高校的教授不可比
当然,这个问题以前就存在,不过现在更加明显了,所以同样是教授,此教授非彼教授。照理说,做到教授这个份上,明白不懂的东西越来越多,应该越来越低调。但实际情况是,有水平的教授越来越低调,一些水平一般搭上顺风车的教授倒是越来越高调了,破坏教授形象。
第二,高校评价慎用教授数量指标
因为不同高校教授的技术含量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进行大学评价时,教授指标是不能乱用的,原因就是不可比,似乎也没有更好的替代指标。
第三,高校领导容易产生短期行为
只要指标许可,学校自主权很大。这样学校领导班子如果没有长期战略,或者出于一些特殊原因,往往短期内会将指标用足,评审通过了一大批水平一般的教授,结果是,教授指标满了,如果不退休,新人将无法申报教授,带来人才流失、单位不和谐等一系列问题。
第四,助长社交型教授
单位自己评审,实际上比较能混的教师是沾光的,只要情商足够高,糊弄一些课题论文,很快可以评上教授。而那些有真才实学的老师,如果情商低一些,会面临较大的困难,而且还没处说理去,因为您尽管放心,评审程序绝对规范,没有人会承担责任。
还有什么优缺点?欢迎大家讨论。
2015.11.24 俞立平于出差北京途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2: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