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立平博客——邗上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liping 科技评价、技术创新、信息经济 镜像博客:http://www.yuliping.com

博文

该怎么考核年轻教师?

已有 5962 次阅读 2013-11-7 09:58 |个人分类:科研心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教师

 

年轻教师刚参加工作,不同学校考核要求、考核方式各不相同,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考核品种有教学、课题、论文、奖励、专利等等,考核时间既有按年度考核的,也有按3年左右的时间段考核的,想不考核绝不可能,如何考核才是合理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年轻人刚参加工作,适应单位的文化与环境,认识单位同事,一般需要一年时间。备课,上好课,这都是起码的要干好的工作。此外,还要考高校教师资格证书,以及其他可能的证书;有的老师还要继续读博士或做博士后;很多年轻博士还没有成家,谈恋爱、买房或租房、结婚生子,尽家庭责任,有太多的事情……不折腾35年,难以初步安定。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考核年轻教师?我的观点如下:

第一,教学考核是最重要的,做教师如果不上好课,怎么也说不过去,如果实在上课不在行,有科研岗的单位转科研岗也可以,教学是立身之本,不能不重视。

第二,考核应该以论文、专利等科研成果为主,科研课题本质上并不是科研成果。国内学术期刊那么多,总体上学风是不错的,有水平的年轻人是能够在好杂志上发表优秀论文,当然不像话的杂志也有不少,不过一般是低档杂志。但是科研项目总体数量有限,要求年轻人3年左右拿国家级课题有一定的难度,省级课题某种程度上更不好拿。现在课题评审的公平性总体是在提高的,但我感觉与优秀期刊录用论文相比,还是有点差距,也就是说,优秀期刊更公平,这样的期刊其实不少。

第三,考核周期至少5年以上,年度考核只是象征性的,不必太认真。年轻人事情太多了,考核周期短,给年轻人那么大压力,本质上并不利于创新,甚至会逼年轻人走上投机取巧的学术道路,或者养成不好的科研习惯,毕竟创新应该在相对宽松的情况下才有生命力。

对年轻人与有工作经验的教师,不应该采取相同的考核周期,应该区别对待,采用多元化的考核周期策略。

第四,考核应该主要采取定性为主的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创新水平与工作能力,不宜采用科研成果数量简单化进行考核,考核应该通过学术委员会进行,可以让年轻人自己先做个总结。如果单位层次本身不高,学术委员会的水平可能也不够,必要时可以请外单位高水平的专家参与考核。

第五,考核应该采取单项指标天花板制,因为每个人的特长是不一样的,不应该要求面面俱到,比如论文好的,课题没有也没有关系;专利成果显著的,其他也可以不看重;课题做得不错的,论文必须有个底线要求;奖励不错的,论文也要有个底线要求;社会服务好的,论文也以底线要求为准。现在的职称评审,总体上采取的是全面发展路线,啥都需要,这其实是不利于做好科研的。

但是,我们也不能一味从年轻教师的角度看问题,现在大学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大学引进年轻人,是希望年轻人干活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等,恨不得让他们当牛做马,24小时工作,太长的考核周期,如果再没有硬性的任务,大学是不答应的,如果考核周期是5年,发现不合格,此时再采取极端措施是很不人道的,所以必须在大学加强考核与年轻教师环境相对宽松之间选个平衡点。有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呢?我认为是有的:

首先大学在引进人才时,应该加强考核,把住进门关。当然,由于博士阶段毕竟时间不长,难以看出年轻人的潜力,所以这只能是对优秀博士的入校考核。对于一般博士,毕竟成果不多,这种方法并不适用。

其次,允许人才自由流动。现在高校教师都是事业编制,人才流动比较困难,国家可能担心如果放开人才流动,可能会导致一些高校关门,这种担心其实是多余的。我认为应该做好顶层设计工作,教师档案不随教师本人流动,建立全国教师档案库,养老保险公积金等跟社保走,任何高校不得以任何理由不让教师流动,和国外一样。国家可以通过各大学教师总编制控制的方法做好宏观调控。

这样,在A高校科研业绩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到B高校可能是优秀教师,正如一些名牌高校的讲师比某些地区教授水平还高一样。允许人才自由流动的结果,必然是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当然体制变化中必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办法永远比困难多,不改革才是最大的问题。

第三,即使教学为主型高校,也应该设置科研岗,这样让擅长教学的老师从事教学,擅长科研的老师从事科研,或者两者相结合。当然随后的单位考核政策、职称评审政策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2013.11.7  俞立平 于 宁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34-739730.html

上一篇:请自信——因为不完美
下一篇:从做学问的三个基础条件谈起
收藏 IP: 218.0.4.*| 热度|

16 刘广明 盛耀彬 焦飞 罗帆 翟远征 姜春林 柳东阳 王修慧 刘全慧 刘进平 仇文利 贡金涛 谢晓专 王加升 魏瑞斌 郭保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9: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