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立平博客——邗上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liping 科技评价、技术创新、信息经济 镜像博客:http://www.yuliping.com

博文

一个困惑——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精选

已有 5011 次阅读 2012-6-30 17:11 |个人分类:科研心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创新, 协同创新, 计划, 能力, 2011

 

        教育部前段时间发文,颁布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其中的总体目标是:

 

        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二五”相关行业领域以及地方重点发展规划,发挥高校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积极联合国内外创新力量,有效聚集创新要素和资源,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形成协同创新的新优势。建立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加快高校机制体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集聚和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产出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独特作用,在国家创新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觉得这个总体目标想法是好的,但有点欠考虑。国家急需,这没有问题,关于科技创新领域,国家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2011计划的出台,对于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世界一流”作为一种目标,在2011计划中提出,未免欠考虑。2011计划首期4年,4年能将什么学科建成世界一流?除非已经是世界一流的学科,目前我国能有多少?

        结合“十二五规划”,也只到2015年,短短几年时间能够干什么?怎么可能达成“世界一流”目标?

        即使结合国家国家中长期教育、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那也只到2020年,距今还有8年时间,2011计划是个浩大工程,8年时间,能在多少领域实现“世界一流”?如果真能如此,国家科技繁荣昌盛岂不指日可待?这符合科技发展规律和我国目前的实际?

        即使在国家中长期教育、科技发展刚要中,“世界一流”这种提法也是要慎重的。当然,如果世界一流指的是中文、中国历史等学科,那是没有问题的,呵呵。

        2011计划想法是好的,但目标订得似乎有点离谱。

                                                                                                        2012.6.30 俞立平 于宁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34-587546.html

上一篇:神九与蛟龙
下一篇:精准TOPSIS及其在科技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收藏 IP: 60.179.149.*| 热度|

7 何学锋 曹聪 武夷山 吴锦宇 孙学军 zhouguanghui fans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0 23: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