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jf306 学习,思考,体验,印证,创造,付出

博文

没有“中医”就没有“中药”——试答徐迎晓老师

已有 4962 次阅读 2011-9-16 14:31 |个人分类:我思我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医, 西医, 中药, 西药, 屠呦呦

最近科学网又热闹起来了,屠呦呦的获奖引发了新的一轮“中医战”。标题里有涉及到“青蒿素”、“中医”、“中药”“屠呦呦”等字眼的博文,一般都能精选。中医之争一直以来都是科学网的热点,不过至今似乎没有达成共识。

今天看了徐迎晓老师的博文青蒿素,先争清楚再争,徐老师说道:“照我看,很多争论中医的人世界观都不相同,基本上属于各说各话,不统一世界观的话争了也没有意义。”我很赞同这个观点,这可能也是中医中药的争论从上世纪初到现在还没争出个所以然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吧。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医学就像光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西医可能就是“波”,中医则为“粒”,现在需要的是一位牛人,能从理论上统一(不知可行性如何)这两种观点,如有这样的大牛,拿个诺贝尔医学奖应该是实至名归。

徐老师接着说道:“还是先从更现实一点的中药来争论吧。如果“药”都争不清楚,“医”就更混乱了。先来容易的,撇开“医”不谈光看“药”,大家先争清楚青蒿素是中药还是西药再说。”

这个观点本意很好,为的是能更清楚地区分中药与西药、中医与西医的差异。但我个人的看法与徐老师有些不同,我认为:无法撇开“医”而光谈“药”,没有了“医”,“药”也就无从谈起。

1、中药的定义:中药并不是起源于中国的药物,而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所以说,药的性质(是中药或是西药)是由背后的指导理论所决定的。中医是从气(寒、凉、平、温、热),味(酸、苦、甘、辛、咸),归经(肝经、心经等十二经)等角度来界定中药的药用价值的。以青蒿为例,《本草新编》上市这么介绍的:青蒿,味苦,气寒,无毒。入胃、肝、心、肾四经。专解骨蒸劳热,尤能泻暑热之火,愈风瘙痒,止虚烦盗汗,开胃,安心痛,明目辟邪,养脾气,此药最佳。

2、中药的来源:中药大部分都来自起源于中国的植物、动物、矿物等,当也有部分中药是“舶来品”,譬如麝香、西洋参等。它们身上具有的“气”、“味”、“归经”,也能在中医的指导下治病救人。

3、中药与中医的关系:中药只是中医理论在药物上的重要体现和载体,并非中医的全部。中医包含中药、针灸、砭石、推拿、按摩、拔罐、气功、祝由等内容,中药只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没了中药,中医依然存在;但是若没了中医(理论),中药就不是概念上的“中药”了,虽然它依旧有药用价值。

同理,西药也是在西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西药与西医的关系,如同中药与中医的关系。

 所以,个人认为青蒿素并非中药,而是西药。因为中医只从青蒿这一中药的“气、性、归经”层面上来治病,对于青蒿素是没有概念,也是一无所知的。而从青蒿里提取出的青蒿素,其目前的药用原理并非从“气、性、归经”(也许青蒿素也有这些性质,但目前尚未发现)等层面上来解释,而更多的是从其化学成分、分子结构等西医概念来阐述,所以我认为青蒿素理应属于西药范畴,而非中药。

那屠呦呦的成就和中医药一点关系都没有吗?显然不是,为何屠呦呦或之前相关的科研工作者,不从甘草、熟地、当归中提取相应的甘草素、熟地素、当归素去抗疟呢?因为古人已经提到青蒿治疟的功效。“在公元340年间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屠呦呦发现了对青蒿治疟能力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 绞取汁,尽服之【1】。”如今,屠呦呦从青蒿中提取出的青蒿素,能有效地抗击疟疾,这也证明了青蒿的抗疟效果,证明了青蒿作为“中药”的可取之处。

再打个比喻:有人告诉你,吃鸡肉对身体有益。可是你不信,非得经过一番折腾,从鸡肉里提取出鸡肉素,然后通过一番实验证明:鸡肉素果然对身体有益,能增强人体的抵抗力。于是,你承认了这么一个事实:吃鸡肉有益身体健康(仅为本文调侃,无任何轻视屠呦呦之意)。

顺道分享一篇赵德禹老师的博文——《屠呦呦也没有认识到的中药原理》。这篇博文没有被精选,我觉得挺可惜的。并不是说被精选是件很荣耀的事,而是说被精选能让更多的人看到。后来才知道,原来赵老师是前几天才开博的。这篇博文并不比其他相关精选博文差,也应该得到相应的关注。

 

1】: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9/252482.s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9042-487017.html

上一篇:原来interest(兴趣)是这么来的
下一篇:A与非A不离不弃——读刘兄博文有感
收藏 IP: 202.103.241.*| 热度|

23 曾泳春 陈小润 刘洋 钟炳 许培扬 吴飞鹏 姜永进 丁甜 丛远新 施泽明 吴吉良 张焱 杨凯恩 张天翼 贾利军 李丕鹏 柏舟 Runchiqian xiaxiaoxue86 nm guoshuangping jlx1969 wliming

发表评论 评论 (7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12: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