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缅怀逝者,敬畏重生:写在唐山大地震45周年纪念日 精选

已有 3627 次阅读 2021-7-28 12:5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有些闷热但很平静的北京,不知道风雨是不是会随时来袭击,记得五年前的今天,写下唐山大地震40周年纪念文章的时候,窗外是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仿佛提示人们40年前那场巨大的灾难。


早上躺在床上吹着空调,舒舒服服睡个懒觉,醒来习惯性地打开手机,看一下新闻,刷一下微博,看到纪念唐山大地震
45周年的话题上了热搜,网友们的留言很令人感动。还好,那场造成数十万人死亡的灾难并没有被人们遗忘。灾难发人深省,灾难催人坚强。


回过头来读一下十年前和五年前纪念唐山大地震35周年和40周年的博文,关于那一段在北京,在青春年代的深刻记忆,已经叙述的不少了,在此不想过多重复。参见:【新提醒】科学网—不要忘记唐山:纪念唐山大地震35周年 - 吕秀齐的博文 (sciencenet.cn)【新提醒】科学网—无法忘却的记忆:写在唐山大地震40周年之际 - 吕秀齐的博文 (sciencenet.cn)

虽然不是深处震中,那个被地震震醒的凌晨,接下来周围的慌乱无序,被各种口口相传的谣言时刻牵动的神经,那一天晚上在大雨中等待余震来临的惶恐不安,还有,最初好几家挤在简陋的防震棚中,伴着哗哗的雨声那难眠之夜......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人生中抹不去的记忆。当然,作为在唐山大地震中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的首都百姓,无法真正想象到那一刻和接下来的日子,唐山人民经历了怎样巨大的打击和痛苦。24万余条生命,还有16万多伤者,留在唐山人心中的伤痛,肯定不是45年的岁月可以抹去的。

至今,地震前一个多月的唐山在我的脑中还留有印象:忙碌的陡河电站(我们学工劳动的地方),市区狭窄的小巷,老旧的楼房,还有热闹的唐山陶瓷一条街,五毛钱一个带盖的漂亮唐陶杯,至少用了十几年......可惜听说陶瓷一条街在地震中彻底被毁。再去那里,是31年后了,妥妥的新唐山,早已没了当年的影子。

7月天似乎灾难显得多了些,河南的暴雨洪水,江浙沪的台风,还有不时发生的火灾、交通事故,事件中每一条生命的离去都触痛着人们的心。

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当你真正明白了人生无常,也许会放下很多。

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诗作中有一句:人有悲欢离合,人有旦夕祸福,此事古难全。就是这样。

水火无情,地震灾害更是难以预测,也难以事先做出防范,人类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按说防范自然灾害能力应该有所提升,但往往有相反的结果。对于个人,你不知道明天和灾难哪个会先到来,面对不期而至的灾难,也许只能靠本能、靠运气加以逃脱,当然,保持足够的镇静,搜索脑中的逃生常识,也许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不喜欢围观灾难,会影响心情。没有身临其境,面对众多的媒体,特别是自媒体的集体围观和爆料,有时人们分不清真伪,放大的灾难场景往往更能引发人们的共情,但其实,除了围观和烘托气氛,我们往往基本什么也做不了,甚至评论和断言都有点偏离现实,只能在内心默默祈祷,祈祷当下的灾难快点过去,未来它少点出现,大家都能平安。

纪念唐山大地震45周年,缅怀逝者,敬畏重生,珍惜当下,乐观生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1297331.html

上一篇:换个角度说说看病难
下一篇:立秋时节谈节气和四季划分
收藏 IP: 123.113.176.*| 热度|

14 李学宽 周忠浩 郑永军 尤明庆 刘全慧 杨正瓴 张晓良 刘钢 汪育才 黄永义 杨顺楷 张士宏 闵应骅 徐长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8: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