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军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gyongjun

博文

潮痕 精选

已有 5796 次阅读 2025-2-27 22:37 |个人分类:好摄之图|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IMG_20250112_112526.jpg

天刚破晓,我便踩着松软的细沙往海边去。退潮后的滩涂像一幅未干的水墨画,浪线在沙滩上勾勒出层层叠叠的苔痕,咸腥的海风里裹挟着某种莫名的悲怆。正是这样的时刻,大海总会留下些触目惊心的馈赠——在浪花与礁石交界的湿沙上,横陈着十余尾银鳞小鱼的尸体,有的尚在翕动鳃盖,有的已然覆满盐霜。

20250114170546.jpg 

我蹲下身细看,这些不过指节长短的小生命,鳞片还泛着晨曦的微光。它们本该是海洋里最伶俐的舞者,此刻却像被揉皱的锡箔纸片,零落在这不属于它们的领地。忽而想起《淮南子》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箴言,在鱼的世界里,水既是生息之所,又何尝不是无常的罗网?

IMG_20250114_144017.jpg 

潮汐的韵律原是海洋的心跳。当月球牵引着千万吨海水退却时,总有些贪恋浪花的游鱼会误判形势。它们追随着翻涌的浪头,在泡沫里腾跃嬉戏,却不知这是大海精心布置的迷魂阵。就像《齐谐》里逐日的夸父,这些小鱼追逐着看似永恒的浪涛,待得浪尖碎作万千珠玉,才发现已置身命运的浅滩。

IMG_20250114_143619.jpg 

沙滩上残留的贝壳划出螺旋纹路,恰似无数微缩的漩涡。三两只沙蟹正拖着这些小鱼往洞穴里去,螯钳开合间尽是丛林法则的残酷诗意。这让我想起达尔文随"小猎犬号"航行时,在加拉帕戈斯群岛记录的物种演化图谱——每个生命都在浪潮中寻找自己的生存缝隙,而那些误判洋流方向的,终将化作沙滩上的银色标点。

IMG_20250112_121650.jpg 

不远处传来赶海人的谈笑,他们背着竹篓,在礁石间熟练翻找牡蛎。这些世代与海博弈的渔人最懂潮汐脾性,总能在涨潮前及时退回安全地带。倒让我忆起明末清初的"迁海令",朝廷为防郑成功,强令沿海居民内迁三十里。那些眷恋故土的渔民,何尝不是被时代的潮水抛上沙滩的鱼群?

IMG_20250114_144053.jpg 

日头渐高,海水开始一寸寸蚕食沙滩。浪头卷着新来的贝壳,温柔抚过那些小鱼僵硬的躯体。这场景竟暗合了希腊神话中安菲特里忒的传说,海后每滴眼泪都会化作新的浪花,将逝者带回深渊。可惜神话终究是陆生生物的浪漫想象,真正的海洋从不为个体驻留,它的韵律永远朝向永恒。

IMG_20250112_121640.jpg 

忽然瞥见浅水处有银光闪烁,是群青鳞鱼正追逐着上涨的潮头。它们时而潜入浪谷,时而腾出水面,在波峰浪谷间画着优美的正弦曲线。这精妙的生存智慧,恰似《庄子》中"庖丁解牛"的游刃有余。想来这些幸存者深谙"与浪共舞"的奥义,既不全然抗拒,也不盲目追随,只在洪流的缝隙里辟出方寸生机。

IMG_20250114_144058.jpg 

正午时分,潮水已抹平所有痕迹。那些小鱼连同我的足迹,都成了海盐与细沙的混合物。唯余几只海鸥仍在空中盘旋,它们的影子掠过水面,像不断被擦除又重写的预言。我忽然明了:这沙滩原是海洋的记事本,潮涨潮落间,永远记录着适者生存的古老密码。那些被浪涛抛却的生命,或许正是大海写给陆地的启示录——在永恒涌动的浪潮里,没有永恒的弄潮儿,只有永恒的潮涌。

IMG_20250114_144012.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7607-1475147.html

上一篇:我的故乡并不美
下一篇:一朵长春花,两种抗癌药:从民间偏方到生命奇迹
收藏 IP: 60.233.17.*| 热度|

22 刘进平 宁利中 许培扬 葛维亚 钟炳 尤明庆 王安良 王从彦 孙颉 何青 雒运强 武夷山 鲍海飞 王少石 刘跃 高宏 崔锦华 马鸣 杨正瓴 朱晓刚 杨学祥 边家珍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IP: 120.230.19.*   回复 | 赞 +1 [2]郑永军   2025-3-1 22:39
感谢科学网编辑老师   
IP: 182.239.224.*   回复 | 赞 +1 [1]葛维亚   2025-2-28 06:56
鱼儿海中游,欢乐也无穷,可怜上了岸,死亡沾上边。
回复  感谢葛教授的关注
2025-3-1 22:38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1/1 | 总计:2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8 19: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