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罗帆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教授

博文

怀念和舅 (王会期)

已有 7231 次阅读 2013-5-5 15:02 |个人分类:人物写生|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怀念, 舅舅, 王会期

 

和舅名叫王会期,原名王元和,是我母亲的堂兄。他家的老宅与我的外祖父母家相邻,亲如一家,我母亲称他为“和哥”。

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讲过和舅的故事。和舅是家中独子,自幼聪明过人,后来考入清华大学,成为家乡为之骄傲的高材生。不幸的是,他染上了肺结核,因病情严重不得不辍学回乡。后来,他一直没有工作,因身体病弱干不了农活,曾写过小说投过稿都石沉大海,在农村过着清苦的生活。直到“四人帮”倒台,他参加全县教师考试名列第一,才进入双峰四中当英语教师。他的英文非常好,看原版书籍没有障碍,如果不是因为生病,一定已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在家中的影集里,我看到过和舅与我家长辈们的合影照片。那时,和舅已从清华大学退学回家乡,在与病魔抗争数年后存活下来。命运多舛,但他并不悲观失望,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一张珍贵的合影照片(后排右1是和舅王会期,中间是我父亲罗果志,左1是我的舅舅王剑影;前排右1是我的母亲王艺芳,中间是我的外婆,左1是我的舅妈)

1982年寒假,我随父母去双峰老家过年。尽管看过照片,但亲眼看见和舅时,我还是感到震惊。和舅清瘦,前胸塌陷,但背挺得很直。他的颧骨有点高,眼窝有点深,眼睛通过镜片透出深邃的光芒。他说话显得吃力,嗓音嘶哑,气息微弱。他告诉我,因为严重的肺病,他一侧的肺早已切除,另一侧肺也萎缩了。看着他费力说话的样子,我的心很痛,真不忍心让他多说。和舅俨然是我们的家人,每天与我们全家一起吃饭。他对我在北航的学习很关心,谈到学英语,他建议多看原版小说。

一天深夜,我被凄厉的叫喊声惊醒。那声音十分凄惨,非常绝望,令人感到恐怖。我吓得用被子蒙住头,用手指堵住耳朵,再也睡不着。母亲说是隔壁的和舅做噩梦,说梦话,其实并不可怕。母亲还告诉我,在大学时,曾有女同学对和舅一往情深,后来也有女性愿意与他结合,但他不愿拖累他人,终身未娶,多少令人感到惋惜。

离开老家前,我在老宅后的地里种了一颗小柳树,和舅在一旁看着我埋土、浇水。临别前,他说会经常给树苗浇水,并且告诉我树苗的长势。和舅一直与我母亲通信,曾经要母亲转告我柳树长势良好,也告诉我柳树终于没能长大。

大学毕业之后,我回到武汉工作。在父母家见过和舅,但交谈的机会不多。知道我喜爱文学,他送给我一本封面上印有中国作家协会字样的黑色笔记本,里面有一些著名作家的照片和手迹。在那上面,我写了不少读书笔记。

和舅为人真诚善良,对学生更是倍加关爱,常对困难学生慷慨解囊。亲友们看他一人生活太孤单,劝他收养一个孩子,他说要收养就收养一个自己的学生。后来,他认养了一位自愿认他做父亲的女生,给了她许多关爱和经济资助,但“女儿”工作后的表现令人失望。此后,他不愿意向亲友们提起此事,大家也回避这个话题。

1995年,和舅因病去世,走完了不同寻常的一生,被亲友们葬在离村子不远的地方。

此后的岁月里,我有时会想念和舅。然而,我不知道他名叫王会期,不清楚他曾经参加中国远征军在印度战场浴血奋战的传奇经历,更没想到他会成为新闻人物。

看了媒体上的战友回忆,我才知道和舅曾经是一位英勇无畏的坦克手。68年前,在清华大学读书的他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参加了中国远征军,经过强化训练,成为印度战场战车二营一辆M3A3坦克车里的副驾驶。为了国家的命运与民族的尊严,他与伙伴们在异国同舟共济,勇敢地与凶顽的日军浴血奋战。抗战胜利后凯旋回国,他与战友们握手相别,回到清华大学继续求学。

这是一段他埋藏在心底、从未对亲友们讲过的故事。

 

   从大学生、坦克手到英语教师——王会期的传奇人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2818-686877.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818-686906.html

上一篇:从大学生、坦克手到英语教师——王会期的传奇人生
下一篇:欢迎来访我们的组织行为学网站
收藏 IP: 61.183.148.*| 热度|

20 曹聪 王德华 陈湘明 钟炳 曹广福 李伟钢 余昕 李学宽 陈冬生 蒋永华 王启云 白图格吉扎布 吉宗祥 冯珞 苏德辰 罗春元 洪坤 苏金亚 biofans happylittlejo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16: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