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家奖学金名单上看到了孔轩的名字,无论对他本人还是实验室来说,都是一件值得骄傲和开心的事情。从上研究生的那一刻起,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就不只是在以后找到一个好工作,他更愿全面发展,把这三年过得足够精彩。
孔轩本科毕业于本校物理学院,后以推免生身份进入IDIP实验室。同学眼中,孔轩是个严谨内敛的理工男;实验室外的他,有一个与“严肃学者”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身份——“筝鸣相声社”的相声演员。
孔轩是四川人,相声的氛围并不是很浓厚,很多人甚至都分不清楚相声和小品。“我大概是从8岁开始听相声的,那会儿周围人都不喜欢相声。但我就是觉得有意思,很喜欢相声演员在台上的挥洒自如、妙语连珠,而且相声背后隐含着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时听时新,正所谓‘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可见,孔轩从小就已经结缘相声艺术。
也许是从小就听相声的缘故,大一参加学校“百团大战”时,他说自己转了一圈,独独看中了那个当时成立时间不久且“人丁稀少”的相声社团——“筝鸣相声社”。本以为理工科学校的艺术氛围会比较弱,没想到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发展,校领导提出“新四会”的理念,相声社也逐渐发展壮大。大学之后的四年,他一直在学业之余说相声,舞台上,他是舌灿莲花、说学逗唱张口即来的相声演员,与大褂、折扇相伴;舞台下,他是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uestcer,与电路和代码为伴。
怀着对图像处理及机器视觉的喜爱之情,以及在看到实验室研究方向主要涉及国家重大需求及国防建设的课题背景后,所激发的爱国情怀,使得这位中二少年在大四保研的时候,毫不犹豫选择加入了IDIP实验室。指导推免生的17级学长学姐们,都特别成熟且上进,讲报告时的自信满满、做项目时的严谨认真,时刻激励着孔轩,以后也要像他们一样厉害。
实验室负责人彭真明老师一开始给孔轩的印象是严肃、古板的,以至于第一次在年会说相声的时候,感到特别心惊胆战,上台后全程都在担心老师会不满意,紧张到不敢看台下观众,所有说出来的台词都是肌肉记忆。然而事实上,最终呈现在舞台上的表演让老师很开心,赢得了观众热烈地掌声与欢呼。长期的接触让他觉得实验室老师都很平易近人,该玩的时候也跟同学玩得很嗨。正是这种轻松的氛围,让他在科研和学习的同时,能发展自己的爱好,每年年会表演时能给大家带来欢乐。
实验室年会表演(左起:孔轩,张文超)
在IDIP这个大家庭里,孔轩得到了成长,收获了友谊。研一上学期的三门数学课简直把大家虐得死去活来,在这个过程中,孔轩和好友曹兆洋同学经常一起学习,相互促进,最终大家都取得了比较好的学业成绩,在信通学院也是名列前茅。彭老师的辛勤付出,为同学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每周一次的学术汇报,拓展了大家的视野;每年至少两次的大型团建,拉近了实验室成员的距离。同学们也都团结互助,关系很是融洽,19级的主心骨邓湘奇、王光慧、魏浩然等人,认真安排党日活动,不定期地组织K歌、狼人杀等娱乐活动,在科研学习之余,也放松了心情、增进了友谊。
实验室的生活是愉快的,但科研过程却是枯燥而困难的。刚上研一的时候,孔轩的导师杨春平老师就给他布置了一大堆任务,一边让他写某项课题的论证报告,一边又让他研究学术方面的内容。一开始他也很心烦,觉得占用了自己的学习时间,而且又没有什么用处,一时就十分迷茫。在产生了短暂的厌学情绪后,他还是选择继续做下去。研究过程中,偶然读到了张兰丹师姐的论文,从此就打开了科研的大门。由于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基础,他就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看起,再简单的公式,自己也都手推了一遍。有了这些铺垫以后,在撰写课题报告时,突然有了灵感,觉得可以尝试把之前看的理论运用于其中。不知不觉间,迷茫感就烟消云散了。
疫情期间,线上与杨老师商讨时,老师认可了孔轩的想法,说如果效果好的话可以撰写一篇论文。但他觉得自己还是个科研小白,恐怕写不出来,但杨老师还是鼓励说,有了想法,就不要畏首畏尾,要勇于挑战自己。在读到一篇数学类的文献时,孔轩如获珍宝,这篇paper有很新的idea,在复现它并且用于课题时,效果确实有很大提升。当他开始写论文时,发现之前写论证报告的付出没有白费,写的速度比想象中快了很多,这时他才理解老师当初让自己写报告时的良苦用心。写出的第一稿简直惨不忍睹,但杨老师和彭真明老师还是认真地修改,大到整体框架,小到图表公式,两位老师都给提出了很多建议,改出的稿子确实有很大的提升。这篇稿件在经过两轮大修后,最终发表在JCR-2区期刊上。
后来孔轩谈到,走出迷茫期的最好方法,就是看脚下,不断行,莫存顺逆。
孔轩说,获得国奖只是对过去一年努力的总结,他一定会继续奋斗,以饱满的斗志投入到后面的学习和科研中。当问到他对下一年有什么希冀和期待时,他笑着说,希望自己明年也能拿国奖吧。哈哈哈,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又实现了呢。同时,孔轩也希望继续坚持自己相声的爱好,争取每年上一次实验室年会!
【人物介绍】孔轩,男,中共党员,2019年本科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现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成像探测与智能感知实验室2019级硕士研究生。本科期间,曾获人民一、二等奖学金,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四川省一等奖,校优秀毕业生,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以第一学生作者身份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曾担任电子科技大学筝鸣相声社副社长。研究生期间,参与实验室3个科研项目,以第一学生作者身份发表SCI检索论文1篇(JCR 2区);以第二学生作者身份发表1篇EI国际会议论文;以第二学生作者身份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担任信息工程系第八党支部宣传委员;2020年获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等。
长按/扫一扫二维码,敬请关注“闻道研学”
相关博文:
[3]一个科研小白的成长之路
[4]致已逝去的读研时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9: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