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上草--张继先的“生态牧业”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继先 张继先,现在吉林省前郭县从事畜牧兽医工作,研究员。

博文

吉林省前郭县1983-2003年布氏菌病监测分析

已有 5353 次阅读 2007-10-11 23:08 |个人分类:动物防疫

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简称前郭县)历史上布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发生早、流行重,给人类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几十年来,前郭县积极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布病防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同时,前郭县从1983年开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布病监测工作。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一、自然概况

前郭县隶属于吉林省松原市,是以蒙古族为主体,以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有土地7103平方公里,草原18万公顷。全县有25个乡镇,其中11个牧业乡镇,3个国营牧场,人口53万人。目前,全县大牲畜发展到24万头(匹),猪发展到82万头,羊发展到89万只,禽发展到5000万只, 牧业产值达到7.9亿元。

二、布病监测目的及范围

1、监测目的

掌握布病疫情动态,预测预报疫情趋势,科学评价防治效果,巩固防治成果,改进防制措施,总结防治经验,推动布病防制工作深入开展,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提高畜产品兽医卫生质量,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

2、监测范围

前郭县根据实际情况,从1983年开始确定牧区的查干花、深井子、重新,农区的王府站、哈拉毛都和半农半牧的套浩太6个乡镇和查干花种畜场为布病监测乡镇(场)。

1990年接受全国布病监测任务,确定4个固定监测乡镇,即中部重新、南部套浩太、西部东三家子,北部长山4个乡镇。同时设7个非固定乡镇,共11个监测乡镇场。1991年设8个非固定乡镇,共12监测乡镇。1992年设11个非固定乡镇场,共15个监测乡镇场。

1993年前郭县脱离原白城地区管辖,划归新建的松原市,完成全国布病监测任务后,接受吉林省布病监测任务,继续对布病进行监测。确定乌兰图嘎、查干花、套浩太、新庙、重新、达里巴6个乡镇为监测乡镇。1994年确定宝甸、深井子、乌兰塔拉、孤店6个乡镇为监测乡镇。1997年确定乌兰图嘎、洪泉、新立3个乡镇为布病监测乡镇。1998年以后前郭县完成吉林省布病监测任务,在实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过程中自行进行布病监测,确定西部的查干花,南部的王府站,中部的套浩太,北部的穆家等4个乡镇进行监测。

三、布病监测对象及方法

1、监测对象

1)人间监测:以监测乡镇场与畜牧生产密切接触的人群为监测对象。

2)畜间监测:监测乡镇场成龄牛、羊,辅以鹿、猪、犬等,以及正产、流产羊、牛死胎儿。

2、监测方法

取监测对象血清,用虎红平板或普通平板试验初筛,以试管凝集试验认定,用特异培养基做布氏杆菌培养进行检菌。

四、布病疫情回顾性调查

1、解放前,因缺乏资料已无法查考。解放后,1953年前郭县七家子种羊场从内蒙古等地购入大批未检疫牛羊,使该场130只母羊患布病流产,次年,全场3227只羊患布病478只,占14.8%,职工感染布病39人,占职工人数的31.4%。从此造成畜间疫情扩散,人间发病逐年增多。查干花牧场和商业牧场相继发生布病,绵羊布病阳性率分别达到9.26%11.2%,从而使布病扩大蔓延波及到全县24个乡镇、14个国营农林牧渔场,521个自然屯, 12.5%的羊15.5%与畜间接触的有关人员感染布病。

2、人间疫情

1953-2003年,全县共发现布病患者325人,从发病情况看,1953-1966年为流行高峰,患病319人,发病率为3.04/十万,-15.69/十万,平均发病为8.31/十万;1967-1979年为控制流行阶段,患病5,发病率下降,波动为0-0.46/十万,平均发病率为0.09/十万;1980-2003年为平息阶段,患者1,发病率为0-0.16/十万,平均发病率为0.001/十万。

3、畜间疫情

1)牛布病疫情

牛布病从1953年以后开始流行,1970年为流行高峰,阳性率为13.1%;1971-1979年下降到4.46%-0.14%之间,平均阳性率为2.61%,1980-1982年控制在1.02%-0.2%之间,平均阳性率为0.6%;1983-2003年阳性率为0-0.9%,平均阳性率为0.05%

2)羊布病疫情

1953年羊布病开始流行,1960年达到高峰,阳性率为8.98%1961-1972年下降,波动在5.01%-0.10%之间,平均阳性率1.82%,布病疫点范围逐年缩小;1973-1982年控制在0.7%-0.01%之间,平均阳性率为0.14%1983-2003年阳性率平息在0-0.36%之间,平均阳性率为0.03%

3)其它动物疫情

猪只做了部分抽检,1976-1980年血清学反应阳性畜为16.12%-4.55%1981-2003年阳性率为0

1976年血检阳性率为10.12%,1977-1981年血检阳性率为10.12%,1982-2003年阳性率为0

鹿1975-2003年阳性率为0

1983-2003年阳性率为0

4、布病防制情况

前郭县从1966年以来采取了以免疫为主的“检、免、杀”综合性预防措施,共免疫羊1267万只,平均免疫率为97.1%,共免疫牛69万头,平均免疫率为97.5%,共检疫羊981483,检疫牛22137,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人间发病率由15.69/十万下降到0,羊由8.98%的阳性率下降到0,牛由13.10%的阳性率下降到0。经省农牧厅、卫生厅组织全面验收,1981年达到国家规定的控制区标准, 1985年达到国家稳定控制区标准,1990年经省牧业管理局考核仍为稳定控制区标准。

五、布病监测结果

1、人间监测结果

1983-2003年全县共调查12887人,血检3545人,其中1992年调查2317人,血检419人,平板试验阳性7人,平板阳性率1.67%,试管试验阳性1, 试管试验阳性率0.23%,其它平板试验阳性6人无判定意义。其余各年度阳性率均为0

2、畜间监测结果

1)血清学监测

1990-1992年血清学阳性率分别为0.22%0.36%0.26%,,牛1990年血清学阳性率为1.31%。其余各年度血清学反应全部阴性。(详见下表)

前郭县牛羊布氏菌病血清学监测统计表

                                             单位:个、只、头

畜别

年度

受检乡镇场数

受检村分场数

检查

数量

虎红(平板)试验

试管凝集试验

阳性数

阳性率

%

阳性数

阳性率

%

1983-1989

7

18

6722

0

0

0

0

1990

11

22

457

15

3.08

6

1.31

1992-1993

15

32

279

4

1.4

0

0

1994-1997

6

6

345

0

0

0

0

1998-2003

4

8

860

0

0

0

0

1983-1989

7

18

64877

0

0

0

0

1990

11

22

4220

52

1.23

9

0.22

1991

12

25

1924

7

0.36

7

0.36

1992

15

32

3788

11

0.29

10

0.26

1993-1997

12

14

2553

0

0

0

0

1998-2003

4

8

5790

0

0

0

0

:1990年为虎红平板试验,其余年度为普通试验。

2)细菌学监测

1970年和1980年,先后从布尔华氏羊和黄牛分得2株布氏菌,经鉴定均为羊种生物1型。到1983-2003,全县共收集羊正产及流产死胎儿2387只,胎盘359个,羊脏器621个,进行细菌学培养。197219801989年从流产羔羊体内各检出1株羊型布氏菌,其中1989年经鉴定为羊种布氏菌弱毒株,毒力测定鼠脾数为886486/克。其余年度均未发现布氏杆菌。

3)牲畜交易市场检疫监测

1983-2003年全县交易市场共检疫羊101649只,其中1990年检疫161只,阳性羊4只,阳性率2.5%,其余年度阳性率为均为0。共检疫牛17985头,其中19911993年分别检疫牛516头、165头,均发现阳性牛2头,阳性率分别为0.3%1.2%,其余年度阳性率均为0

4)牛羊受胎产仔情况

1990-2003年共对全县25个乡镇场、60个村、分场调查统计,受配羊42540只,受胎38549只,受胎率为90.6%,产羔33028只,产羔率85.6%,成活29381只,成活率为88.9%。受配牛1935头,受胎1548头,受胎率80%,产犊1427头,产犊率92.1%成活1299,成活率91.0%

5)免疫学监测

1983-1998年对牛羊进行免疫学监测,抽查结果全部采用S2 饮水免疫,免疫率为均为95%以上。

六、讨论与分析

1、从监测结果看,多年来,前郭县布氏杆菌病疫情稳定,说明贯彻执行“检疫、免疫、捕杀”综合性预防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2、从畜间血清学监测结果看,1990-1992年存在阳性牛羊,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免疫原因:①由于畜间普遍采用S2 饮水免疫且需18个月家畜体内抗体才能全部转阴,而受检牛羊监测时间在免疫12个月后不足18个月,这些牛羊在畜间比例较大,因而受检牛羊中不可避免地包含一些抗体未转阴的牛羊;②基层防疫员从经济效益出发,人为增加免疫牲畜数量,造成部分牛羊二次免疫;③S2菌苗采用饮水免疫方式接种,且放在公用槽中进行,极易造成二次接种机会。因此,监测中出现部分阳性牛羊很有可能是抗体尚未转阴造成。

(2)零散引进阳性牲畜的原因:由于个别人法制观念淡薄,私自引入羊牛且未通过当场防检部门检疫,从而不可避免地从境外引进阳性牛羊。

3)自然感染的原因:布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疫病,不可能达到消灭和净化的程度,极易造成布病的感染与发生。

3、从细菌学监测看,虽然除1989年外均未检疫出布氏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①监测性检菌很难代表全面;②大多数年度没有对血清学阳性牛羊做进一步检菌,因而很难正确判定布病牛羊。

4、从市场检疫看,存在阳性牛羊。市场检疫出现的阳性牛羊都是从外部引入的。因此,把好检疫关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今后工作重点应放在牲畜进入口检疫和病情监督监测上。

5、从饲养管理等其它方面看,虽然布病得到稳定控制,但布病流行潜在危险仍然存在。因为目前境内牛羊存在两种饲养方式,一部分牛羊以放牧为主,畜舍设备、卫生状况一般,饲养员不注意生产牛羊、犊牛羔羊的管理,另一部分牛羊虽然随着草原禁牧转入舍饲,但同时也增加了人与牛羊的接触机会,如果缺乏自身防护措施,这样势必增加疫情发生机会,因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七、小结

前郭县已被国家批准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实施县,消灭与控制布病发生对实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保证人民身体健康和提供安全畜产品,发展精品畜牧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布病防制工作要在免疫程序、检疫环节、重视程度上认真总结经验,在今后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与管理中要继续坚持布病监测、积极防制,严防布病再度发生,从而促进前郭县乃至全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19-8810.html

上一篇:原上草-张继先开通科学网博客
下一篇:农民盼望早日用上“绿色兽药”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2: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