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为了论文而论文的指导思想后患无穷 精选

已有 10344 次阅读 2009-6-30 12:17 |个人分类:个人观点|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论文, 数量, 质量

 
为了论文而论文的指导思想后患无穷(王德华)
 
与几位老师闲聊。对当今现状感叹。
学生为了文章而文章。
老师为了文章而文章。
单位花费重金引进人才也是为了能给单位发表几篇像样的文章。
有多少成果能为国家解决问题?能推动学科的发展?能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
 
造文章,拼数量,咱们一定是世界第一,人多力量大,中国人没有办不到的事情。但是,也有人感叹:咱们可以让神舟上天,可就是造不好一个牙刷。
 
问题的症结何在?失范的教育,失范的科研,失范的文化,失范的管理。
 
一个国家没有教育是不行的,没有科学也是不行的,没有技术更是不行的。教育、科学和技术,哪个国家都不敢怠慢,哪个领导都不敢忽视,都不敢乱来。这些需要什么?这点大家都清楚:人才!
 
咱们同样也意识到不敢怠慢,不敢忽视,可是咱们敢乱来。
 
SCI 本身没有什么错,怎么一到咱们国家落户就演变成这个样子了?反映科研人员的贡献和业绩,SCI是个不错的指标之一。可咱们什么都是SCI,本来是一个指标,却逐渐演变成“唯SCI主义”了,怨谁啊?
 
那么理想的模式是什么样子?我个人认为,理想的状态是:
科研人员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领域内,带领学生,认真、安静、勤劳地工作着。根据学科发展的趋势和自己实验室的优势,仔细确定一个一个的科学问题,严格实施一个一个的实验,将获得的数据认真发表。通过这个过程,对所属的学科领域作出贡献,同时研究生掌握了科学研究的规范和素质训练。科学发展了,人才培养了,一代一代就把科学延续了,传承了。学术声誉是靠自己的努力和积累逐渐树立起来的。所以,评价一个科研人员,主要是看他在这个学科领域中的学术声望,他的实验室的发展和他对人才的培养。这个过程有论文发表,有成果发现,但是水到渠成的,不是拔苗助长的,也不是巨额经费买来的。
 
只是为了论文而论文,论文再多,如果没有自己的领域,在学术界也很难树立自己的威望。同样,为了论文而论文,八面开花,功利性强,那么对国家的学科发展还是不会有很大的贡献。当然,学生虽然学会了发表论文的“诀窍”,可是缺乏的、遗憾的太多了。毕竟研究生攻读学位这个过程主要目的肯定不是发表文章,应该是科研素养,是能力,是涵养,等方面的发展和提高。这些是为了以后更多的发表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文章。
 
为了论文而论文,是典型的急功近利、本末倒置,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这样下去的结果,也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结果,必然是论文数量上去了,质量下来了。更为严重的,论文的数量上去了,科研环境恶化了,学位贬值了,甚至是国际声誉都降低了。为什么?造假的多了,省力气的人多了,投机取巧的人多了,不会写文章的人多了,会抄论文的人多了,不懂规矩的人多了,走捷径的人多了。更诱惑人的是:有了论文这个结果,获利的人多了,一步登天的人多了,名利双收的人多了。名和利,有多少能保证自己不关注?不看重?
 
(王德华写于2009.5.19


论文写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241095.html

上一篇:科学与真理随想
下一篇:如果党员都是合格的话
收藏 IP: .*| 热度|

37 陆炉平 周可真 王桂颖 刘玉平 董云伟 王鹰 向峥嵘 马昌凤 陈儒军 曹广福 俞立平 马中良 王号 周春雷 丁杨斌 徐坚 陈国文 刘立 陈苏华 祁昌实 朱教君 杨正瓴 迟菲 董为 苗元华 李志俊 王力 郭磊 陈伟 高建国 王立 马光文 侯振宇 christine zhouzhh Yakamoz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6: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