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倪云林先生祠

已有 5811 次阅读 2016-4-16 10:51 |个人分类:摄影图片集锦(10-11)|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倪云林先生祠

倪云林先生祠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6年4月16日发布

 

  4月3日上午参观寄畅园、惠山寺后在富有无锡特色的老蔡馆就餐,午后,我们一行来到无锡古镇的参观惠山祠堂群。首先参观倪云林先生祠。

下面是随机拍摄的部分照片29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无锡惠山祠堂群

编辑锁定

无锡惠山祠堂群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区的西部,东临京杭大运河,西依惠山寺,祠堂群核心分布区面积0.3平方公里,保护范围1.03平方公里。至今仍保存着祠堂建筑4.7万平方米以及自唐代至民国时期的118处祠堂建筑及一些明确的祠堂遗址

无锡惠山祠堂群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称

无锡惠山祠堂群

   

中国文化遗产

   

江苏省无锡市

   

1.03平方公里

   

惠山古寺、寄畅园、惠山泉

   

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无锡惠山祠堂群详情综述

编辑

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明清以来又是全国重要的米市布码头,素有食供四方,衣被天下之称。祠堂群依托太湖风景名胜,自古以来就是江南重要的名山胜地,惠山祠堂群内有江南名刹惠山古寺、著名的天下第二泉和古典园林寄畅园使惠山祠堂群具有寺中有祠、祠中有寺、园中有祠、祠中有园的特色,各种类型的祠堂沿河临街、依山就势地密集分布于此,呈现过出郭楼台三四里,游人不得见山容的祠堂庙宇林立的盛况。清代康熙乾隆两位大帝南巡,先后13次临幸此地。惠山祠堂群虽历经佛、道之争、水火灾难和大小战乱,特别是1937年日本侵略者对惠山古镇的狂轰滥炸,但仍较为完整地保存着沿街祠堂群、沿河祠堂群、临泉祠堂群、寺中祠堂群等独特构成,展现沿河、临街、近泉、靠山的景观特色,以及由惠山古寺和天下第二泉为核心,向外辐射的分布规律。它能与周围的江南山水组合成完美的古代祠堂群落形态,能保存至今,确实不可多得。祠堂群中有钦定官设的祠堂、民间联宗立庙所建之祠两大类别,共分有神祠、先贤祠、墓祠、寺院祠、贞节祠、宗祠、专祠、书院祠、园林祠、行会祠等十大类共二十二种祠堂的完整系列和七十多个姓氏,主祀、配祀人物的数量之多、建筑密度之大、祠堂类型之齐全,为国内外所罕见。

无锡惠山祠堂群历史渊源

编辑

惠山祠堂群内完整地保存着自唐代(公元8世纪)的华孝子祠至1949年在建中的秦周氏贞节祠为止,时间跨度长达1200余年的惠山祠堂群发生、发展过程的历史年轮。惠山祠堂群的发展过程,与无锡较为发达的地域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工商业的兴起有着密切关系,并与江南的宗教文化、园林文化、书院文化、泉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民间曲艺和惠山民间泥人文化等,紧密结合成为一个高度复合型的多元文化体系。因此,对无锡惠山古祠堂群及其古老的文化传统风貌、民俗文化、民间工艺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无锡市已启动惠山古镇保护工程,将惠山古镇祠堂群,惠山横街,惠山直街并为为惠山古镇文化旅游步行街,并将惠山古镇祠堂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那时惠山古镇将是无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1z7hVBbo13I8XUQHCjueKDXgDKEIogu-1F9ETHQaVKiQbNgyjUjn-ud419kJM7eJ6BroxDxF60xPgDzpxNII9K

**********************

倪瓒

同义词倪云林一般指倪瓒

倪瓒,元末明初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倪瓒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

倪瓒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中文名

倪瓒

   

荆蛮民、净名居士、朱阳馆主、沧浪漫士、曲全叟、海岳居士

   

中国

出生地

江苏无锡人

出生日期

1301

逝世日期

1374

   

画家、诗人

   

道教

主要成就

开创了水墨山水的一代画风,"元代四大家"之一

代表作品

《松林亭子图》《渔庄秋霁图》《怪石丛篁图》《容膝斋图》

所处时代

元末明初

倪瓒人物生平

编辑

其祖父为本乡大地主,富甲一方,赀雄乡里。父早丧,弟兄三人,同父异母长兄倪昭奎(字文光),是当时道教的上层人物,曾宣受常州路道录提点杭州路开元宫事赐号元素神应崇道法师,为主持提点、又特赐真人号,为玄中文洁真白真人二哥(同胞)倪子瑛。在元代,道教的上层人物地位很高,有种种特权,既无劳役租税之苦,又无官场倾轧之累,反而有额外的生财之道。[1] 

倪瓒从小得长兄抚养,生活极为舒适,无忧无虑,倪昭奎又为他请来同乡真人王仁辅为家庭教师。倪瓒受到这样的家庭影响和教育,养成了他不同寻常的生活态度,清高孤傲,洁身自好,不问政治,不愿管理生产,自称懒(嬾)瓒,亦号倪迂,常年浸习于诗文诗画之中,和儒家的入世理想迥异其趣,故而一生末仕。性好洁,服巾日洗数次,屋前后树木也常洗拭。家中藏书数千卷,亲手勘定。

青少年时期的倪瓒虽然家境富裕,生活优裕,但未染上纨绔子弟习气,对自身的学习修养,抓得挺紧。家中有一座三层的藏书楼清閟阁,内藏经、史、子、集、佛经、道籍千余卷。倪瓒每日在楼上读书作诗,除精心研读典籍外,对佛道书籍也多有涉猎。清閟阁内还藏有历朝书法

<img width="36" height="53" id="v-times" src="data:image/png;base64,/9j/4AAQSkZJRgABAQEAYABgAAD/2wBDAAoHBwgHBgoICAgLCgoLDhgQDg0NDh0VFhEYIx8lJCIfIiEmKzcvJik0KSEiMEExNDk7Pj4+JS5ESUM8SDc9Pjv/2wBDAQoLCw4NDhwQEBw7KCIoOzs7Ozs7Ozs7Ozs7Ozs7Ozs7Ozs7Ozs7Ozs7Ozs7Ozs7Ozs7Ozs7Ozs7Ozs7Ozs7Ozv/wAARCAA1ACQDASIAAhEBAxEB/8QAHwAAAQUBAQEBAQEAAAAAAAAAAAECAwQFBgcICQoL/8QAtRAAAgEDAwIEAwUFBAQAAAF9AQIDAAQRBRIhMUEGE1FhByJxFDKBkaEII0KxwRVS0fAkM2JyggkKFhcYGRolJicoKSo0NTY3ODk6Q0RFRkdISUpTVFVWV1hZWmNkZWZnaGlqc3R1dnd4eXqDhIWGh4iJipKTlJWWl5iZmqKjpKWmp6ipqrKztLW2t7i5usLDxMXGx8jJytLT1NXW19jZ2uHi4+Tl5ufo6erx8vP09fb3+Pn6/8QAHwEAAwEBAQEBAQEBAQAAAAAAAAECAwQFBgcICQoL/8QAtREAAgECBAQDBAcFBAQAAQJ3AAECAxEEBSExBhJBUQdhcRMiMoEIFEKRobHBCSMzUvAVYnLRChYkNOEl8RcYGRomJygpKjU2Nzg5OkNERUZHSElKU1RVVldYWVpjZGVmZ2hpanN0dXZ3eHl6goOEhYaHiImKkpOUlZaXmJmaoqOkpaanqKmqsrO0tba3uLm6wsPExcbHyMnK0tPU1dbX2Nna4uPk5ebn6Onq8vP09fb3+Pn6/9oADAMBAAIRAxEAPwD0tc7tuM1Myt8pU4APPuKVUwc1W1a/XTdLuL113LChfb647VgUTbZBM7FhsKjAz0NU1R0UrIxc56muQ8NeO77WdaFpewQQxSqfL2ZyGHQc9a7B2J+tO1gIskdqKbyKKANkLxWfrsUV1oN7FKwVHhYFj2461ZLnHWvLPFvjS8v9Rl0+0by7CB9r7esxB5yfT2oSET6K0S31nCksQBkU8Jz9PavQ8A968qubme1dmg+SS1PmK4HByQVPvwa7rwvrja7pQuJUCToSkqr0z6j61UhmqyDccUU8AkZoqQJL2RYbOeQsVVI2Yn0wK8DO5m4yWPJJNe6+IYTJoF+qsVJt3wfwrw/btXGPmNVERuwag13oT2rQ5nWIRLJnhlDAjPuOn5VP4G1RrDWfs8gJju8R8H7rdjj9KfoaJHpRBt0lLgspb+E7sZrLv91hr0xh+Uxy7kK9j1pgeu5IoqtDMZIUfP3lB/SiosM2ZI1mjaOQBkcFWB7g14yNHM95KGuMBZGUfJ2zj1ooqoiZv6Xpv+hRQGXISQ87eep96zrzRBJqxP2jG64Gfkz1/GiimB6Aq7QApwBRRRUjP//Z" border="0" alt=倪瓒像 >倪瓒像

名画,时间较远的有三国锺繇的《荐季直表》,较近的有宋代米芾的《海岳庵图》等。倪瓒对这些名作朝夕把玩,心摹手追,尤其对董源的《潇湘图》、李成的《茂林远岫图》、荆浩的《秋山图》,潜心临摹,揣摹其神韵气质。同时,他常外出游览,见到有价值的景和物随手描绘,他精细地观察自然界种种现象,认真地写生,归后往往画卷盈笥。倪瓒一方面注意继承传统技法,博采各家所长,勤奋的学习,为他后来在绘画上的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元泰定五年(1328),长兄倪昭奎突然病故。继之,母邵氏和老师王仁辅相继去世,使倪瓒悲伤不己。他原来依靠其长兄享受的特权,随之沦丧殆尽,倪瓒变成了一般的儒户,家庭经济日渐窘困,他怀着忧伤的情绪,自作述怀诗,详述当时自己痛苦的环境。

元天历三年(1330)到至正十一年(1351)的20年内,是倪瓒绘画创作的成熟期。这时期,倪瓒广泛交际,友人多为和尚、道士或诗人、画家。他作的诗作多半也是和这类人酬唱之作。他的至交张伯雨是有名的道士,倪瓒曾为其精心绘制了《梧竹秀石图》。另一位他所推崇的名画家黄公望亦是当时新道教全真教中名人,道学深邃,比他年长32岁。黄公望曾花10年时间,替倪瓒画《江山胜揽图》卷,长二丈五尺余,是黄氏浅绛山水中的杰作之一,画卷题款为至正戊子(1348);那时倪瓒48岁。此时,他开始信仰道教(全真教),养成了孤僻猖介的性格,超脱尘世逃避现实的思想,这种思想也反映到他的画上,作品呈现出苍凉古朴、静穆萧疏的意向。

从元至正十三年(1353)到他去世的20年里,倪瓒漫游太湖四周。他行踪飘泊无定,足迹遍及江阴、宜兴、常州、吴江、湖州、嘉兴、松江一带,以诗画自娱。这时期,也是倪瓒绘画的鼎盛期。他对太湖清幽秀丽的山光水色,细心观察,领会其特点,加以集中、提炼、概括,创造了新的构图形式,新的笔墨技法,因而逐步形成新的艺术风格。作品个性鲜明,笔墨奇峭简拔,近景一脉土坡,傍植树木三五株,茅屋草亭一两座,中间上方空白以示淼淼的湖波、明朗的天宇,远处淡淡的山脉,画面静谧恬淡,境界旷远,此种格调,前所未有。这一阶段,

倪瓒石刻像

倪瓒创作了《松林亭子图》(1354)、《渔庄秋霁图》(1355)、《怪石丛篁图》(1360)、《汀树遥岑图》(1363)、《江上秋色图》(1368)、《虞山林壑图》(1371)等许多力作给后来的明清绘画以巨大的影响,成为元四大画家之一。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九月十八日(1025),其妻蒋氏病死,倪瓒受到很大的打击。长子早丧,次子不孝,生活越觉孤苦无依,内心烦恼苦闷,无所适从。明初,朱元璋曾召倪瓒进京供职,他坚辞不赴。明洪武五年(1372)五月二十七日(628)作《题彦真屋》诗云:只傍清水不染尘,表示不愿做官。他在画上题诗书款只写甲子纪年,不用洪武纪年。

明洪武七年(1374),倪瓒在江阴长泾借寓姻戚邹氏家,中秋之夜,他身染脾疾,便到契友名医夏颧家就医,夏筑停云轩以居之。倪瓒一病不起,于阴历十一月十一日(1214)死于夏府,享年74岁。他的遗体埋葬在江阴习里,后改葬在无锡芙蓉山麓的祖坟,周南老撰墓志铭。

倪瓒个人成就

编辑

倪瓒绘画

倪瓒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中山水画中采用了典型的技法——折带皴,是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其作品以纸本水墨为主。其山

倪瓒作品(20)

水师法董源荆浩关仝李成,加以发展,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平远,景物极简,多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简中寓繁,小中见大,外落寞而内蕴激情。他也善画墨竹,风格遒逸,瘦劲开张。画中题咏很多。他的画由于简练,多年来伪作甚多,但不容易仿出其萧条淡泊的气质。在倪瓒的画论中,他主张抒发主观感情,认为绘画应表现作者胸中逸气,不求形似(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画史将他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明清时代受到董其昌等人推崇,常将他置于其他三人之上。明何良俊云:云林书师大令,无-点尘土。王冕《送杨义甫访云林》说,倪瓒牙签曜日书充屋,彩笔凌烟画满楼

倪瓒是影响后世最大的元代画家,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对象,如董其昌、石涛等巨匠均引其为鼻祖,石涛的书法题画,从精神到体式皆是以倪瓒为法的。倪瓒亦是一个以复古为旗帜,而追求艺术个性化的书法家,他与张雨、杨维桢一样,既属于这个时代,又不属于这个时代,这就是艺术对时代的超越性价值。

明代江南人以有无收藏他的画而分雅俗,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画坛有很大影响,至今仍被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画作有:《江岸望山图》《竹树野石图》《溪山图》《六君子图》《水竹居图》《松林亭子图》《狮子林图》卷、《西林禅室图》《幽涧寒松图》《秋林山色图》《春雨新篁图》《小山竹树图》《容膝斋图》《修竹图》《紫兰山房图》《梧竹秀石图》《新雁题诗图》等。有《水竹居图》《容膝斋图》《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幽涧寒松图》《秋亭嘉树图》《怪石丛篁图》《竹枝图》《溪山仙馆》《霜林湍石》等传世。

倪瓒书法

倪瓒工书法,擅楷书,他的书法作为在野的高人韵士,参禅学道,浪迹天涯,以一注

赵元 1352年作《倪瓒写照》

冰雪之韵,写出了他简远萧疏,枯淡清逸的特有风格。徐渭云:瓒书从隶入,辄在钟繇《荐季直表》中夺舍投胎,古而媚,密而疏。倪瓒真正做到了既,其书既遒劲、精美,又率意、简逸,无怪乎后人多称其为倪高士文征明董其昌都曾高度赞美过他的书法。文征明评曰:倪先生人品高轶,其翰札奕奕有晋宋风气董其昌评曰:古淡天真,米痴(米芾)后一人而已。倪瓒与格守帖学的书法比较,完全是两种迥然不同的风格,不免遭人非议。如项穆指责倪瓒下笔之际,苦涩寒酸。纵加以老彭之年,终无佳境也。而

近代书家李瑞清认为:倪迂书冷逸荒率,不失晋人矩,有林下风如诗中之有渊明(陶渊明),然非肉食者所解也。倪瓒传世作品有《三印帖》、《月初发舟帖》、《客居诗帖》、《寄陈惟寅诗卷》、《与率度札》、《与良常诗翰》、《与慎独二简》、《杂诗帖》等多种。

倪瓒诗词

倪瓒生活于战乱的环境中,想逃避现实,放弃田园产业,过着漫游生活。照夜风灯

清代徐璋绘《倪瓒像》

人独宿,打窗江雨鹤相依,就是他生活的写照。不过他也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他在《寄顾仲瑛》诗中说:民生惴惴疮痍甚,旅泛依依道路长。尤其是至正十五年(1355),他竟以欠交官租被关进牢狱,他在《素衣诗》中说:彼苛者虎,胡恤尔氓。表明了他的批判态度。不过倪瓒对现实常常采取消极姿态。他有一首散曲〔折桂令〕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他不隐也不仕,漂泊江湖,别人都不了解他,他也不想被人了解。倪瓒的诗造语自然秀拔,清隽淡雅,不雕琢,散文也一样。著有《清閟阁集15卷。

倪瓒人物轶事

编辑

元代山水画家倪云林爱洁成癖。他的香厕是一座空中楼阁,用香木搭好格子,下面填土,中间铺着洁白的鹅毛,凡便下,则鹅毛起覆之,不闻有秽气也。洁癖在性问题上都比较谨慎

倪瓒像

。洁癖

倪瓒苏州石刻像

和孤高,使这个男人不仅激怒了敌人,也丧失了朋友,作为报复,关于他的死因有多种版本,一说临终前患痢疾,秽不可近,又说是被朱元璋扔进粪坑淹死的。

他的文房四宝有两个佣人专门负责经营,随时擦洗。院里的梧桐树,也要命人每日早晚挑水揩洗干净。一日,他的一个好朋友来访,夜宿家中。因怕朋友不干净,一夜之间,竟亲起视察三四次。忽听朋友咳嗽一声,于是担心得一宿未眠。及至天亮,便命佣人寻找朋友吐的痰在哪里。佣人找遍每个角落也没见痰的痕迹,又怕挨骂,只好找了一片树叶,稍微有点脏的痕迹,送到他面前,说就在这里。他斜睨了一眼,便厌恶地闭上眼睛,捂住鼻子,叫佣人送到三里外丢掉。

吴王张士诚之弟张士信,一次差人拿了画绢请他作画,并送了很多金钱。倪瓒大怒曰:倪瓒不能为王门画师!并撕绢退钱。不料,一日泛舟太湖,正遇到张士信,被痛打了一顿,倪瓒当时却噤口不出一声。事后有人问他,他答道:一出声便俗。倪瓒曾作一诗以述其怀白眼视俗物,清言屈时英,富贵乌足道,所思垂令名。

因他太爱干净,所以少近女色。但有一次,他忽然看中了一姓赵的歌姬,于是带回别墅留宿。但又怕她不清洁,先叫她好好洗个澡,洗毕上床,用手从头摸到脚,边摸边闻,始终觉得哪里不干净,要她再洗,洗了再摸再闻,还不放心,又洗。洗来洗去,天已亮了,只好做罢。后来他因故入狱,到吃饭的时候,却让狱卒把碗举到眉毛那样高,狱卒问他为什么,他说:怕你的唾沫喷到饭里。狱卒大怒,把他锁到马桶旁边,后经人求情方得释放。

倪瓒有个清秘阁,旁人不让进。还有一匹白马,爱护备至。有一次他母亲病了,他求葛仙翁看病,葛仙翁要求用白马来接。那天正下着雨,倪瓒是孝子,只好同意。雨中的白马弄的一塌糊涂。到了倪家,葛仙翁要求上清秘阁看看。倪瓒只好同意。葛仙翁在清秘阁乱翻一气,到处吐痰。倪瓒终身不再进清秘阁。

倪本身也是古怪之人,当他寄住在邹家的时候,邹先生有个女婿叫金宣伯,这天来拜访他。倪瓒闻知金宣伯是个读书人,连鞋子也没穿好就出来迎接。可当见到他说话长相都很粗鲁后,竟然很是愤怒,打了他一巴掌。金宣伯又是惭愧又是忿怒,也不见邹先生就走了。邹先生出来后,很是责怪他。倪瓒说:金宣伯面目可憎,言语无味,我把他骂走了!

倪瓒好饮茶,特制清泉白石茶,赵行恕慕名而来,倪用此等好茶来招待他。赵行恕却觉得此茶不怎样。倪生气道:吾以子为王孙,故出此品,乃略不知风味,真俗物也。遂与之绝交。

倪瓒作品选摘

编辑

倪瓒

绝句】

松陵第四桥前水,风急犹须贮一瓢。

敲火煮茶歌白苎,怒涛翻雪小停桡。

【北里

舍北舍南来往少,自无人觅野夫家。

鸠鸣桑上还催种,人语烟中始焙茶。

倪瓒《清閟阁全集》十二卷

池水云笼芳草气,井床露净碧桐花。

练衣挂石生幽梦,睡起行吟到日斜。

【烟雨中过石湖三首】

烟雨山前度石湖,一奁秋影玉平铺。

何须更剪松江水,好染空青作画图。

姑苏城外短长桥,烟雨空蒙又晚潮。

载酒曾经此行乐,醉乘江月卧吹箫。

愁不能醒已白头,沧江波上狎轻鸥。

鸥情与老初无染,一叶轻躯总是愁。

【题郑所南兰】

秋风兰惠比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荒村】

踽踽荒村客,悠悠远道情。竹梧秋雨碧,荷芰晚波明。

穴鼠能人拱,池鹅类鹤鸣。萧条阮遥集,几屐了余生?

【对酒】

题诗石壁上,把酒长松间。远水白云度,晴天孤鹤还。

虚亭映苔竹,聊此息跻攀。坐久日已夕,春鸟声关关。

倪瓒

【双调·折桂令】拟张鸣善

草茫茫秦汉陵阙,世代兴亡,却便似月影圆缺。山人家堆案图书,当窗松桂,满地薇蕨。

侯门深何须刺谒,白云自可怡悦。到如今世事难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

【越调·小桃红】

陆庄风景又萧条,堪叹还堪笑。世事茫茫更谁料,访鱼樵。后庭玉树当时调,可怜商女,不知亡国,吹向紫鸾箫。

一江秋水淡寒烟,水影明如练。眼底离愁数行雁,雪晴天。绿苹红蓼参差见,吴歌荡桨,一声哀怨,惊起白鸥眠。

五湖烟水未归身,天地双篷鬓。白酒新篘会邻近,主酬宾。百年世事兴亡运,青山数家,渔舟一叶,聊且避风尘。

【黄钟·人月圆】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

惊回一枕当年梦,渔唱起南津。画屏云嶂,池塘春草,无限销魂。旧家应在,梧桐覆井,杨柳藏门。闲身空老,孤篷听雨,灯火江村。

倪瓒人物评价

编辑

倪瓒的绘画开创了水墨山水的一代画风,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代四大家"。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以淡泊取胜。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多取平远之景,善画枯木平远、竹石茅舍,景物极简。其画多以干笔皴擦,笔墨极简,所谓"有意无意,若淡若疏",形成荒疏萧条一派。在元四家中,倪瓒在士大夫的心目中享誉极高。明何良俊云:"云林书师大令,无-点尘土。"明代江南人以有无收藏他的画而分雅俗。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数百年画坛有很大影响。被评为"

倪瓒像

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倪瓒性情清高孤傲,个性迂癖,不事俗务,一生没做过官。明人搜辑的《云林遗事》中说,一次他留客住宿,夜里听到咳嗽声,次日一早就命入仔细寻觅,有无痰迹。仆人找不到,假说痰吐在窗外梧桐树叶上,他就叫赶快把叶剪下,丢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倪瓒还有一传说:"吴王"张士诚之弟张士信,一次差人拿了画绢请他作画,并送了很多金钱。倪瓒大怒,撕绢退钱。不料,一日泛舟太湖,正遇到张,被痛打了一顿,倪瓒当时却噤口不出一声。事后有人问他,他答道:"一出声便俗"。倪瓒曾作一诗以述其怀:"白眼视俗物,清言屈时英,富贵乌足道,所思垂令名。"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iEvrMcYnCtthiWgEVfEzWNv6qnfAbkU7dHBwY6hn_Wp0T2De0ppABRLJLb9Twm_mB-q15Zi5PyGrBQevXi_9JdpbbnQ8PZosPOiPLFCM_wLeMWTZEGeX0CQ5u2jdBOvojDHO6tUyD_F-T1S4aGzVK3gqTBjYplVnR1S9t8RtFH7

倪云林生平事迹有哪些

分享| 2013-12-25 17:28 匿名|浏览 595

历史

快点哈

// 提问区域可用时间    alog && alog('speed.set', 'c_ask', +new Date); alog.fire && alog.fire("mark");专业回答

jbpa6c86630a1

2013-12-2517:41

洁癖大师倪云林
  古往今来,爱清洁爱到极致的人,恐怕首推元代大画家倪云林。
  一天,朋友徐氏来访,适逢倪云林的仆人入山担泉水回来。倪云林用前桶煎茶,后桶洗脚,弄得徐氏莫名其妙,问他原因,他说后面那桶水被童子的屁气弄脏,所以用来冼脚。
  徐氏总算又长了一回见识,在此之前,他对此公的洁癖早有耳闻,比如,倪使用的笔砚,每天都有专人负责擦洗。庭院里的梧桐树,每天派人挑水洗净,以致梧桐为倪公的洁癖而殉身。
  但屁气将水弄脏这一说,徐氏还是觉得新奇,也觉得疑惑,泉源距倪家的路途有5里之遥,又是山路,哪有中途不换肩的道理?两个水桶,又怎能分清哪个为前,哪个为后?
  接着徐氏参观并体验了他的高级厕所,倪家的厕所下面有木格,中间塞满鹅毛。大便落下,鹅毛就飘起来覆盖了,一点臭味都没有。
  连厕所都如此清雅,徐氏便要求留宿。倪云林怕他不讲卫生,巡视了好几遍,才放心离开,及至他睡下之后,听到徐氏咳嗽了一声,就再也睡不着了,天亮之后,赶紧让人寻找痰迹。仆人们找遍了整座房子一无所获,还是倪自己在树下找到一片颜色稍深的树叶,当作徐氏昨晚的罪证,捂着鼻子命仆人拿到三里地外丢掉,并让仆水扛水洗树不止,弄得徐氏十分惭愧,灰溜溜地走了。
  不知徐氏是否是结核病患者或者非典患者,倪云林对他的那一口痰保持了如此高的警惕?
  徐氏的那一声咳嗽可能只是干咳,更大的可能是他太了解倪云林的洁癖了,痰咳出了也不敢吐在地上,只好狠心咽回去。
  倪云林因为爱洁,所以对女色很克制。只有一次看中一位歌伎,把她约来过夜。但又怕她不洁,叫她洗澡。洗完上床,经过严格检验,认为她还不干净,要她再洗,洗来洗去,歌伎怕也洗感冒了,天也洗亮了,他也就作罢。
  女人不洁,权贵、金钱在他眼里更是不洁。
  起义将领张士诚的三弟张士信,派人送来绢和金币求画。倪云林当场撕绢,说他不能为王门画师。由此得罪了张士信,后来张要杀他,经人说情,就打一顿鞭子。倪云林挨打时一声不吭。后来有人问他:打得痛,叫一声也好!”倪云林竟说:一出声,便俗了。
  倪云林不惧暴力,就怕别人利用他的洁癖整他。
  所以后来有人抓他去坐牢,就故意把他绑在粪桶的旁边,令他痛不欲生。
  就是这样一个视洁如命的人,却是不洁而终。
  一说倪云林临终前患痢疾,拉得满床都是,恶臭熏天,无人可以靠近;一说他是被朱元璋扔进粪坑淹死。
  这两种死亡的结局对倪云林来说确实很富有戏剧性。但也不排除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倪云林的洁癖和孤高,使他得罪了不少人,从而造他的谣,你生前不是爱干净吗?我偏叫你落个肮脏的下场。

分享

本回答由文化艺术分类达人曹爱雅认证

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ctVZYcUu9nrbRiZ6sN28BjCH49UPLb1L3Ws0gzJz7FhAi1shkqh0ItCv6n96kbZH3gp8QatW-0srpzEsUi2sjLq0zLjUZRuiKS8vuOHvZAG

*********************

《倪云林诗词三百首》序

(2014-10-2122:03:10)

《倪云林诗词三百首》序

 

 

 锦绣江南,人文无锡,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三千年吴地文脉,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熠耀于星空者,乡贤倪瓒是也。

 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世称云林先生,元末诞生于无锡东乡梅里祇陀村一个富庶家庭,即如今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云林街道。

 倪云林是一个天才,创开中国文人画之风,画坛为之一变,与黄公望、王蒙和吴镇并称“元四家”。其实,倪云林的成就远不止于此,作为宋元境界的集大成者,他诗、书、画三绝,在诸多领域皆有卓越贡献,不仅是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还是杠杠的世界级文化名人,事迹入编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倪云林才情横溢,诗名在元蒙时期远胜于画名,传世作品也最多,其墓志铭纯以诗人记之,而无一字涉及绘画。只是明清已降,他的诗名渐为画名所掩。倪云林“不屑苦吟”,信笔成诗,但意境清幽,气象旷达。时人称他“神思散朗,意格自高,不可限以绳墨。”(虞集语)。

 在那个社会动荡的时代,倪云林写诗,多为题画、隐逸、唱和诸类,所谓“吟咏性情”之作,然而也并非单纯的才情流溢,还表达了他对时势民生的关切,对廓清社会的责任。与一般的避世隐逸者不同,他虽则身处乱世,不乏人生感慨,纵是“累累如丧家之犬”,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不过忧国忧民的沉郁之作却不多见。

 倪云林诗心机巧,才思细腻传神韵,笔触灵动赋真情,善于从万象纷纭的自然事物中,捕捉到富有生活情趣的唯美意象,如“十月江南未陨霜,青枫欲赤碧梧黄。停桡坐对西山美,新雁题诗小着行。”这种天然雕饰的平淡,恰是乱世平衡自我心态的感情宣泄。

 倪云林正视现实,时常自抒情怀,“白眼视俗物,清言屈时英,富贵乌足道,所思垂令名。”倪云林高洁孤傲一生,又何尝不是自清者之德行与艺术对种种丑恶的不妥协。清人沈德潜如是评论,“云林诗音淡而和,味隽而永,无一毫尘俗气沾染笔端,殆其胸次高旷,天趣洋溢,故能吐属风雅,摆脱凡近,与作画同一笔墨。”总的来说,倪云林诗如其人,人如其画,意境清逸,情趣淡雅。

 倪云林无疑是无锡人永远的骄傲,更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黄金名片!

 在倪云林的生活中,“闭门睡过兼旬雨,春事依依是梦中”,这种平淡与旷达所表达的清逸世界及其艺术境界,为构建理想世界提供了难得的精神养料,可以观照尘俗中玷污的心灵。

 世情梦幻,复作如斯观,乡贤之光照耀着云林。余暇中,一杯香茗,一册诗词,教人漫漫进入倪云林的精神世界,真切感觉吴文化的生命根脉,让人性的浮躁回归人道的本原。如此说来,选辑《倪云林诗词三百首》这样一本国学精华文汇,也是一桩幸事。

 是为序。

 

甲午仲秋,写于锡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62b0e820102v4o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970468.html

上一篇:结构性调整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下一篇:在无锡观周敦颐祠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