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网博客使我和22年前老友恢复了联系
黄安年文 发表:
自今年3月7日在科学网开了个人博客以来,不仅扩大了和科学界朋友的交流与沟通,为我提供了一个了解和学习科学界学术动态的极好机会,而且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就是通过科学网博客和多年的老友取得了联系,真是一大喜事。
余少波教授是我的老友,还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他就是北师大从事哲学教学和研究的骨干教师,由于我1960-1966年间在北师大教学部门负责文科教学管理工作,所以和老余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志同道合更增加了我们之间的沟通与情谊。少波兄在电子邮件中说起那段时期的“1963-64年‘教改’,你在我所授课年级‘蹲点’,我们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连教务处长方铭同志都下班一起吃饭啊〕,对我讲课很多提示、指点。1965年秋,我们先去临汾〔带韩绍祥、张文启年级〕,你们大批人马,是66年初去的。”,引起我的一系列对往事的回忆,那时的工作是典型的“三三制”,即用三分之一时间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三分之一时间用于教学工作研究,三分之一时间用于行政工作,经常超负荷工作而不计报酬。文中的“教务处长方铭同志”是党委常务,主管文科,36年入党的老干部,又是胡乔木的妹妹,而彭德怀夫人蒲安修同志是附校办主任,和我们都在一个支部过组织生活,有什么话、什么意见都可以当着面说,那时的党风、校风应该说是比较好的,当然那时已经有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我这个“出身不好”(用现在三个代表的观点看应属于先进之列)的“修正主义
苗子”在文革时期的遭遇可想而知。
少波兄说得好“我这个专业,实在太难做到‘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那有什么真正的学术研究呢!”,三中全会以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使得哲学教学研究获得大解放,然而要真正做到独立思考和自由研究谈何容易。看来我们不仅需要科学发展观,还要有民主的发展观、文化思想多元的发展观。真正迎来一个思想大解放、文化大发展的时代并非指日可待的事,恐怕更加需要几代以至十几代人的前赴后继的艰苦奋斗,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和老余都是无怨无悔铺路的一代,都是默默无闻的道钉。
22日下午我们电话取得了联系,由此间断了22年连线再次接通,感谢科学网博客提供的机遇。
附:
********************************
留言人:[游客]余少波
标题:时间:2007-10-21 22:28:30
个人主页:http://i.cn.yahoo.com/yushp3519
留言内容:
黄安年教授:你好!1985年初,北京师大一别,己过22年了。我们回华南师大后,一切均好。我在1998年退休;内人是1996年退休。我们身体还好,子女工作生活也很好。还有个小孙子己上初二。我退休后,参加一些学术活动,经常与内人去国内外底旅游,今年暑假去了美国加拿大。近年来,经常看到你的大作,特别是揭露“学术腐败”的,也知你在美国史方面研究成果,十分高兴!夫人吕启祥研究员“红学”研究一定有不少成就吧!今天,在“科学网”偶然发现你的“博客专页”,看你在西北神采奕奕的相片,故发此信表示祝贺!上月教师节,我不甘寂寞,也开个“博客”〔与你相比,真叫“小巫”见“大巫”〕。你回家后,如阅读此信,有兴趣可看看,一笑!我另一电邮址是 yushb@scnu.edu.cn 望多联
系、指教。祝全家秋安!
老校友、老同事余少波
****************************************
博主回复:少波学长:
看到学长来信十分兴奋,弹指一挥,22年过去,再次联线万千世界变化之大,令人难以适应,好在你我边缘生活均可自控。我的学术交流网和博客属于退休后学术自由阶段,想写就写,想说就说,不是学术量化阶段的学术不自在时期,更不是运动学术时期。
我的电子邮件地址是annianh@bnu.edu.cn
望通过电子邮件留下电话,以便电话直接问候你和嫂夫人。
黄安年 22日8:30分
***************************************************
安年兄:你好!上午看17届一中全会电视,未开电脑。下午开通了。从你的“博客”与我华南师大电邮,拜读来信,感到分外亲切!从电话号码推断,老兄己不住北师大校内,对吗?刚才连续拨几次,家中没人接,晚再试!我们认识很早,你在教务处管文科,鄙人算当时政教系“教学骨干”。〔不是我水平高,而是“饭桶”太多,这不就滥竽充数吗!〕记得1963-64年“教改”,你在我所授课年级“蹲点”,我们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连教务处长方铭同志都下班一起吃饭啊〕,对我讲课很多提示、指点。1965年秋,我们先去临汾〔带韩绍祥、张文启年级〕,你们大批人马,是66年初去的。你又管我们,我们联系也不少。可惜我们这些老老实想“改革文科”的青年教师,都作了“政治工具”及“牺牲品”。也耽误本人的学术研究。那时,我们都是年富力强啊!我十分钦佩你因思维敏捷、记忆力特别强。三中全会后,“解放了”!大家都忙自已的工作与学术,你又回历史系,我们联系也就很少了!我只比你大一岁多〔1935年1月出生〕,我这个专业,实在太难做到“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那有什么真正的学术研究呢!实在十分惭愧!我总结自已1958年研究生毕业后,走过二个差不多“20年”:1958-1966年按“指令”教书,虽认真工作,但许多是“无效劳动”,有的甚至是“有害劳动”;也未发过学术文章。1978-1998年有点自由了,特别是回南方,政治、学术空气与北方有别。我主要是带研究生、办杂志〔广东哲学会的《现代哲学》,现由中山大学马哲所办〕,自已也写点东西。正在经历与行进这20年〔1998-2018年-希望能活到这一年〕,想法与阁下相仿佛:做点自己愿作的事,锻练身体、旅游、读书、也写点什么。一写就锣嗦,不过是老朋友真情之交流!我们离京前,你与尊夫人用家宴送别,至今历历在目!我的电话(按:网上发表时略去)。送上相片数张,一笑。你千万别叫“学长”,我称你“老黄”,你叫我“老余”吧!其它后叙。又我的网页在去信时已写即http://i.cn.yahoo.com/yushp3519 祝全家快乐!
附:余少波教授网上简历
个人资料
个人简介:
1952年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在广东教育厅办的中学辅导员训练班学习四个月,到中学工作一年。后在华南师院政治专修科读二年。1955年响应周总理“向科学进军”号召,有幸考上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研究生,师从中国专家与前苏联专家。毕业后留校任教,当讲师〔1960〕、副教授〔1980〕。1985年调入华南师大任教授,1998年退休。“文革”中受冲击,后在校办工厂当车工和逍遥派。粉碎四人帮后,积极参加实践标准讨论,主要培养研究生。退休前出版专著〔独著合著〕5本,参著15本,论文150篇。热心哲学、文化学研究。
生活经历:
广东, 广州市
中国 从 1985 到 现在
工作经历:
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研究所 教育/科研/政府/公共事业 教师
中国 广东,广州市 从 1985 到 1998
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哲学系 教育/科研/政府/公共事业 教师
中国 北京,海淀区 从 1958 到 1985
学习经历:
北京师范大学 其他
中国 北京 从 1955 到 1958
华南师院〔现改称华南师范大学〕 大专
中国 广东 ,广州市 从 1953 到 1955
语言:
中国-广东话, 中国-普通话, 中国-其他方言, 俄语
*http://i.cn.yahoo.com/profile-ktnkFkAobrVSVYsKYUz49pw-?cq=1)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8: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