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科技界高工的《沉默道钉的足迹》读后感
受权发布王之伦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5年12月2日发布
(按:已经八十高龄的王之伦先生是文革前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研究生,就职三机部的高级工程师,现已退休。他作为普通读者撰写读后感,感谢之伦先生的惠寄,笔者受权发布与网友分享。)
近日有机会得到了由黄安年教授和李炬先生合著的画册《沉默道钉的足迹》一书。初拿到时,以为只是一本介绍当年华工在美国参与建设美国的太平洋铁路的画册而已。但在欣赏图片的同时阅读了图片中的文字说明以后,发现我是完全误解了。这不仅是一本精美的图册,更是一部对150年前,华工在美国参加建设太平洋铁路的严谨史学论著。我这样说,是因为书中的所有图片,看似华丽,实际上都有深刻的含义和严谨的出处,而所有的文字说明,也都有严谨的考证和依据,绝非信手拈来的随意之作。这本论著之所以采取了画册的形式,就是为了达到“雅俗共赏”的目的,例如像我这样对历史根本就是一窍不通的门外汉,也被它所吸引,一旦开卷,就难以释手。
众所周知,自二战以后,美国就成了世界上举足轻重的超级大国。我一直认为,美国之所以能强大,是由于它是一个外来移民的国家,所以无论在意识形态上,或是在社会体制上,他都没有任何历史包袱,这样就可以创立最新、他们认为是最理想的社会体制,再就是他有得天独厚、尚未开发的自然资源,再加上两次世界大战,美洲国土都没有遭受战火蹂躏,所以他在二次大战后成为超级强国,是自然不过的事。现在看了这本图文并茂的著作,才对美国的崛起过程有了些更多的了解,知道原来在美国崛起,到今天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过程中,也有中国数万华工为之夯下的一块坚实的基石。书中指出,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是航空和高速公路时代,21世纪将迎来高速铁路时代。美国正是在1865年前后修建第一条横跨东西的太平洋铁路的关键时刻,迎来了数万华工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参与了这条铁路的修建,才使这条铁路得以提前建成通车,满足了美国当时的西进运动的需要(这时美国西部发现了金矿,南北战争也需要实现联邦和西部的统一)。这条铁路的建成通车,既是美国国家统一的象征,也切实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崛起,美国从此走上了迅速富强的大道。如果没有太平洋铁路的迅速建成,就不可能完成美国的西进运动,也就难有美国的迅速崛起,也就难有今天美国超级大国的局面。
从书中介绍的情景,可以看到当时华工所付出的辛劳和代价:在铁路修建最为艰难的路段,白人劳工面对坚硬的花岗岩峻岭望而却步,无法推行的时候,是华工用简陋原始的铁镐、铁锹,黑炸药一步一步地往前推进。据当时的报道,华工就是用这样原始的工具,完成了这条铁路近五分之四的土方量。到这条铁路最后建成的时候,有数千华工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长眠于异国他乡。在这本图册中,对此都有详尽的描述和考证。
阅毕掩卷之后,在内心油然升起对黄安年教授和李炬先生的敬佩之情。黄安年教授是北师大历史系的退休教授,李炬先生是一位自由摄影师。据我所知,他们两位从事对这段中国华工在美国参加太平洋铁路修建的历史的研究,是没有任何官方背景的:既没有官方的立项,也没有任何经费的支持。他们之所以进行这项研究,完全是处于对这群华工命运的关注。当年这几万华工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就是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他们在这里依靠自己的勤奋和坚韧,以最原始简陋的工具,从事着最为艰巨的工程,而他们的工薪只有白人劳工的一半多。就是这样的一群弱势群体,却完成了在白人劳工看来是难以完成的修建工程,创下了铁路修建的奇迹。正是出于对这样一群弱势群体的关注,他们两位才不辞劳苦地,完全自费进行着这项研究。期间李炬先生在2010年开始准备,在2012年10月,2013年9月,2014年5月,和2015年5月,四次驾车沿着太平洋铁路行驶,从各方面采集150年前华工的足迹,并寻找到近百处历史照片的拍摄地点,在这里再拍摄了当前的景象,以做今昔对比,而黄安年教授也多次到广东新会、新宁、台山、开平、恩平等华工的主要来源地的五邑地区,查阅包括地方志等各种资料,并走访当年华工的后裔,务必使采集到的资料有详实可靠的依据。在经历了如此种种的艰苦努力之后,才得以完成这部历史论著,这在目前这种功利为先,金钱至上,物欲横流,欺世盗名之风盛行的今天,像黄安年教授和李炬先生这样不为功利,潜心治学的严谨精神,就更显得难能可贵。幸而他们多年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中国铁道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他们两位多年来的呕心沥血之作才得以问世,我们才有机会获知150年前数万华工在美国创下的丰功伟绩。
在阅毕掩卷之后,除了对黄安年教授和李炬先生深感敬佩之外,也有另外几点感受。
1,通过阅读黄安年教授和李炬先生的这本传世之作,我们看到在150年前,中、美之间已经有了这样的合作。当时美国已是实行议会制的国家,而中国还是满清政府统治下的帝制王朝,这样两个完全不同、甚至是完全对立的体制下的国家,都可以通过签订条约(浦安臣条约)实现互利的合作,那么时至今日,世界已经完全实现了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在这样的状况下,中、美之间就应该有更大的合作空间。何况现在中国和美国都是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不同的国家之间必然会有矛盾和冲突,但更应该有合作的空间。像中、美这样两个大国之间,如果能强化合作,缓解矛盾和冲突,那么获利的就不仅仅是中、美两国的人民,而是全球都会从中获得稳定发展的机会。如果中、美两国强化矛盾和冲突,不但会招致两败俱伤的后果,还会引起全球的震荡和不安。所以正像本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我们应该强调“中、美关系的主流是合作、互惠、友好和交融,而不是排斥、对立、敌视和孤立。”
2,对150年前中国的数万劳工在美国创立的业绩,按说首先应该引起中国的关注,但是我们看到的现实却是,在美国,倒是有不少美国人有关于华工的论述著作,他们还在一些华工创建了业绩的地点设立了纪念碑,而在中国境内还从没见到有任何官方的文献提到过这段历史,更不用说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纪念碑了。据本书记载,在上海有一座华工的纪念碑,也还是1991年由美国人赠送的。如果说在1949年以前,中国战乱不断,因而无暇顾及,那么1949年以来的几十年间,竟也从不见有提及这段历史的论述和宣传。像“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郑和七下西洋”,“白求恩大夫”,“陈纳德的飞虎队”等等历史故事,在中国可以说已是家喻户晓,可是从不曾见到有关这数万华工在美国创建奇迹的介绍宣传。这些华工虽然身在万里之外,他们还仍然和故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书信来往,在各地方志中也有相关的记述,可是直到近十年来,才有黄安年教授联手李炬先生一起潜心研究,使这150年前中国华工在万里海外建立的丰功伟绩得以重见天日,为人们所知。如果没有他们两位的努力,那么这段本应大显光彩的历史,还将被继续尘封埋葬。这样的现象实在令人不解。
3,在19世纪华工在美国帮助建成了太平洋铁路之后,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加州等地就掀起了排华浪潮,1882年美国国会居然通过了《排华法案》。这是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针对一个特定国家的排斥法律,而且显然和美国历来宣扬的“自由、平等”的立国精神背道而驰。直到1905年,美国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提出公正对待华人,而直到1943年二战时期,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才正式签署法令,宣布废除《排华法案》。虽然这个完全错误的方案前后延续了60多年,但最后还是被正式废除。作为一个世界大国,能够这样正式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予以改正,这总还是值得称道的。毕竟不是每一个大国都有这种正式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予以改正的勇气。
最后,希望这本黄安年教授和李炬先生多年呕心沥血的传世之作,能够引起有关的媒体的关注,多加宣传,让150年前中国华工在美国创建的奇迹,被更多的群众做知晓,相信这对推进中、美人民之间的友谊也会有所帮助。
读者王之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