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参观“东方金子塔”龟山汉墓

已有 2847 次阅读 2015-3-28 07:44 |个人分类:国内所见所闻(10-11)|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参观“东方金子塔”龟山汉墓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5年3月28日发布

 

这次徐州行主要为应邀参加定于328-29日举行的纪念曹雪芹诞辰300周年学术研讨会,核心议题是红学的历史反思与未来展望 主办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编辑部协办单位河南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27日下午1时许我们抵达徐州,来到中国矿业大学中汇国际会议中心会议所在地报到,稍事休息后,我们自费包车(因为回来难以打到车,必须赶在6:30前回到会议中心,所以参观期间请出租车等候)前往龟山汉墓参观,这里有太多的不解之谜,因此被称为东方金字。这里对于老人是免费的,成人每位80元。一天半的会议极其紧张,会后立即返回北京,所以选择了这个空档参观龟山汉墓。照片17张随机拍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龟山汉墓

龟山汉墓,是徐州龟山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位于江苏徐州市鼓楼区龟山西麓,为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刘注(即位于公元前128年--前116年)的夫妻合葬墓。

龟山汉墓为西汉第六代楚王刘注的夫妻合葬墓。墓葬东西长83米,南北最宽处达33米,总面积达700余平方米,几乎将整个山体掏空。共有15间大小配套、主次分明的墓室,卧室、客厅、马厩、厨房一应俱全,井然有序,是一座地下宫殿。南北两条平行的甬道各长56米,沿中线开凿最大偏差仅有5毫米,精度达到1/10000,南北甬道之间相距19米,夹角为20秒,误差仅为1/16000,每条甬道有26块重达6-7吨的塞石封堵。[1] 

龟山汉墓有许多不解之谜,因此被称为“东方金字塔”。[2] 

中文名

龟山汉墓

位    置

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龟山西麓

墓    主

刘注

发现时间

1981年2月

甬    道

56

墓    室

15

开放时间

8:30-17:00

票    价

80

景区级别

国家AAAA级景区

荣    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历史

1981年被当地群众开山采石时发现。

龟山汉墓

1985年,文物普查中征集到该墓出土的刘注龟钮铜印,从而揭开了墓主人的身份之谜。龟山汉墓是徐州汉墓中唯一确定了主人的墓葬。[3] 

1992年7月筹建,龟山汉墓第一期保护工程已于1993年6月竣工。

1981年11月和1992年11月,南京博物院会同徐州市文化局先后对北墓道及整个墓葬进行发掘清理。[4] 

2结构

龟山汉墓为两座并列相通的夫妻合葬墓,其中南为楚王襄王刘注墓,北为其夫人墓,两墓均为横穴崖洞式,墓葬开口处于龟山西麓,呈喇叭形状,有南北两墓道,墓室由人工

开凿而成。

每条通道长56米,高1.78米,宽1.06米,沿中线开凿最大偏差仅为5毫米,精度达到1/10000, 南北通道相距19米,夹角为20秒,误差是1/16000, 通道地平面,内外高低相差527毫米,呈10/1000的自然坡度,是迄今世界上打凿精度最高的通道。

每条通道由26块塞石分上下两层堵塞,每层13块,每块塞石重达6-7吨。 墓室十五间,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墓葬东西全长83米,南北最宽处达33米,总面积达700余平方米, 容积达到2600多立方。其中南为楚襄王刘注墓,北为其夫人之墓。两墓均为横穴崖洞式,有南北二甬道,甬道沿中心线开凿误差仅5mm; 二甬道水平误差仅8mm,夹角仅20″。15间墓室,室室相通,大小配套、 主次分明,总面积700余平方米。[3] 

3汉墓之谜

工精度之谜

汉墓的两条甬道长56米,沿中线开凿,最大偏差仅为5毫米,精度达1/10000,两条甬道相距19米,夹角为20秒,误差为1/1600

龟山汉墓开凿之谜

0,且墓道两壁都磨平如镜。按当时的技术水平,人们质疑修建这样的墓道的方法。

崖洞墓开凿之谜

龟山汉墓为典型的崖洞墓,其15间墓室和两条墓道总面积达700多平方米,容积达2600多立方米,几乎掏空了整个山体。当时是如何掌握山体的石质和结构,使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星宿分布图之谜

刘夫人墓室的前厅和棺室及石柱上分别留有乳头状石包,分布走向呈不规则排列,绝非工艺点缀,人们并不知道它的意思。有人认为它象征着照明的灯盏,还有人认为是象征着楚襄王刘注上应天星,但细考之,都不能自圆其说。

塞石之谜

南甬道由26块塞石堵塞,分上下两层,每层13块,每块重达6-7吨,石块间接缝紧密,连一枚硬币也难以塞下。据专家考证,汉墓的甬道在当时处于龟山的半山腰,且塞石的质地来源于西南很远的地方,人们并不知道它的来源。在当时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汉代,人们质疑古人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庞大的塞石运来并塞进甬道的。

刘注前殿未解之谜

刘注前殿位于整个墓葬的中心部位,是十五间墓室中最大的一间,面积达68.91平方米。象征楚王生前理政朝拜、宴饮宾客的大殿。中间的擎天石柱,高大粗壮,恰好撑在南北甬道的中轴线上,构造巧妙。人们对是否是巧合产生了质疑。

刘注前殿图解

壸门之谜

据专家考证,楚王夫人下葬应该是在楚王下葬三、四年之后,但楚王和夫人墓都是同时开凿完成的。当时,两个墓宫之间留有一道门,却未开通,直到楚王夫人下葬后,才由工匠们“开门寻夫”。能够建造此墓的能工巧匠,把两座墓宫勘测设计技术打造得天衣无缝,但在这里却留下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问题。这里是5个墓室中唯一一个开凿不规划的过道,楚王这边门小,夫人那边门大,使整个通道成为一曲尺形。有人说,这是在开门寻夫时找错了位置,凿到一半时才修正的。但是,在整个的15间墓室中,除了这一个过道外,没有一处发生误凿,让人质疑的是发生在这道只有两米厚的墙壁处。

崖壁画之谜

楚王棺室北面墙上清楚地显示着一位真人大小的影子,它身着汉服,峨冠博带,作拱手迎宾状,被称为“楚王迎宾”。这一形象是在墓室正式开放后逐渐形成的。有人认为它是长期渗水所致,但影子外却没有任何渗水痕迹,这也成为龟山汉墓的最大一谜。[5] 

4考古发掘

塞石在龟山

龟山汉墓棺室

墓外堆放着大量长方形巨石,它们是用来填充两条甬道,防止盗墓的。这些巨石每块就大约七吨重,很难移动。在两千多年前,生产力极其低下,对于工匠是怎样把重达几吨的“巨无霸”送到甬道里的以及还要分两层紧密叠放的问题,一直引起人们的质疑。1992年,工作人员准备把南部甬道塞石拉出墓外时惊讶地发现,甬道内的上下两层塞石接缝非常严密,两层巨石之间甚至连一枚五分硬币都塞不进去。气势恢宏的刘注夫妇墓就是由这些塞石封堵于墓室之中,这些巨石不仅体积庞大,数量还达到了26块。如此大的采石量,小小的龟山是否能够提供丰富的石材,地下宫殿是否会受到影响,也引起了争议,但是,根据考古人员的分析,这些巨石似乎不应出自龟山。

但是这些塞石与龟山的石质相同,皆为石灰石。更有说服力的是,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在发掘清理时,考古人员发现在其外

龟山汉墓地下宫殿

墓道前段,“残石较多,中部凿制出一‘塞石’雏形,呈长方形,上部已做出光洁的表面。还有一件‘塞石’毛坏,因加工时已断裂,故弃置于墓道西侧。”既然狮子山楚王陵的塞石是就地取材的,那么龟山楚王陵的塞石是不是也来自本地,没有人能给我们一个完满的答案。

壶门是一座合葬墓,只有一个过道相通。称之为壶门,这道壶门开凿东壁平直,西壁平面为曲尺形,即北面大而逐渐向南面缩小。也许建造者想通过壶门的变化暗示使用者性别的变化,因为在壶门连接的是两位主人的墓室。

中国考古专家蒋若是对这个门的评价为“误凿”。他说:“这是全墓唯一开凿不规则的过道。壶门另一侧却是全墓刻凿最讲究的门饰。这说明壶门是刘注墓室特意为夫人预留的‘通道口’,而通道口的北口之所以如此之宽大,应是刘夫人墓室在开凿时,为‘开门寻夫’而发生的误凿。等发现与预留的通道口出现错位时才加以纠正,故而形成后来的曲尺形。”

整个墓葬除此“过道”之外,没有一处发生误凿。尤其是甬道打凿的精度更令人震撼,那么,这个进深仅1.9米的过道,可能发生了误凿。即使是误凿,有人也质疑误差会如此之大。

即使这是事先预留的通道口,那边更可以事先做下记号方便凿通。施工人员

龟山汉墓官印

既然能完成精细的甬道设计,想要在夫人墓这边开凿寻夫之门,当然不应是难事,人们质疑误凿如此之大。就算事先没留记号,石壁厚度近两米,在未凿之前,却知道已经是“误凿”而自动改正,这一点也引起了质疑。既然不知道是误凿,一直凿过去,也会凿通的,这样和似乎误凿就没有关系了。

墓室谜团难以一一尽数了。根据与楚王刘注同时代同爵级的诸侯王的墓葬制度类推,刘注下葬时应该身裹银缕玉衣,有镶玉漆棺,可是并没有发现。

按照官制,刘注的官印应该是驼钮金印,而在墓室中考古人员只发现了两个龟印,都是私印,驼钮金印是否跟随他一起下葬也不清楚。由于墓室被盗等原因,这些也都成了不解之谜。[6] 

5旅游交通

徐州市龟山景区座落在徐州市鼓楼区境内,属于徐州市建城区,交通便捷。

104国道距景区仅4公里;

有开通国内航线的民用机场----徐州观音机场,景区距机场55公里;

徐州市在柳集、三堡、南岗三处设有互通式立交桥可进出入徐州;

徐州站(老火车站)距景区9公里;

徐州东站(高铁站)距景区20公里;

市内到景区有37路公交车直达(彭城饭店-龟山景区)。[7] 

拍摄日期:

© 2015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龟山汉墓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龟山汉墓旅游风...(6张)

词条图片(8张)

热门图片(40张)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uNb9FqlxPJetzps8lRxLqlAseSBA6f-62DIKUfDPgFy8S-uESuaNjW3JZc2Anw-P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877861.html

上一篇:大辞典原编委呼吁“把住质量关”触动了哪个“马蜂窝”?
下一篇:在“东方金子塔”龟山汉墓附近留个影
收藏 IP: 222.187.114.*| 热度|

2 蔡小宁 yh369z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21: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