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弗雷德里克·H.娄的证词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调查华人入境问题联合特别委员会报告书(1877年2月27日)
黄安年推荐 黄安年的博客/2014年12月26日发布
1998年6月,笔者在《中央太平洋鐵路的建成與在美華工的貢獻》一文中提道:
美国前任驻华公使和前任加里福尼亚州长弗雷德里克·H·娄的证词说:“中国人的劳动对于加利福尼亚州有重大的物质好处。我们这个州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偏僻的,......欧洲和美国东部的移民很难来到这里。”“加利福尼亚州之初遇到的最严重的人口稀少,劳工缺乏。而中国人的来临为我们解决了这个困难。”“就我自己知道,我认为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土方工程约有五分之四是中国人做的。那就是从此地到奥格登的一段。太平洋铁路工程在希拉内华达山脉这一边进行的时候,我是委员之一。他们输入中国人的时候,我正在铁路上。他们最初使用白种劳工,后来工程陷于停顿。他们找不到足够的人力。整个工程几乎完全停了。最后由斯特罗布里奇----当时的铁路工程总监,打定主意先使用足够的中国人来推送土车而不准他们干别的。谁想到工作进展之快使他不由得感到惊奇。不到六个月工夫他们已经在每一项工作中使用了中国人,他们付给中国人每人每月工资31元,食宿由中国人自理。而他们雇佣白种工人每人每月要45元,另供食宿。算起来用一个白种工人每天要用2元,而使用一个中国工人只消这个数目的一半。”“我注意到1865年只有3095中国人入境,1866年有2242人。1867,1868和1869三年入境人数的增加,我一直认为是修建太平洋铁路所引起的。铁路公司迫切需要劳工。很多中国人是由铁路公司直接或间接运进来的,是修造铁路的人们拼命争取中国劳工入境的后果。”“现在由于大铁路的建成,局势已经完全变了样。”“从此以后,我们大概可以得到足够的劳工移民,以代替中国人。”
(陳翰笙主編:《華工出國史料彙編》第三輯《美國外交和國會檔選譯》,中華書局,1981年版, 第252-254頁。譯自原件第73頁。)
现在发布的是该书选用的全文。
证词还谈到:
“中国人的劳动对于加利福尼亚州有重大的物质好处。我们这个州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偏僻的。如果用美元或美分来计算,欧洲和美国东部的移民便很难来到这里。他们花不起来此地的旅费。他们到此地是那么不方便,那么费钱。以致他们几乎没有办法到加利福尼亚来。加利福尼亚建州之初遇到的最严重困难是人口稀少,劳工缺乏。而中国人的来临,为我们解决了这个困难。
现在由于大铁路大建成,局势已经完全变了样。现在出现了移民从东部和欧洲,涌向西部的浪潮。他们能够很容易地步步向前,向西边推进。从此以后,我们大概可以得到足够的劳工移民,以代替中国人。中国人将要回去。本州不能容忍他们。中国人入境必须停止,或者大大减少。无限制地输入中国劳工,无疑将在它与自由劳工的竞争中产生害处。…..(书中第252-253页)
我注意到1865年只有3,095中国人入境,1866年有2,242人。1867,1868和1869三年入境人数的增加,我一直认为是修建太平洋铁路所引起的。铁路公司迫切需要劳工。很多中国人是由铁路公司直接或间接运进来的,是修造铁路的人们拼命争取劳工入境的后果。及至1871年入境人数减到5,000,1872年9,772人;这两年出境的中国人超过入境人数大恶意半。1873年回升到17,000人;1874年16,000人; 1875年高达18,000人。这几年也是西部地区铁路工程非常活跃的年份。我从个人所得的经验和知识中得知这些中国人都是为了把他们送往铁路工地而进入美国的。如果我记忆不错的话,1867,1868和1869年,美国南部各州为了要输入中国劳工而非常热闹地吵嚷了一阵子。他们也组织了形形色色的移民计划.我知道这些事。因为当时就有人为了移入中国人而找到我。我当时是美国驻中国的公使。
就我自己知道,我认为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土方工程约有五分之四是中国人做的。那就是从此地到奥格登的一段。太平洋铁路工程在希拉内华达山脉这一边进行的时候,我是委员之一。他们输入中国人的时候,我正在铁路上。他们最初使用白种劳工,后来工程陷于停顿。他们找不到足够的人力。整个工程几乎完全停了。最后由斯特罗布里奇----当时的铁路工程总监,打定主意先使用足够的中国人来推送土车而不准他们干别的。谁想到工作进展之快使他不由得感到惊奇。不到六个月工夫他们已经在每一项工作中使用了中国人,他们付给中国人每人每月工资31元,食宿由中国人自理。而他们雇佣白种工人每人每月要45元,另供食宿。算起来用一个白种工人每天要用2元,而使用一个中国工人只消这个数目的一半。”
照片4张,拍自该书。
1,
2,
3,
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